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月里的集市还带着年味,红灯笼挂在摊位的竹竿上,被风吹得轻轻晃动。苏青刚把新做的红色棉袄摆上摊位,就看见陆庭州扛着一捆布料从远处走来,步伐稳健,额角却沁出一层薄汗——这是他早上特意去镇上供销社拉的新货,都是苏青说做春装最合适的浅色系棉布。

“慢点,别累着。”苏青赶紧迎上去,伸手想帮他扶一把,却被陆庭州轻轻推开:“没事,这点重量不算啥,你看摊位就行。”他把布料放在摊位后面的架子上,熟练地分类叠好,浅蓝、米白、浅粉,按颜色排得整整齐齐,跟苏青平时整理的模样几乎一模一样。

这已经是陆庭州探亲假的第三周,从一开始帮着搭棚子都手忙脚乱,到现在搬货、整理布料、甚至简单招呼顾客都游刃有余,他只用了短短十几天。苏青看在眼里,心里满是暖意——这个男人总是这样,不管做什么都格外认真,连帮她打理摊位都用了十二分心思,就怕给她添乱。

“陆哥,苏姐,早啊!”邻摊卖水果的张叔推着车过来,笑着打招呼,“看你们俩这配合,越来越有默契了,跟咱们集市里那对卖豆腐脑的老夫妻似的,一个盛碗一个收钱,不用说话都知道对方要干啥。”

陆庭州笑着点头,手里还在整理布料:“跟苏青比差远了,她教我认布料、记价格,我到现在还记不全呢。”苏青也笑了,拿起一件浅蓝的棉布衬衫递给顾客:“张叔您别夸他,他就是嘴笨,昨天还帮我留住了个要多买两件衣服的顾客,比我会说多了。”

正说着,摊位前就围过来几个顾客。一位年轻媳妇想给丈夫选件春装衬衫,苏青刚拿起一件浅灰色的棉布衫,还没开口介绍,陆庭州就先接过话:“妹子,这件衬衫用的是新到的精梳棉,摸着软和,洗了还不缩水,你丈夫要是跟我差不多高,穿这个码正合适。苏青缝的时候特意加固了袖口,平时干活也不容易磨破。”

他一边说,一边指了指衬衫的袖口,那里的针脚细密又整齐,是苏青特意多缝的两道线。年轻媳妇摸了摸布料,又看了看袖口,笑着说:“没想到大哥还这么懂行,那我就买这件,再给我儿子选件小的。”

苏青看着陆庭州熟练地跟顾客交流,眼里满是笑意。她知道,陆庭州私下里偷偷记过布料的特性,还问过她每种布料适合做什么款式,哪些细节是顾客最在意的——他从不说自己花了多少心思,却把所有事都放在了心里。

等年轻媳妇选好衣服,苏青忙着打包、收钱,陆庭州就主动帮着把剩下的童装叠好,放回原来的位置,还顺便把被碰乱的衬衫重新排整齐。两人一个接待顾客、一个整理货物,没有多余的交流,却配合得严丝合缝,像已经这样搭档了十几年。

“你们俩可真是天生一对!”旁边一位常来买衣服的大娘忍不住感叹,“我家那口子要是能像陆哥这样,帮我搭把手,我也不用天天这么累了。你看陆哥,眼里全是活,苏姐刚把衣服卖出去,他就把摊位整理好了,比亲姐妹还默契。”

苏青被说得脸颊微微发烫,却忍不住看向陆庭州,正好对上他温柔的眼神。陆庭州伸手帮她拂去落在肩上的线头,小声说:“别光顾着说话,刚收的钱还没放进钱箱呢。”苏青赶紧把钱放进钱箱,心里却像被温水浸过一样,暖得发涨。

上午的顾客越来越多,陆庭州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分工”——有人来问价格,他就先报出基础价,再等着苏青根据款式补充细节;有人要试穿衣服,他就去后面的小屏风旁帮忙递衣服;遇到带孩子的顾客,他还会顺手帮着看会儿孩子,让家长能安心挑衣服。

有一次,一位老奶奶带着孙子来买衣服,孩子哭闹着要吃糖,苏青正忙着给老奶奶找合适的尺码,陆庭州就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水果糖——是早上晓雨塞给他的,他一直揣在身上——蹲下来递给孩子:“小朋友乖,吃完糖咱们再帮奶奶选衣服,好不好?”

孩子接过糖,立刻不哭了,老奶奶感激地说:“真是谢谢大哥了,不然我都没法好好挑衣服。苏姐,你丈夫可真是个细心人,脾气还好,你可真有福气。”苏青笑着道谢,心里满是骄傲——这就是她的丈夫,看似粗线条,却藏着满满的温柔和细心。

中午吃饭的时候,陆庭州从保温饭盒里拿出苏青早上做好的饭菜,先给她盛了一碗米饭,又夹了块她爱吃的红烧肉:“上午忙了一上午,快多吃点,下午顾客可能还多。”苏青接过碗,也给陆庭州夹了一筷子青菜:“你也多吃点,搬货那么累,别饿着了。”

晓阳和晓燕坐在旁边,看着父母互相夹菜,忍不住笑着说:“爸爸妈妈,你们俩现在越来越像了,连夹菜的动作都一样。”晓雨也跟着点头,嘴里还嚼着饭:“妈妈,爸爸帮你干活,你是不是特别开心呀?”

苏青点点头,摸了摸晓雨的头:“是啊,有爸爸帮忙,妈妈一点都不累,还特别开心。”陆庭州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心里满是满足——以前他总觉得,能给家人好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守护,现在才明白,能陪在他们身边,一起经营日子,一起面对琐碎的小事,才是最真实的幸福。

下午的时候,集市上突然来了几个外地游客,想给家里人买些当地的特色衣服。苏青忙着给他们介绍适合的款式,陆庭州就主动帮着搬来凳子,让他们坐下慢慢挑,还跟他们聊起镇上的风土人情,告诉他们哪里的小吃最地道,哪里的风景最值得看。

游客们被他的热情感染,不仅买了好几件衣服,还说以后再来镇上,一定还来他们的摊位买。临走时,一位游客笑着说:“你们夫妻俩不仅衣服卖得好,人还这么热情,配合得又默契,一看就是感情特别好,真是让人羡慕。”

夕阳西下时,摊位上的衣服卖得差不多了。陆庭州帮着苏青把剩下的布料和钱箱搬上木板车,苏青则负责锁好摊位的柜子,两人动作熟练,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却像有心灵感应一样,总能提前知道对方要做什么。

回家的路上,陆庭州推着木板车走在前面,苏青跟在旁边,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围着他们。晚风带着初春的暖意,吹过路边的柳树,嫩芽已经悄悄冒了出来。苏青看着陆庭州坚实的背影,又看了看身边叽叽喳喳的孩子,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不管未来遇到什么风雨,只要有陆庭州在身边,有这份无需言说的默契,他们就能一起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把这个家经营得越来越温暖。

陆庭州似乎感受到了她的目光,回头对她笑了笑,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脸上,温柔又明亮。苏青也跟着笑了,快步走上前,伸手握住他的手——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像握住了彼此的未来,握住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