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日的阳光格外和煦,陆家老屋院门外的梧桐树下,渐渐成了村里乡亲们聚集的“小据点”。每天傍晚,李婆都会挎着菜篮过来坐坐,刘嫂抱着孙子凑凑热闹,连平时不怎么出门的王大爷,也会搬着小马扎过来,听大家聊聊家常。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老屋修缮后,陆家愈发和睦的氛围。

这天傍晚,苏青正在院子里晾晒刚洗好的衣服,李婆提着一篮子新鲜的青菜走进来:“苏青,刚从地里摘的青菜,给你送点过来,炒着吃可嫩了。”苏青连忙放下手里的衣服,接过青菜:“李婆,您太客气了,前几天刚吃了您送的萝卜,今天又给我送青菜,真是让您费心了。”

“跟我还客气啥!”李婆拉着苏青的手,坐在院子里的石板凳上,笑着说,“以前总听人说,你们陆家兄弟两家不好相处,我还担心你们会因为房子的事闹僵。没想到啊,你们不仅把矛盾解决了,还把日子过得这么和睦,真是不容易。”

苏青笑了笑:“以前确实有点误会,不过都是一家人,把话说开了就好了。现在我们两家经常互相帮忙,孩子们也能一起玩,比以前热闹多了。”正说着,张兰从西屋走出来,手里拿着刚蒸好的馒头,看到李婆,连忙笑着打招呼:“李婆,您也在啊,快尝尝我刚蒸的馒头,还热着呢。”

李婆接过馒头,咬了一口:“嗯,真香!张兰啊,你现在变化可真大,以前总觉得你爱计较,现在不仅主动帮苏青带孩子,还经常给他们送吃的,真是个明事理的人。”张兰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以前是我糊涂,总想着自己家,忽略了别人的难处。现在才明白,一家人互相帮衬,日子才能过得好。”

这时,刘嫂抱着孙子走过来,听到她们的对话,也笑着说:“可不是嘛!上次庭州和庭军一起帮王大叔收玉米,我可都看在眼里。以前哪见过他们兄弟俩一起干活啊,现在不仅一起下地,还一起维护老屋,真是让人佩服。”

“还有苏青,”刘嫂接着说,“上次我家孩子发烧,家里没人照顾,还是苏青帮我看着孩子,还帮我去镇上买药。这么好的媳妇,这么懂道理的一家人,现在真是少见了。”

周围的乡亲们也纷纷附和:“是啊,以前觉得陆家难相处,现在看,都是明事理的人。”“庭州在部队保家卫国,苏青在家把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能带动家人和睦相处,真是会持家。”“以后你们家有啥困难,尽管跟我们说,我们肯定愿意帮忙。”

苏青和张兰听着乡亲们的夸赞,心里满是温暖。苏青说:“都是乡亲们照顾我们,平时多亏了大家帮忙,我们才能把日子过得这么好。以后大家有啥需要帮忙的,也尽管跟我们说。”

正聊着,陆庭州和陆庭军从地里回来,手里提着几个刚摘的南瓜。看到院子里的乡亲们,陆庭州笑着说:“大家都在啊,快进屋坐,我刚摘的南瓜,一会儿给大家煮南瓜汤喝。”

“不用了,不用了,”李婆摆摆手,“我们就是过来聊聊天,不打扰你们吃饭了。你们赶紧进屋休息,忙活了一天,也该歇歇了。”说着,乡亲们纷纷起身告辞,临走时还不忘叮嘱:“以后常来我们家坐坐,别总闷在家里。”

送走乡亲们,陆庭军看着陆庭州和苏青,笑着说:“以前总觉得,咱们两家闹矛盾,会被乡亲们笑话。没想到现在,大家不仅不笑话我们,还这么认可我们,真是多亏了你们。”

陆庭州拍了拍他的肩膀:“都是一家人,互相体谅、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乡亲们认可我们,也是因为我们把日子过好了,把关系处好了。以后咱们更要好好努力,不仅要把自家的日子过红火,还要多帮衬乡亲们,这样咱们村的日子才能一起好起来。”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喝着香甜的南瓜汤,吃着可口的饭菜,聊着白天乡亲们的夸赞,心里满是幸福。晓阳说:“爸爸,今天王大叔还夸我懂事,说我帮他捡玉米呢!”陆庭州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咱们晓阳就是懂事,以后还要继续帮乡亲们做事,做个好孩子。”

夜深了,孩子们都睡熟了。陆庭州和苏青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满是感慨。苏青靠在陆庭州肩上:“真没想到,咱们不仅解决了家庭矛盾,还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以后咱们一定要更加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好,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

陆庭州握住她的手,眼神坚定:“放心吧,我会的。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咱们都一起面对,一起解决。只要咱们夫妻同心,家人和睦,乡亲们互相帮衬,咱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月光洒在老屋的新屋顶上,泛着柔和的光泽。陆家的院子里,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却充满了温馨和幸福。乡亲们的认可,像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也让这个家,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充满生机和希望。他们知道,这份认可来之不易,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更加珍惜彼此,互相扶持,用实际行动回报乡亲们的信任和帮助,让这个家,成为村里最和睦、最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