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夏的清晨,阳光刚漫过院墙,院门外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苏青正低头整理夏季套装的布料,抬头就见刘嫂拎着一个崭新的蓝布书包,笑容满面地闯进来,嗓门亮得整个院子都听得见:“苏青!你快看看,我给我家小子买的新书包!”

刘嫂把书包递到苏青面前,手指在书包的针脚处反复摩挲,语气里满是骄傲:“这书包是镇上供销社最好的款,花了我1块2毛钱,全是我跟着你做肚兜、缝套装赚的!要不是你带着我干,我哪有钱给娃买这么好的书包,他之前那个旧书包都破得露棉花了。”

苏青接过书包,摸了摸厚实的布料,上面还绣着一朵小小的向日葵,确实精致。她想起刘嫂之前的难处——刘嫂男人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也寄不回多少钱,家里全靠她纳鞋底、缝棉衣补贴家用,一双鞋底纳三天,也只能赚5分钱,连给孩子买块糖都要琢磨半天。

“这书包真好看,你家小子背上肯定特别神气。”苏青笑着把书包递回去,“以后咱们订单多,你还能赚更多,说不定还能给娃买新衣服、新文具。”

刘嫂眼圈一红,拉着苏青的手哽咽道:“说啥呢,我都不知道该咋谢你。之前我愁得睡不着觉,怕娃连书包都用不上,现在不仅买了新书包,还能给娃买水果糖,这都是你给的好日子啊!”

说话间,院门外又聚了几个妇人,都是村里手巧却没活干的。张婶手里还拿着半块没纳完的鞋底,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苏青啊,我们听说刘嫂跟着你赚了钱,也想跟你学做手工,你看……能不能给我们也安排点活?”

其他妇人也纷纷附和:“是啊苏青,我们都能缝能绣,保证做得又快又好,不给你添麻烦!”“我们也不要多,能赚点钱给娃买块布做衣服就行。”

苏青看着眼前期盼的眼神,心里立刻有了主意。之前只有刘嫂、陈姐几个人干活,订单多的时候确实忙不过来,现在多几个人,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帮邻居们增加收入,一举两得。

“大家愿意来帮忙,我当然欢迎!”苏青笑着让大家进屋坐,“不过咱们得先分分工,保证每个人都有活干,也保证咱们的小物件质量过关。”

她根据妇人们的手艺,一一安排:

? 张婶擅长纳鞋底、缝厚布,负责做秋冬款的加绒小手套和小帽子,这些活需要耐心,正好适合她;

? 李婶手快,擅长剪布料,负责把整块布料剪成肚兜、口水巾的形状,还特意给她画了裁剪图纸,标注好尺寸;

? 王婶会绣复杂的花纹,之前给自家姑娘绣过嫁衣,就让她负责给定制款的套装绣生肖图案,比如属兔的绣小兔子,属虎的绣小老虎,每件能多赚2分钱;

? 其他几个妇人则负责简单的缝边、整理线头,虽然活简单,但也能保证每天有收入。

苏青还特意拿出之前制定的“质量标准”,一条一条念给大家听:“咱们做的是给宝宝用的东西,布料必须干净,针脚每寸不能少于12针,‘青’字标记要绣得工整,不能有一点马虎。要是做得不好,不仅卖不出去,咱们的名声也会受影响,大家说对不对?”

“对!我们肯定好好做,不砸你的招牌!”妇人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眼里满是干劲。

当天下午,苏青就把布料、针线和图纸分发给大家,还特意在院子里搭了两个临时工作台,方便大家有问题随时讨论。刘嫂主动帮着带新人,教张婶怎么缝小手套的指尖,怎么让绒布更服帖;陈姐则教王婶怎么绣生肖图案,怎么让线条更流畅。院子里热闹非凡,针穿梭的细微声响、妇人们的笑声混在一起,比过年还热闹。

一周后,第一批由新加入妇人做的小物件完成了。苏青逐一检查,张婶做的小手套针脚细密,指尖圆润,没有一点毛边;李婶剪的布料尺寸精准,没有一块浪费;王婶绣的生肖图案栩栩如生,小兔子的耳朵、小老虎的花纹都格外灵动。苏青满意地说:“大家做得都很好,以后咱们就能接更多订单,赚更多钱了!”

发工钱的时候,张婶拿着赚来的3角5分钱,激动得手都在抖:“这才一周就赚了这么多,比我纳三天鞋底还多!以后我天天来,保证不耽误活!”王婶也笑着说:“我绣的生肖套装还被供销社夸了,说要多订些,以后我要多学几种花纹,赚更多钱给娃买新书包!”

随着加入的妇人越来越多,苏青的生产规模也渐渐扩大。她特意制定了“轮班制”,根据订单量安排大家的工作时间,避免有人没活干,也避免有人太累;还设立了“质量奖”,每月评选做得最好的妇人,奖励她一块新布料或一包水果糖,激励大家提高手艺。

村里的日子渐渐变了样——以前妇人们没事就坐在家门口闲聊,现在都忙着做手工;以前孩子们很少有新衣服穿,现在大多能穿上新做的棉布衫;以前很少有人买零食,现在杂货铺的水果糖、饼干销量都好了不少。村长见了苏青,还特意夸她:“苏青啊,你真是帮了村里大忙了!不仅自己赚了钱,还带着大家一起致富,咱们村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苏青笑着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把手工做好,以后还能接更多订单,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村的手艺。”

傍晚,苏青坐在院子里,看着妇人们陆续来交活,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刘嫂路过时,还特意跟她说:“我家小子背着新书包去学校,同学们都羡慕他,说他妈妈手巧,能赚钱给他买新书包呢!”

苏青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刚穿书时的艰难,想起自己第一次摆摊的紧张,再看看现在村里热闹的景象,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帮邻居赚钱,不仅改善了大家的生活,还让整个村子都充满了干劲和希望。而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人加入,一起用双手创造更好的生活,让这个村子,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