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风流小厨师 > 第393章 考核结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文臣这边,领衔的是杨恭仁,被封为宋国公、宇文士及为英国公,王珪是荣国公,房玄龄是梁国公,刘政会卢国公,裴寂是颍川郡公,孔颖达鲁国公,杜如晦宿国公,韦挺是申国公,温彦博为蔡国公,吏部侍郎许敬宗成了安阳郡公。

地方上李大亮和杨师道受封国公,分别是陈国公和郑国公。杨师道受封国公,让杨家很高兴,一门两个国公,还有一个弟弟杨续封了伯爵,这些爵位可不是门荫来的,这次封爵都是有功之臣的爵位,后期还会出现一批爵位,那就是荫封的了,比如裴律师,他老子裴寂有爵位,儿子裴承先也有爵位,那裴律师就会很尴尬,朝廷就会给予册封,不过是空头爵位罢了,当初赵光和赵祥的爵位就是这么来的。

李承道的唐国公这次被改了,毕竟李渊先做的唐国公,然后再开国称帝的,这个称号大家就提出了异议,赵瑞从善如流,将其改为晋国公。

武士彟从原先虢国公降成夏阳县公,这对武士彟来讲已经是意料之外了,要不是他现在洛阳要根据赵瑞的意思建设货物集散中心,估计能给个侯爵就算是高的了。

公爵里面还有为了安抚边疆的爵位,比如阿史那思摩的邗国公,冯蛊的越国公。

除了房遗直的临淄侯外,其他几个兄弟都根据这次战场表现授封爵位,就连裴承先这次也混了个伯爵。

除此之外大明还有侯爵还有六十多人,伯子两个爵位却相对较少,分别不过五十来个人。男爵却多了起来,一共有近两百位,这很多都是授予在战场上表现耀眼的低级将士的。

大明王朝的贵族体系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当然不少人也明白,这次封爵之后,再想着获得爵位那只有从军功上获取了。

大明爵位世袭制,但也是降等袭爵,这一点众人并不意外,一个国公降等袭爵也能承袭七代人,有时候因为功劳比较大,皇家为了表彰甚至可以两三代人不降等袭爵,七代人里面还是没有出人才,那你们家族完蛋就完蛋吧。

封爵诏书完毕之后,孔颖达又宣读了各爵位相对应的品级、待遇等等。接下来朝廷会根据这些爵位对官员父母、夫人进行册封。

得到爵位的兴高采烈,未获得爵位也早知道知道自己不够格,羡慕之余只能拼命上进了。

大明朝第一次大朝会就在诸多官员兴高采烈之下结束了,当然也有一些心不甘情不愿的,比如崔家、卢家和郑家。

别看五姓七望一般家主爵位比较低,从另一方面来讲他们也不需要爵位加持,在他们家族里面,他们其实就是无冕之王。

而且这些家主即使支持某个帝王,也不会下重注,这是家族生存技巧。但有爵位和一点爵位没有那也是有差别的。

家主都象征性给个伯爵,好的给个侯爵就行了,这三家也得到这个爵位,可除此之外,家族就没有什么其他爵位和官职在身了,卢家还好点,一个叫卢昇的跟着赵瑞出征,还得了子爵,这是凭自己本事获得的,崔家和郑家基本上算是颗粒无收。

封爵之后,朝政逐渐开始稳定,大地回暖,全国上下开始农忙起来,这时候北方刚开始化冻,一些小麦等作物要种植。赵瑞今年直到现在没有提出出征辽东的意思,不少人都松了口气,尽量避免这个话题,以防勾起赵瑞打仗的心思。

全国官员的考核已经结束了,此次罢黜的官员不多,如果单从政绩来考核,不考核路线问题,受处分和罢黜的官员的确不多,连百分之二都不到,但赵瑞却趁这个机会,给不少官员来了轮岗调动,这也是为了防止一些官员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和当地乡绅勾结。

今天赵瑞朝会之后在立政殿接待了优秀官员代表,既然是考核,有惩罚那也有奖励,今天来的就是在各自岗位上干的不错的,吏部选出了二十人作为代表,进京觐见。温彦博和许敬宗现在带着他们来见赵瑞。

赵瑞一眼望过去竟然望到两个熟人,一个是刘仁轨,他是赵瑞直接授予的官职,在江阴干的风生水起,吏部评为上下,这就是很高的评价的了,毕竟这时候的官员还没有后世满清那么无耻,能搞个上上的评价。

吏部将他推上来,显得陛下慧眼识珠,发掘人才的意思,刘仁轨在这次考核过后,要到齐州任别驾。

赵瑞看到刘仁轨,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头,

“当初在明月轩匆匆一面,你的那个结论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几年不见了,听说你在江阴干得不错,上次大理寺卿还找我诉苦,说我把一个干才给抢了,他们本来是准备将你选到大理寺去的。”

刘仁轨当初在明月轩受到赵瑞青睐,直接给了他江阴县令,干了这几年,的确是好评如潮,听到赵瑞夸他,谦逊回答,

“多谢陛下栽培,臣不敢懈怠。”

说完就把自己在江阴的工作介绍了一下,这也是吏部安排好的,毕竟二十人不能每个人都说一遍,那得说两天,找个代表就好,就选了刘仁轨主要介绍一下工作情况,

刘仁轨本身就是有才干的人,能在青史留名的人还能差得了?从民生、商业等等介绍了一遍。听的赵瑞和温彦博都点头叫好。

“嗯,你们都是亲民官,接触的百姓最多,你们就是朝廷的形象、脸面,你们要是受百姓爱戴,那百姓就会拥护你们,拥护朝廷,你们要是做了坏事,百姓就会恨你们,恨朝廷,所以你们很重要啊!”

众人听了都鞠躬行礼,大声称是。

另一个人就是意外了,郑世礼,这是郑家的人,当初在韩城任县令,赵瑞从太原回城的时候走到韩城,还帮他处理过案子,破了纪娘杀人的案子。

郑世礼是郑家人不错,不过却是边缘人物,韩城在他的治理下的确搞得不错,不过由于他是郑家人的关系,吏部一开始是不考虑他的,不过在上报名单到三省的时候,被杨恭仁给提了上来,杨恭仁认为,郑家是郑家,郑世礼是郑世礼,既然考核中郑世礼的能力还是不错,那就要不拘一格。杨恭仁说的光明正大,众人也不好辩驳。中书令要想提一个人进入获奖名单,还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