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隋唐:家兄程咬金 > 第232章 太原收悍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原唐国公府议事厅内,烛火通明,映得满堂人影晃动。李渊端坐主位,玄色锦袍上绣着暗金色纹路,眉宇间凝着几分忧色,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案上平铺着陇西舆图,朱砂标记的战线早已干透,却依旧清晰刺眼。

“算算时日,世民他们出征已有四日了。”李渊抬眸望向厅外沉沉夜色,声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焦灼,“按理说,此刻该已抵达临洮城外,与薛举大军对峙上了。只是这几日毫无消息传回,不知战况究竟如何,实在让人放心不下。”

李建成端坐左侧首位,一身青色长衫衬得身形挺拔,闻言连忙拱手道:“父亲放心。二弟自幼熟读兵法,行事沉稳,身旁又有李靖先生运筹帷幄,还有元霸这般天下无双的猛将冲锋陷阵,更有程啸天统领协瓦岗寨猛将策应,平定薛举不过是早晚之事。您不必太过忧心,想来是大军行军途中不便传信,待站稳脚跟,自有捷报传来。”

李元吉性子急躁,此刻也按捺住往日脾性,附和道:“大哥说得对!那薛举不过是陇西一介反王,麾下骑兵虽悍,怎敌得过咱们李家军与瓦岗寨的联军?三哥那两柄擂鼓瓮金锤下去,保管把薛举的人马砸得落花流水!父亲您就放宽心,等着听好消息便是。”

房玄龄手持羽扇,缓缓点头道:“国公爷不必多虑。李世民公子与程统领皆是当世俊杰,二人联手,又有罗成、裴元庆等猛将相助,战术部署周密,此番出征必然万无一失。我等只需坐镇太原,稳固后方,确保粮草军械供应不绝,便是对前线最大的支持。”

杜如晦补充道:“房先生所言极是。薛举主力集中于临洮,后方金城空虚,程统领绕道奇袭,正是击中了他的要害。待金城一破,薛举大军便会首尾不能相顾,届时前后夹击,定能将其一举剿灭。”

长孙无忌也起身道:“诸位所言甚是。太原乃我军根基,如今防卫森严,粮草充足,各路反王皆被牵制,无人敢贸然来犯。国公爷只需静候佳音,不必为前线之事过度操劳。”

李渊闻言,轻轻叹了口气,脸上忧色稍减:“但愿如此吧。这乱世纷争已久,百姓流离失所,此番平定薛举,乃是统一天下的关键一步,只盼能顺顺利利,少些折损。”他目光扫过厅中众人,“你们也都各司其职,万万不可松懈,务必确保后方安稳,为前线将士们守住这最后一道屏障。”

“谨遵国公爷吩咐!”众人齐声应诺,声音在厅内回荡。

就在此时,厅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亲卫的高声禀报:“启禀国公爷!校场那边出了点乱子,有个降兵屡次闹事,不服管束,特来向您请示!”

李渊眉头一皱,脸上露出几分不悦:“哦?竟有此事?如今正是大军出征、后方需稳之时,何人敢在此刻闹事?”

亲卫快步走入厅中,单膝跪地禀报:“回国公爷,此人乃是前几日刘武周战败后收编的降兵。据说他武艺不俗,性子极为桀骜,入营以来便屡屡顶撞上官,今日更是因分配差事之事,与同营士兵大打出手,伤了好几个人,营中将士都有些不待见他,生怕他再惹出更大的乱子。”

李建成眉头微蹙:“刘武周麾下的降兵?我记得收编之时,已明令告知需遵我军军纪,怎敢如此放肆?”

“回大公子,”亲卫答道,“此人确实有些武力,寻常士兵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上官多次训斥,他非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说自己参军是建功立业的,不是来打杂的,故而对分配的杂役极为不满,才动手伤人。”

李渊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沉声道:“哦?倒是个有脾气的。带他进来,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何方神圣,竟敢在我唐国公府的军营中撒野。”

“遵命!”亲卫应声起身,转身快步离去。

片刻后,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传入厅中,只见一名壮汉被两名士兵“护送”着走进来。此人身材魁梧,约莫二十五六岁,皮肤黝黑如铁,额前发丝凌乱地垂下,遮住了部分眉眼,却挡不住那双眼中透出的桀骜与锐利。他身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军服,肩头肌肉虬结,双手握拳垂在身侧,指节分明,透着一股常年锤炼的力量感。

壮汉走进厅中,目光扫过主位上的李渊,又依次掠过李建成、李元吉及房玄龄等人,脸上毫无惧色,反而带着几分不服气的倔强。他对着李渊微微拱手,声音洪亮如钟:“草民尉迟恭,见过唐国公,见过诸位公子、先生。”

李渊端坐主位,细细打量着眼前这名叫尉迟恭的壮汉,见他虽身形粗豪,却站姿挺拔,眼神坦荡,倒不似寻常寻衅滋事之辈,心中的怒气稍稍消减了几分,沉声道:“你叫尉迟恭?说——为何在营中闹事伤人?我军军纪严明,你既已归降,便该遵守规矩,怎敢如此放肆?”

尉迟恭闻言,眉头一挑,朗声答道:“唐国公容禀!草民并非故意闹事!想我尉迟恭自幼习武,一身武艺不说天下无敌,也绝非庸碌之辈。当初跟随刘武周起兵,虽未立下盖世奇功,却也冲锋陷阵,杀敌无数。如今归降贵军,本想能继续上阵杀敌,为国效力,可谁知入营多日,竟只被分配些挑水、劈柴、打扫营房的杂活!”

他语气中满是不甘,声音也提高了几分:“我参军是为了当大将军的,不是来做杂役的!同营士兵见我被派去干这些粗活,便屡屡嘲笑羞辱,说我是败军之将,只配干些脏活累活。草民忍无可忍,才与他们动手,并非有意违抗军纪!”

李元吉闻言,脸色一沉:“大胆!归降之将,岂能挑三拣四?分配你什么差事,便该安心去做,竟敢因此动手伤人,还敢在此狡辩!”

尉迟恭转头看向李元吉,眼中毫无惧色,朗声道:“四公子此言差矣!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岂能终日与柴米油盐、脏活累活为伴?若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我尉迟恭大可不必参军,凭一身力气,照样能糊口度日!”

李渊见他言辞恳切,神色坦荡,且敢在自己面前直言不讳,心中反倒生出几分赏识之意,缓缓问道:“你说你自幼习武,你是将门之后?”

尉迟恭挺起胸膛,语气坚定:“正是!我尉迟氏祖上世代为将,先祖曾追随魏武帝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只是后来家道中落,传到我这一代,早已没了往日的荣光,只能以打铁为生,勉强糊口。后来天下大乱,刘武周起兵,我想着能凭一身武艺搏个前程,也能让百姓早日过上安稳日子,便投身其麾下,谁知……”

说到此处,他脸上露出几分落寞,摇了摇头,并未继续说下去。

李渊心中了然,点头道:“原来如此。你还会打铁?”

“回唐国公,”尉迟恭答道,“自小跟着父亲学打铁,寻常兵器甲胄,我都能打造,且打造出来的家伙,比寻常工匠的更为锋利耐用。”

房玄龄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对李渊低声道:“国公爷,此人既懂武艺,又会打铁,倒是个难得的人才。如今军中正是用人之际,这般悍勇之士,若能加以重用,必能成为一员猛将。”

杜如晦也附和道:“房先生所言极是。尉迟恭虽桀骜不驯,却也坦荡直率,并非顽劣不堪之辈。只需加以引导,让他知晓我军大义,定能为我所用。”

李渊沉吟片刻,目光再次落在尉迟恭身上,见他虽站在厅中,却依旧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缓缓开口道:“尉迟恭,我看你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并非池中之物。既然你不甘于做杂役,想要上阵杀敌,本公便给你这个机会。”

尉迟恭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拱手道:“多谢唐国公!若能让我上阵杀敌,尉迟恭定当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李渊摆了摆手,继续道:“你暂且先跟随建成左右,在他麾下听用,熟悉我军军纪与战法。待世民平定薛举归来,我便将你编入军中,让你有机会冲锋陷阵,建功立业。但你要记住,我军并非刘武周麾下,军纪严明,赏罚分明,若你再敢肆意妄为,触犯军法,休怪本公不念今日之情!”

尉迟恭心中大喜,连忙单膝跪地,高声道:“草民谢唐国公提拔!日后定当遵守军纪,听从指挥,绝不敢再肆意妄为!若有违背,任凭唐国公处置!”

李建成见状,上前一步道:“尉迟恭,你且起来。既然父亲将你托付于我,你便安心留在我身边,日后好好表现,少不了你的功名富贵。”

“谢大公子!”尉迟恭应声起身,脸上的桀骜之气收敛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几分感激与坚定。

李渊点了点头,对亲卫道:“带他下去,好生安置,给他换一身合身的军服。”

“遵命!”亲卫应声上前,对着尉迟恭做了个“请”的手势。

尉迟恭再次对着李渊、李建成等人拱手行礼,随后跟着亲卫转身离去。他的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背影挺拔,透着一股即将大展拳脚的豪情。

看着尉迟恭离去的背影,李元吉忍不住道:“父亲,此人如此桀骜,大哥将他留在身边,会不会惹出什么乱子?”

李渊微微一笑:“用人之道,在于知人善任。尉迟恭虽性子刚直,却也重情重义,只要以诚待之,让他感受到我军的大义与诚意,他必然会倾心相付。建成稳重,想必能好好引导他。”

李建成也拱手道:“父亲放心,孩儿定会好生调教尉迟恭,让他成为我军的得力干将。”

房玄龄笑道:“国公爷慧眼识珠,尉迟恭此人,日后必成大器。有此等猛将加入,我军平定天下的底气,又多了几分。”

议事厅内的气氛重新变得轻松起来,李渊望着窗外渐渐明亮的天色,心中的忧思被几分期许取代。前方有世民、程啸天等人征讨薛举,后方又得尉迟恭这员猛将,假以时日,李家定能扫平各路反王,平定乱世,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而此刻的陇西大地,程啸天率领的瓦岗铁骑已对金城形成合围之势,李世民与薛举的大军也已在临洮城外对峙,一场场决定天下格局的大战,正悄然拉开帷幕。太原城内,新收的悍将尉迟恭,也即将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乱世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赫赫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