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子皇孙们听得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了东汉末年的风云变幻之中。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此刻的大本堂外,已经悄悄地围上了一圈人。

最先来的是李善长和胡惟庸,两位相国本是路过,却被里面的声音吸引。

紧接着,魏国公徐达、信国公汤和等一帮武将也寻声而来。

他们本就是行伍出身,对这些战争谋略的故事最感兴趣。

一个个听得是抓耳挠腮,恨不得冲进去一起听。

渐渐的,门外的人越聚越多。

文臣武将,泾渭分明地站在门廊两侧,全都竖着耳朵,大气都不敢出。

就在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了众人身后。

“你们……在干什么?”

一个威严而熟悉的声音响起。

众人吓得一个激灵,猛地回头。

“陛……陛下!”

李善长等人魂都快吓飞了,连忙躬身行礼。

来人,正是大明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皱着眉头,看着这帮鬼鬼祟祟的大臣。

“一个个不好好当值,聚在这里成何体统!”

他压低了声音呵斥道。

就在此时,里面传来朱棡激昂的声音。

“……曹操献上七星宝刀,假意投靠董卓,欲行刺杀之事!可惜,被董卓从铜镜之中识破……”

朱元璋的动作一顿。

他的耳朵,也不由自主地竖了起来。

刺杀董卓?这个有意思。

他挥了挥手,示意大臣们噤声,然后自己也悄悄地凑到了墙边,侧耳倾听。

一群大明朝最顶尖的文臣武将,连同皇帝陛下。

此刻全都像做贼一样,偷听一个皇子讲故事。

“当——”

下学的钟声悠悠响起。

“啪!”

朱棡一拍讲台。

“欲知曹操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学!”

“哦哦哦!”

皇子皇孙们意犹未尽地欢呼起来,纷纷起身,准备冲出去玩耍。

朱棡带着他们,推开了大本堂的门。

然后,所有人都愣住了。

门口,乌泱泱地站着一群人。

为首的,正是他们的父皇(皇爷爷),朱元璋。

而朱元璋的身后,是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胡惟庸、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茂……

大明朝的文武重臣,几乎来了一半。

此刻,他们所有人都保持着一个极其尴尬的姿势。

——身体前倾,耳朵贴墙,脸上还带着意犹未尽的表情。

所有人,大眼瞪小眼。

下一秒,朱元璋第一个反应过来,猛地站直了身子,重重地咳嗽了两声。

“咳咳!”

他迅速整理了一下自己有些褶皱的龙袍,恢复了平日里不怒自威的模样。

身后的臣子们也如梦初醒,一个个面红耳赤,手忙脚乱地整理着自己的官服。

“朕……只是路过。”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肯定。

“顺便看看皇子皇孙们的学业。”

身后的李善长等人如蒙大赦,争先恐后地附和起来。

“是啊是啊,陛下日理万机,仍不忘关心皇子们的学业,臣等佩服!”

“我等也是……也是恰好路过,被这朗朗读书声所吸引。”

胡惟庸一边说,一边手忙脚乱地扶正自己的官帽,脸上的红晕还没完全褪去。

徐达更是个直肠子,瓮声瓮气地补充道。

“对,路过!”

这三个字他说得斩钉截铁,充满了武将特有的实诚。

朱棡看着眼前这群大明朝最顶尖的文臣武将,强忍着笑意,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

“原来是父皇和各位大人路过。”

他侧过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语气无比真诚。

“儿臣这就带弟弟们给父皇和各位大人让路。”

他完全没有戳破这个漏洞百出的谎言,给了所有人一个台阶下。

朱元璋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这个儿子,有眼力见。

他迈开步子,装作不经意地从讲台边走过。

忽然,他的脚步一顿,目光落在了讲台上那几张写满了字的纸上。

“这是何物?”

朱元璋伸手便拿了起来,看了一眼开头。

《三国演义》。

他不动声色地将那几页纸收入袖中,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拖沓。

“此物,朕先拿去看看。”

说完,他便背着手,迈着四方步,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李善长、胡惟庸等人连忙跟上,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来,又浩浩荡荡地走。

直到朱元璋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宫殿的拐角处,大本堂门口才重新活了过来。

“三哥!三哥你也太厉害了!”

朱棣第一个冲了上来,满脸都是兴奋的光。

“你看到没,父皇都听入迷了!”

“是啊是啊,连魏国公他们都来了!”

朱桢、朱梓几个小一点的皇子也叽叽喳喳地围了上来。

皇长孙朱雄英更是紧紧跟在朱棡身边,小脸激动得通红。

“三叔,曹操他……他到底有没有性命之忧啊?”

他仰着头,满眼都是对后续故事的渴求。

“父皇刚才那个样子,你们说好不好笑?跟做贼似的……”

年纪最小的朱博口无遮拦地说道。

话音未落,朱棡的脸色却微微一变。

他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竖在唇边。

“嘘。”

皇子们的笑声和议论声戛然而止,都有些不解地看着他。

朱棡压低了声音,神情严肃。

“此处是皇宫,隔墙有耳。”

“父皇的威严,不可随意议论。”

他扫视了一圈弟弟们,最后目光落在了朱博身上。

“锦衣卫的耳朵,可是灵得很。”

“锦衣卫”三个字一出,空气仿佛都冷了几分。

刚才还兴奋不已的皇子们,一个个都吓得缩了缩脖子,连忙紧紧闭上了嘴巴。

大本堂门口,再次恢复了安静。

《三国演义》的新章节,迅速在皇宫的权力中枢流传开来。

朱元璋拿走的那份手稿,当天下午就被通政司加急抄录了数十份。

送到了六部尚书、内阁大臣以及各大国公的府上。

中书省内,李善长与胡惟庸对坐品茶,手中各捧着一份抄本。

“此书绝非凡品。”

李善长放下茶杯,发出一声感叹。

“明写战争,暗喻权谋。其中对人心的揣摩,对局势的判断,简直是字字珠玑。”

胡惟庸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那个叫曹操的,虽名为汉贼,却有经天纬地之才。”

“献刀刺董,胆识过人,事败之后又能随机应变,这份心性,天下几人能有?”

“此书若能写完,必将成为传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