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隋唐:家兄程咬金 > 第141章 三方谋局探军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程啸天刚回到自己的屋子,轻轻的将玄火盘龙锤靠在门后——三千斤的重锤砸在地面,只发出一声轻响,仿佛那不是神兵利器,只是寻常木棍。屋内炭盆燃得正旺,火光映在墙上,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他坐在梨花木椅上,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扶手,思绪却飘远了。

上一世看《隋唐演义》,李密可是凭着手段混进瓦岗,最后还当上了魏王,虽说结局不算好,可也算风光过一阵。可这一世,因为自己的到来,他却像条落水狗,从南阳城卷了一万兵马东躲西藏,连个落脚的地盘都没有。程啸天端起桌上的凉茶,喝了一口,心里犯嘀咕:难不成他还没死心,真打算找块地方打下地盘,再圆他那魏王梦?

“罢了,想这些没用。”他放下茶碗,自嘲地笑了笑,“李密再折腾,也不过是跳梁小丑,翻不起什么大浪。”念头一转,又想起太原府的李世民兄弟——这一世的剧情已经偏了不少,不知道李渊父子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元霸的力气有没有练得更稳,梁师泰的锤法又精进了多少。

寒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带起一阵凉意,程啸天起身拢了拢披风,不再多想——不管是李密还是李渊,眼下最重要的是守好瓦岗,等弟兄们的兵练好了,等李家起兵反隋号角吹响的那天,便带点众兄弟投靠李家,帮助李家夺取天下,还天下百姓一个安稳。

同一时刻,太原府的议事厅里,烛火通明,李渊坐在主位上,手指叩着案上的军情简报,眉头微蹙。李世民站在一旁,青色锦袍衬得他身姿挺拔,语气里带着几分笃定:“父亲,果然不出我们所料,南阳王朱灿还是败了,而且败得窝囊——被自己信任的李密背刺,连家底都让人卷走了。”

李靖捧着兵书,站在另一侧,闻言点头附和:“世民公子说得是。此人心胸狭窄且老谋深算,先前能卖朱灿,将来也能卖任何人。若我等日后遇上,务必斩草除根,绝不能留此祸患,免得他再暗中搅局。”

李渊叹了口气,将简报推到桌中央:“你们说得都对。眼下当务之急,是让元霸和梁师泰加紧训练士兵——元霸力大无穷,梁师泰锤法精湛,让他们多带些精锐出来,将来咱们起兵,才有底气。”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厅内众人,“还有杨义臣和来护儿,我估摸着他们早该和大凉王李轨交上手了。只是他们在江上作战,咱们在太原,消息传得慢,得再派几拨斥候过去,务必摸清那边的战况。”

李建成站在弟弟身旁,沉声应道:“父亲放心,我这就去安排,让斥候走水路,尽快把消息传回来。”

瓦岗寨的军师帐里,气氛也有些凝重。程啸天刚走进来,就见徐茂公正对着地图皱眉,王伯当和秦琼站在一旁,脸色也不太好看。“军师,”程啸天走上前,目光落在地图上圈着的河西之地,“杨义臣和来护儿那边,还没消息吗?他们攻打大凉王李轨,都这么久了,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徐茂公叹了口气,手指点在地图上的江河标记:“江上作战不比陆地,消息传递本就慢,再加上李轨在河西经营多年,沿江都设了哨卡,咱们的斥候很难靠近。我已经加派了三拨人,走不同的水路绕过去,估计再过几日,就能有消息了。”

秦琼握着虎头枪,沉声道:“就怕他们已经交上手,咱们这边还蒙在鼓里。李轨的大凉军虽说不如隋军精锐,可毕竟占着地利,杨义臣和来护儿想拿下河西,怕是没那么容易。”

王伯当也点头:“是啊,咱们神箭营虽强,可远水救不了近火。若那边真出了变故,咱们想支援都来不及。”程啸天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别急,徐军师已经安排了,咱们再等等。眼下还是先把咱们的兵练好,不管那边战况如何,瓦岗的根基不能乱。”

而此时的河西江面,寒风卷着浪花,拍打着来护儿的战船。战船甲板上,来护儿身披鱼鳞甲,手持长刀,目光盯着对面李轨的水军阵列——大凉军的战船虽不如隋军精良,却排布得十分紧密,船头还架着投石机,显然是早有防备。

“杨将军,李轨这老狐狸,倒会利用地利。”来护儿回头看向身旁的杨义臣,语气里带着几分凝重,“咱们的战船虽多,可江面狭窄,施展不开,硬冲怕是要吃亏。”

杨义臣摸着胡须,目光扫过江面:“我早料到他会这么办。传我将令,让前队战船散开,用火箭射他们的船帆,再让后队的投石机瞄准他们的中军船——先打乱他们的阵型,再寻机会冲锋。”

号角声很快响起,隋军战船迅速调整阵型,火箭如流星般射向大凉军的船帆,瞬间燃起熊熊大火。李轨见状,立马下令反击,投石机抛出的巨石砸在隋军战船上,木屑飞溅,江水都被染成了暗红色。

双方你来我往,箭雨、巨石、火光交织在江面上,喊杀声震得浪花都在颤抖。直到夕阳西下,双方都伤亡惨重,却依旧没能分出胜负——来护儿看着对面渐渐后退的大凉军战船,皱着眉头对杨义臣道:“今日暂且收兵,明日再想对策。李轨的水军比咱们想的要顽强,这河西,怕是一场硬仗。”

杨义臣点点头,望着暮色中的江面,眼底满是沉思:“是啊,平分秋色只是暂时的,接下来的日子,有的熬了。”

夜色渐浓,江面上的战火暂时停歇,可三方势力的心思,却都系在了这片河西之地——太原府的李渊父子、瓦岗寨的程啸天与徐茂公、江面上的来护儿与杨义臣,都在等着下一场交锋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