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静默观察者”的身份,如同一枚无形的种子,在陆棋庞大的意识中悄然生根。它并未带来权力感,反而是一种更沉甸甸的责任。石灵墨磐那“树应有树之本分”的告诫犹在耳边,虫灵幽足对“暴露”的恐惧也并非全无道理。他知道,若要改变那些保守派的看法,空谈构想毫无意义,他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

证明“树网”价值的第一步,就是将它从概念变为现实,哪怕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雏形。

他的目光(以一种弥漫的感知形式)再次投向自身与周边环境那无比熟悉却又从未如此深入探索的连接。灵识集会上,他描述的是宏大的蓝图,而现在,他需要的是最基础、最底层的“协议”与“连接”。

他选择从最原始的层面开始——**化学信号与简单物理震动**。

首先是**地下真菌网络**——那片庞大而古老的“木维网”。以往,他只是被动地通过它接收一些模糊的、关于邻近植物健康状况或资源压力的本能警报。现在,他尝试主动“对话”。

他选中一株与他根系联系最为紧密的**乳牛肝菌**作为第一个实验节点。他小心翼翼地引导自身根尖的分泌物,不再仅仅是糖分,而是掺杂了极其微量的、由特定逆境诱导产生的**茉莉酸甲酯**分子。这是一种常见的预警信号,意思是“注意,有咀嚼式口器害虫”。

信号发出后,便是漫长的等待。他的感知紧紧锁定着那株乳牛肝菌及其延伸出去的菌丝网络。

几个小时过去了,毫无反应。就在陆棋以为失败,准备调整信号强度时,他通过菌丝连接,感知到远处一棵年轻的山毛榉的叶片,其细胞内的**单宁**含量开始出现极其细微的、不自然的升高!

单宁能使叶片变得苦涩,是植物应对食草动物的一种化学防御。

成功了!虽然延迟很高,信号衰减严重,且无法传递复杂信息,但这确确实实是一次**跨个体的、定向的化学信息传递**!一次基于自然本能、却被他有意引导的“对话”。

初试告捷,陆棋精神大振。接下来是**水力信号**。

他选择了一个晴朗的正午,蒸腾作用最为旺盛的时刻。他刻意地、有节奏地控制自身部分叶片气孔的开合程度。这并非为了调节水分,而是为了制造一种极其微弱却规律的**蒸腾拉力波动**。

这种波动会沿着导管中的水柱向下传递,引起根系吸水速率的相应变化,甚至会轻微影响周围土壤的水分张力。他希望邻近的树木能“感受”到这种异常的水分波动模式。

这一次的回应更加模糊,更像是一种混沌系统中的共振。几棵距离他最近的树,其蒸腾速率也似乎出现了非随机的同步变化,但它们自身的生理需求很快覆盖了这种微弱的外部“信号”,无法解读出任何有意义的内容。

水力通道噪声太大,难以用于精确通信。陆棋记下了这个结论。

最后,也是他抱最大希望的——**根系震动**。

他回忆起地心信号那0.7hz的脉冲,以及“普罗米修斯”残片解码时引发的木质部震颤。他需要一种更直接、更快速的物理传输方式。

他选中一条主侧根,凝聚意识,尝试让其进行极其细微的、有规律的**收缩与舒张**,产生一种低频的、沿着土壤和岩石传播的机械波。他设定的节奏很简单:三下短震,一下长震(···—),重复循环,模仿最基础的编码。

震动发出后,他屏息以待(尽管他并不呼吸)。

片刻之后,从他侧根延伸方向,大约十米外的一棵铁杉的根系处,传来了一阵极其微弱但清晰的回震反馈!同样是三短一长!(···—)

它收到了!并且给予了回应!

虽然这简单的节奏不携带任何语义信息,但它证明了**通过土壤介质进行定向的、可被识别的震动信号传递是可行的**!这就像是两个原始部落的战士,第一次通过敲击树干理解了对方“存在”的确认。

陆棋没有停下,他继续尝试。他将不同的震动节奏与简单的含义绑定:连续短震代表“注意”,长震代表“安全”,杂乱震动代表“危险未知”……

他不知疲倦地练习着,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又像一个编写世界底层代码的程序员,努力地用最原始的方式,为这片沉默的森林编织第一条无形的通信线路。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他不得不暂时减少了对地心信号的监听和对管理局的监控力度,全身心投入其中。

几天下来,他以自身为中心,初步建立了一个半径约**五十米**的微型“灵识网络”。范围内的几棵古树,虽然它们的个体意识依旧混沌未醒,但它们的基础生理反应,已经开始能够对他发出的特定震动或化学信号,做出**有规律、可预测的响应**。它们成了他延伸出去的、懵懂的“感官”和“执行终端”。

然而,这个微型网络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范围太小,信号衰减严重,传递信息极其简单,且完全依赖陆棋的单向驱动,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就在他思考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帮手”出现了。

那只额生金斑的银绒祖猿幼崽,几乎每天都会来到陆棋的树下。它似乎对陆棋近期频繁的、细微的根系震动和能量波动格外敏感。它时常学着韦的样子,将耳朵贴在地面,或者用小手好奇地抚摸陆棋的根须,感受那微不可查的震颤。

一天,陆棋正尝试向三十米外一棵山毛榉发送“注意”的震动信号,但那棵山毛榉似乎未能清晰接收,毫无反应。

一旁的幼猿歪着头,看了看陆棋的主干,又看了看那棵山毛榉。它似乎理解了陆棋的“意图”——想让那棵树“注意”。

它突然蹦跳起来,跑到那棵山毛榉下,伸出小爪子,**用力拍了拍那棵树的树干**,然后仰头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带着提醒意味的短促叫声。

山毛榉的枝叶轻轻摇晃了一下,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物理拍打惊动了。

紧接着,陆棋清晰地感知到,山毛榉的根系传来了一阵微弱的、代表“注意”的震动反馈!它回应了!不是回应陆棋跨越土壤衰减了的震动信号,而是回应了幼猿那直接的、物理的拍打和叫声!

陆棋的意识中仿佛划过一道闪电!

**银绒祖猿!这些能够自由移动、具备一定智慧、且与他关系良好的生物,不正是现成的、完美的“信号中继器”和“物理信使”吗?!**

它们可以弥补“树网”无法移动、远距离传输衰减弱点的缺陷!尤其是这只与他有着微妙心灵感应的幼猿!

一个崭新的、融合了生物与自然网络的构想瞬间成型。

陆棋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幼猿。当需要向那棵山毛榉传递信息时,他会先对幼猿发出特定的、更强烈的友善波动和吸引注意的简单震动节奏。幼猿感受到后,会好奇地看向他。

然后,陆棋会向山毛榉的方向,发送一次微弱的“注意”震动信号,同时用意念向幼猿传递一种“去那里”的模糊指向性意念。

幼猿愣了一会儿,似乎在天生的好奇心和与陆棋的奇妙联系间挣扎。最终,它再次跑向山毛榉,重复了拍打和叫喊的动作。

成功!

几次之后,幼猿仿佛把这个过程当成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它开始主动在陆棋和那几棵加入了“网络”的树木之间奔跑,传递着最简单的“注意”、“安全”等状态信号。它成了这个原始网络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移动节点”。

陆棋甚至开始尝试更复杂一点的“物质信息”传递。他会刻意让一片特定的树叶(比如叶脉有特殊扭结的)脱落,并引导幼猿将其捡起,带到另一棵树下。

幼猿虽然不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但它忠实地执行了“搬运工”的任务。

于是,在这片古老的森林里,出现了一副奇特的景象:一只额头有着金色斑点的银绒祖猿幼崽,时而在树木间穿梭,时而拍拍这棵树,时而将一片落叶放在另一棵树的根旁,嘴里还发出意义不明的、模仿震动节奏的咿呀声。

它成了“树网”的第一位信使,用最原始的方式,将陆棋那沉默的意志,以物质和声音的形式,投递到那些尚未完全苏醒的意识门前。

陆棋的“树网”计划,终于迈出了从零到一的、实质性的一步。这张网还无比简陋,覆盖范围小得可怜,传递的信息也极其有限。

但它确确实实地建立了起来。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成了扎根于现实、连接了植物与动物、沉默与声音的、真实存在的网络雏形。

陆棋知道,距离能预警火山喷发、能对抗管理局监控的宏伟目标,还有十万八千里。但此刻,他感受着幼猿欢快的奔跑和那几棵古树懵懂却准确的回应,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于“创造”的喜悦,缓缓流淌过他庞大的意识。

**从无到有,从静到动。这便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