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 > 第355章 项目筹备,稳步推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5章 项目筹备,稳步推进

林辰把手机放下,屏幕还亮着陈雪发来的消息。他没有回,而是打开电脑,调出合作记录表。心理咨询协会那边确认了每月两次服务,启航教育也派了老师,课程大纲都发了过来。这些事不能再拖,得尽快定下来。

他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打上“社区延伸服务试点执行计划”。光有合作不行,得把每一步怎么走写清楚。他先从时间开始梳理,心理服务定在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六上午,培训课要排进工作日,方便年轻人参加。刘伟负责联系失业青年,陈雪对接讲师和协会,他自己主抓流程设计。

十分钟后,他叫来陈雪和刘伟。两人进门时手里都拿着笔和本子。林辰没多说废话,直接打开投影,把表格投到墙上。

“心理服务每次两小时,必须有人签到,留影像资料。咨询师来了要登记身份信息,服务结束后由居民签字确认。”他说,“培训课一样,每节课都要有考勤,讲什么内容,谁听的,全部记下来。”

刘伟点头,在本子上快速写着。陈雪问:“这些材料最后交给谁?街道办存档?”

“不只是存档。”林辰说,“我们要做一份《服务实施登记卡》,每次活动填一张,月底汇总上报区里。不为报功,是为了让上面知道我们在做事。”

陈雪合上本子,“可现在街道没有这类表格,临时做会不会不合规矩?”

“那就先做个样表。”林辰打开另一个文件夹,里面是几份政府公文,“我看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操作指南》,里面提到第三方服务要有备案记录。我们不算采购,但可以参照执行。”

刘伟小声说:“要是局里不认呢?”

“他们不会不认。”林辰语气平稳,“只要我们做的符合政策方向,又不花钱不增编,没人会拦。真有人问起,就说这是响应国家加强基层心理服务的号召,文件号我都记得。”

陈雪看了他一眼。她一直觉得林辰说话太有把握,像是早就把所有退路都堵死了。但她没再质疑,只问下一步要她做什么。

“你负责外部协作。”林辰说,“跟周伟和赵明保持联系,确认第一次活动的具体时间。另外,把他们的身份证复印件、职业资格证这些收一下,做个档案包。”

“还要收证件?”刘伟有点惊讶。

“正规一点,以后才不会出问题。”林辰看向陈雪,“宣传稿的事你也准备起来,第一次活动一定要发简报,照片拍好,标题突出‘政社联动’。”

陈雪应下。林辰转向刘伟:“你带两个人,这两天再去阳光苑和建北小区走一遍。上次留联系方式的人,一个个打电话确认是否还愿意参加。特别关注那些提过失眠、焦虑的老人,重点标记。”

“明白。”刘伟说,“要不要让他们签个知情同意书?毕竟心理咨询涉及隐私。”

林辰点头,“你拟一个模板,简单明了,说明服务性质是公益、自愿参与、信息保密。明天中午前给我看一眼。”

三人分工完毕,各自回去干活。办公室重新安静下来,林辰关掉投影,重新打开那份执行计划。现在最缺的是标准流程。街道办过去管的是低保、计生、治安这些老几样,心理疏导和技能培训根本不在常规工作范围内。

他翻出《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一条条往下看。看到第三章第十二条时停下——关于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容。他把这段复制到新文档里,接着写下四条原则:定主体、定内容、定周期、定反馈。

这四个字是他刚才突然想到的。前世写奏折时,乾隆最讨厌含糊其辞,凡事必须“责任分明”。如今换了个时代,道理一样。谁来做,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做完有没有效果,全都得清清楚楚。

他以此为基础,起草《社区延伸服务试点运行规程(草案)》。每项服务必须填写登记卡,包含日期、地点、参与人员、服务内容、现场照片编号、居民签字栏。附件附上政策依据摘要,方便后续检查。

写完初稿已是下午三点。他打印出来,自己先通读一遍,修改了几处措辞,然后发给陈雪和刘伟,要求他们在下班前反馈意见。

刚放下打印机,电话响了。是区民政局基层治理科的李科长。林辰接起,对方声音很淡:“听说你们街道要搞心理服务点?”

“是有这个想法。”林辰语气平静,“还没正式报备,正准备材料。今天下午我就给您送一份过来。”

“不用了。”李科长说,“只要不牵扯资金,不搞大规模宣传,你们先试也行。不过出了事自己负责。”

“理解。”林辰说,“我们只提供场地和组织协调,专业服务由持证人员开展,全程留痕可查。”

对方嗯了一声,挂了电话。

林辰放下手机,没动。他知道这种模棱两可的回应就是默许。官场里很多事就是这样,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只要你不出格,就默认你能做。

他接着拨通卫健局家庭发展科的号码。这次接电话的是个女同志,听完他的介绍后说:“你们这事儿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建议你跟他们对接一下。”

“好,我马上联系。”林辰记下对方提供的电话,“另外,我们也在推老年人智能培训,涉及数字鸿沟问题,不知道人社局有没有相关指导?”

“这个我不清楚。”对方回答,“但既然你们已经在做,可以先试试。有需要支持的地方再沟通。”

又是类似的答复。没有批准,也没有反对。

他连续写了三封沟通函,分别发给民政局、卫健局和人社局的经办科室。邮件正文很短,说明试点范围、服务形式、资源来源,强调不增加财政负担,结尾附上联系人方式。发送前逐一核对收件人姓名和职务,确保准确无误。

六点十七分,三封邮件全部发出。系统显示已读两封。他关掉邮箱页面,打开另一个文档,开始整理明日工作清单。

陈雪敲门进来,递上修改后的知情同意书模板。林辰扫了一眼,改了两个词,让她去印二十份备用。刘伟随后送来最新走访名单,十五位老人确认参加培训,其中九人明确需要心理支持。数据比昨天更集中。

林辰把这些信息导入电子表格,用颜色标注高需求人群分布。阳光苑西区有六户独居老人长期闭门不出,建北小区南楼三个单元的年轻人失业率超过百分之六十。这两个区域必须优先覆盖。

他正调整图表,手机震动。陈雪发来微信:“赵校长说,第一次课能不能安排在下周三下午?他们老师那天有空。”

林辰回复:“告诉他们,时间没问题,具体几点由他们定,我们配合通知学员。”

发完消息,他新建一个文档,输入标题:“技术实现路径初探”。刚打完这几个字,又停住。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登记卡怎么保存。纸质容易丢,电子版又没有统一系统。街道办公软件老旧,连个基础数据库都没有。

他想起区里去年推过一个智慧社区平台,但多数街道都没用起来。或许可以通过那个系统加个模块?但他不确定权限够不够。

手指悬在键盘上,他删掉原标题,在后面加上括号:(待专家咨询)。然后把文档保存到“筹备事项”文件夹。

窗外天色已经全黑。楼道里的灯闪了一下,接着恢复稳定。办公室只剩他一人,桌上的茶水早就凉透。他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放下时目光落在那份刚打印的运行规程上。

封面右下角,他亲手写的那行小字还在:“试点启动阶段,重点评估服务可持续性。”

笔尖划过纸面,他在旁边补了一句:需解决数据留存与跨部门共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