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宫,寝殿之内。

吕氏抚摸着儿子依旧在颤抖的后背,心中五味杂陈。

她沉默了许久,终于下定了决心,扶着儿子的肩膀,让他坐直了身体。

“允炆。”

她的声音带着沙哑,却异常坚定。

朱允炆红肿着眼睛,茫然地抬起头,看着自己的母亲。

“从明天起,你去国子监大本堂,跟着你三叔上课。”

朱允炆的身体猛地一僵,眼神里满是抗拒。

去见三叔?

那个让他当众颜面扫地,考了零分的人?

他不愿意。

吕氏看穿了儿子的心思,她伸手,轻轻擦去他脸颊上未干的泪痕。

“母妃知道你委屈。”

“可你也要明白,这次的事,错不在你,在母妃。”

“是母妃自以为是,以为请你外公给你开小灶,就是走了捷径。”

“却没想到,那是一条死路。”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严肃。

“连宋濂那样的当世大儒,都对你三叔的学问推崇备至。”

“你父王是太子,你以后是要……”

吕氏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想把今天丢掉的脸面挣回来,想让所有人都对你刮目相看,你就必须去学。”

“去学那些你看不懂的拼音,去学那些你不会算的算学。”

“去把你三叔肚子里的学问,全都学过来。”

吕氏的每一个字,都敲在朱允炆的心上。

他看着母亲眼中的坚定,再想到今天在课堂上,三叔指出他错误时那平静的眼神。

想到大哥朱雄英他们拿到高分时的喜悦。

一股不甘心,从心底最深处涌了上来。

凭什么他们都会,我不会?

他死死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掐进了掌心。

“母妃,我听您的。”

“我去。”

“我一定要学会!”

“下一次,我一定要考第一名!”

少年的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吕氏欣慰地点了点头。

这才是她的儿子。

……

第二日,天还蒙蒙亮。

国子监大本堂的门前,已经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

朱允炆站在门口,神情有些局促不安。

他来得太早了,整个国子监都还静悄悄的。

没过多久,朱棡打着哈欠,慢悠悠地踱了过来。

当他看到门口站着的朱允炆时,脚步顿了一下,眼中闪过诧异。

哟,这不是昨天那个考零分哭着跑掉的小家伙吗?

今天居然还敢来,而且来得这么早。

朱棡瞬间就想通了其中的关窍。

看来是昨天那个零分刺激得不轻。

再加上吕氏那个女人,总算不是个蠢到家的,知道该让儿子来学点真东西了。

他什么也没说,径直走过去推开了大本堂的门。

“进来吧,在外面站着做什么。”

朱允炆犹豫了一下,低着头跟了进去。

很快,朱雄英、朱棣等人也陆陆续续到了。

看到朱允炆居然在,朱棣还想过去嘲讽两句,被朱雄英一个眼神给瞪了回去。

“三叔,今天我们学什么呀?”

朱雄英坐下后,满怀期待地问道。

其他几个皇子皇孙也都竖起了耳朵,一脸好奇地看着朱棡。

朱棡清了清嗓子,环视了一圈众人。

“今天,咱们讲兵法。”

兵法?

两个字一出,满堂皆惊。

朱雄英有些不解。

“三叔,我们学兵法做什么?”

朱棡笑了笑。

“你们以后都是要封藩的,不少人的藩地,就在边境。”

“到了边境,就要跟草原上的蛮子打交道,甚至要领兵打仗。”

“不学点兵法,怎么保家卫国,怎么守护我大明的江山社稷?”

话音未落,朱棣“噌”地一下就站了起来,一张脸涨得通红。

“好!太好了!”

“三叔,我早就想学这个了!”

他整个人都兴奋得发抖。

什么之乎者也,什么算学拼音,哪有领兵打仗来得痛快!

他的志向,就是当一个横扫大漠,封狼居胥的大将军!

看着朱棣那副恨不得现在就冲上战场的模样,朱棡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愧是未来的永乐大帝,这股子好战的劲儿,是刻在骨子里的。

“都坐好,别激动。”

朱棡从讲台下,拿出了一部崭新的书。

书是线装的,蓝色的封皮上,用宋体字印着五个大字——《三国演义》。

“今天,咱们就从一个故事开始讲起。”

朱棡的声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他用一种说书人般的语气,将东汉末年那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展开。

从黄巾之乱,到桃园结义,再到董卓之乱。

他讲得声情并茂,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扼腕叹息。

底下的皇子皇孙们,包括一直沉默的朱允炆在内,全都听得入了迷。

朱棡的声音,在大本堂内回荡。

“……只见那吕布,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

“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张飞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直取吕布!”

“关羽丹凤眼卧蚕眉,抡起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夹攻吕布!”

“这三人战在一处,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朱棡猛地一拍惊堂木,不对,是讲台。

“啪!”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当——”

恰在此时,下学的钟声悠悠响起。

皇子皇孙们如梦初醒,一个个都还沉浸在“三英战吕布”的激战中,意犹未尽。

“啊?”

“三叔,这就完了?”

“后面呢?吕布被打败了吗?”

朱棣最是着急,抓耳挠腮地追问。

“别急啊三叔,再讲一小会儿,就一小会儿!”

朱棡看着他们一个个猴急的模样,嘴角微微上扬。

“不讲了。”

他把书一合,揣进了怀里。

“我跟你们说过,我是教书的夫子,不是说书的先生。”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回去之后,每个人都写一篇感悟。”

“写写你们从今天的故事里,学到了什么兵法,领悟了什么道理。”

“明天交上来,写不好的,哼哼。”

朱棡发出一声意味深长的冷笑。

众人顿时一个激灵,不敢再多言,纷纷起身行礼,各自散去。

热闹的大本堂,很快就只剩下了两个人。

朱棡,和那个依旧坐在原位,没有动弹的朱允炆。

朱棡收拾着讲台上的东西,眼皮都没抬一下。

“怎么?还想听?”

朱允炆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讲台前,然后“噗通”一声,跪了下去。

朱棡的动作一顿,终于正眼看向他。

只见朱允炆低着头,声音带着颤抖。

“三叔。”

“求求您,教我汉语拼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