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走到刚才黄子澄用过的书案前,那里还摆着笔墨纸砚。

“其实,并非晚辈的经义造诣有多高深。”

朱棡一边研墨,一边缓缓开口。

“只是晚辈以为,圣人着述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解读,很多时候并非是理解有误。”

“而是因为,一句话,在不同的地方停顿,意思便会天差地别。”

他提起笔,在雪白的宣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正是那句人尽皆知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譬如这一句。”

朱棡用笔杆点了点那行字。

“若是在‘由之’后停顿,便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是愚民之术,非圣人所为。”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

“可若是,在‘民可’之后稍作停顿,在‘由之’之后再作停顿,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朱棡说着,在纸上重新写了一遍,并在其中点上了两个小小的符号。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如果百姓认可,便引导他们去做。”

“如果百姓不认可,便要让他们知道缘由,去教化他们。”

“前者是愚民,后者是教民、爱民。孰是孰非,高下立判。”

朱棡放下笔,看向宋濂。

宋濂的目光,却死死地盯在那张纸上。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这……这个小圆圈,还有这个小钩子……”

“殿下,这……这是何物?”

他指着纸上的句号和逗号,声音都变了调。

朱棡微微一笑。

“此物,晚辈称之为‘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

宋濂喃喃自语,眼中光芒大盛。

“这个小钩子,名为‘逗号’,用于句中停顿。”

“这个小圈圈,名为‘句号’,用于一句话说完之后的结尾。”

“除此之外,还有表示疑问的‘问号’,表示感叹的‘叹号’等等。”

朱棡言简意赅地解释道。

“有了这些符号,便可明确句读,让文章的意思变得清晰明了。”

“再不会出现方才那种可以随意曲解的情况。”

“妙啊!”

“简直是神来之笔!”

宋濂一拍大腿,整个人都兴奋得满脸通红。

“老臣钻研了一辈子古籍,时常为句读之事头疼不已。”

“同一段话,不同的大家,就有不同的断句之法。”

“有了此物,天下文章,再无歧义!”

“此乃……此乃功在千秋的大事啊!”

他看着朱棡,眼神已经不能用敬佩来形容了。

朱棡却摆了摆手。

“宋学士言重了。”

“这标点符号,只是我弄出来的一些小玩意儿。”

“我还有一套东西,是专门为孩童蒙学所创。”

“能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识字发音。”

“哦?”

宋濂的眼睛瞬间又亮了。

“还有此等神物?敢问殿下,是何物?”

朱棡笑了笑,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字。

“汉语拼音。”

他决定,干脆就把这两样东西,在这个时代推广开来。

反正有宋濂这个文坛领袖背书,再加上老朱的支持,阻力也不会太大。

“此物,可以将我汉家文字的发音,用简单的符号标注出来。”

“只要学会了这套拼音,见到任何一个字,也能准确地读出它的声音。”

“这……这怎么可能!”

宋濂被镇住了。

任何一个字?那即是说不认识的字,也能读出声音?

“还请殿下教我!”

这一次,宋濂没有再犹豫。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对着朱棡,行了一个弟子礼。

“学生宋濂,拜见老师!”

朱元璋坐在屏风后,手里的茶杯“啪”的一声,被他捏成了碎片。

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自己的三儿子。

这个儿子,到底还藏着多少他不知道的秘密?

朱棡也是一阵头大。

他看着一脸“我不管我就是要学”的宋濂,知道自己是躲不掉了。

“宋学士,您……您先起来,这万万使不得。”

“老师不答应,学生便不起来!”

宋濂也是个倔脾气,就这么坚持着。

朱棡无奈,只能点头。

“好,好,我教,我教还不行吗?”

“您快起来吧。”

“谢老师!”

宋濂这才心满意足地站起身。

然后搬了个小马扎,乖巧地坐在朱棡的旁边,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

朱棡扶额。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所谓拼音,分为声母与韵母……”

“声母,便是字音开头的辅音,有‘b’‘p’‘m’‘f’……”

“韵母,则是后面的元音,有‘a’‘o’‘e’‘i’‘u’‘u’……”

他教得认真,宋濂学得更认真。

这画面,诡异到了极点。

朱棣、朱桢等人,跪在地上,膝盖都麻了,却一动也不敢动。

他们就这么呆呆地看着,听着。

时间,就在这一教一学中,悄然流逝。

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两个时辰。

直到外面传来下学的钟声,众人才如梦初醒。

宋濂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脸上洋溢满足。

“神物!”

“此‘汉语拼音’,真乃蒙学神物!”

他猛地站起身,再次转向朱棡。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双膝跪地,行了一个稽首大礼!

这是臣子拜君王,学生拜圣人时,才会用的最高礼节!

“宋濂,愿为殿下马前卒,将这标点符号与汉语拼音,推行天下!”

“此乃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万世不移之伟业!”

说完,他还不等朱棡反应,又猛地转向屏风的方向。

对着朱元璋,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陛下!”

“老臣……恳请陛下恩准,辞去国子监祭酒一职!”

朱元璋的双眼都瞪大了。

只听宋濂用继续说道。

“燕王殿下,文成武德,学究天人,当为天下学子之师!”

“老臣恳请陛下,由燕王殿下,出任国子监祭酒!”

“老臣不才,愿为殿下座下一小童,侍奉左右!”

朱棡彻底石化在了当场。

什么玩意儿,让我……当国子监祭酒?

您老人家,给我当书童?

他呆呆地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宋濂,大脑已经宕机。

就在这死一般的寂静中,一道声音,突兀地响了起来。

“好啊!好啊!”

“三叔当祭酒!我第一个同意!”

说话的,正是皇长孙朱雄英。

他早就跪得不耐烦了,一听到这个提议,眼睛瞬间就亮了。

在他心里,这位三叔简直无所不能。

要是三叔来当祭酒,那以后上学岂不是变得有意思多了?

“我也同意!”

楚王朱桢紧跟着就举起了手,满脸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