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荒野求生获传承之大医通天 > 第187章 诺奖?婉拒了哈,咱这“中医黑科技”不兴往外嘚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7章 诺奖?婉拒了哈,咱这“中医黑科技”不兴往外嘚瑟

“生异所”成功研发出针对“枯萎症”的综合性应急救治方案V1.0,这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似的,不对,是跟坐上了火箭似的,瞬间冲破了“生异所”的保密结界,在全球范围内炸开了锅。

之前还只是“高度关注”、“表示钦佩”的国际医学机构们,这下彻底坐不住了。那感觉,就像是班级里一直默默无闻、甚至偶尔被嘲笑“方法老旧”的同学,突然掏出了一份连学霸们都挠头的奥数题的标准答案,而且还是用了一种闻所未闻、炫酷到没朋友的解题思路。

《柳叶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等顶级医学杂志的编辑部,邮箱差点被雪片般的问询函和约稿信挤爆。不少之前对中医、对“能量医学”嗤之以鼻的权威专家,此刻要么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要么开始疯狂恶补《黄帝内经》的英文版——虽然看得一头雾水,但并不妨碍他们意识到,东方那个古老的国度,可能真的掌握了一种颠覆现有医学范式的“黑科技”。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重量级消息经由某些“非官方渠道”泄露出来,再次引发了地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已经“非正式地”向朱北以及“生异所”的核心团队发出了意向询问,探讨提名他们为下一届奖项候选人的可能性!

消息传到“生异所”,那可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实际场面是:

“我……我去!盟主!钱老!李老!诺……诺奖啊!”一个年轻的研究员拿着内部通讯平板,手抖得跟得了帕金森似的,声音都劈叉成了海豚音,“咱们这是要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了啊!”

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了一秒,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声浪。

“牛逼(破音)——!”不知道哪个性情中人情急之下喊了一嗓子,然后立刻意识到不对,赶紧捂住了嘴,但脸上的兴奋劲儿都快溢出来了。

“淡定,淡定!”钱老院士努力想维持严肃,但那嘴角疯狂上扬的弧度出卖了他,他扶了扶歪掉的AR眼镜,“看看你们,一个个的,像什么样子!我们搞科研是为了获奖吗?我们是为了攻克疾病,为了……咳咳,不过话说回来,这诺奖嘛,确实也算是国际社会对我们工作的一种……嗯,认可。”

李国手捻着胡须,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欣慰笑容,对着朱北连连点头:“朱小友,此乃扬我华夏医道于世界之良机啊!数千年来,我中医之道,多被视为经验之谈,难以登那西方主流医学之堂奥。今日若能借此‘枯萎症’之突破,获此殊荣,必能让天下人重新审视我古老智慧之光辉!”

就连一向沉稳的苏小萌,也顶着她那标志性的熊猫眼,兴奋地小脸通红,在操作台上飞快地调出各种数据:“盟主!如果我们能把‘生命锚点’和‘邪神签名’干扰器的部分原理,用更符合现代医学论文规范的方式呈现出来,发表出去,绝对能引爆整个学术圈!到时候,看谁还敢说我们是‘玄学’!”

整个“生异所”都沉浸在一种“老子\/老娘熬了这么久终于要出息了”的狂喜氛围中,仿佛已经看到了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厅在向他们招手。

然而,在这片几乎要沸腾的欢乐海洋中心,朱北却像一块亘古不变的礁石,异常冷静。

他站在核心指挥室的光屏前,屏幕上正显示着“溯源”计划捕捉到的那个不祥的暗红色“邪神签名”波形,旁边是“周天星算”灵脑推演出的、关于这个签名背后可能存在的、充满饥渴与怨毒的意志的模糊模型。

“北子,你怎么看?”钱老注意到朱北的沉默,走了过来,压低声音,“这可是诺奖!多少科学家一辈子的梦想。有了这个名头,以后我们申请经费、推动各项研究,都会容易得多。而且,这也是向世界展示我们华夏科研实力的绝佳机会啊。”

朱北转过身,目光扫过眼前几位核心人物——钱老、李老、林晓雅、苏小萌,还有刚刚闻讯赶来的龙组负责人秦组长。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如同一盆冷水,恰到好处地浇熄了众人过于炽热的情绪:

“诸位,我知道大家都很高兴,这份荣誉,是对我们这段时间废寝忘食工作的最好肯定。”他先肯定了大家的努力,随即话锋一转,“但是,我们现在去领这个奖,合适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一个年轻博士下意识地反问,“我们凭实力攻克了世界性难题啊!”

“攻克?”朱北轻轻摇头,指向光屏上那段暗红色波形,“我们只是找到了延缓生命流失的方法,就像给一个不断漏水的破桶打上了补丁,让它漏得慢一点。但那个把桶捅破的‘窟窿’,那个在不断吹出‘规则邪风’的源头,我们找到了吗?解决了吗?”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且,这个‘窟窿’背后,还站着一个……或者一群不怀好意的‘捅窟窿爱好者’。我们现在拿着这个‘补丁技术’去满世界宣扬,领大奖,出风头……诸位觉得,躲在暗处的那些家伙,是会给我们鼓掌叫好,还是会觉得我们太嘚瑟,然后给我们来个大的?”

众人闻言,顿时一凛。

朱北的话,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们被荣誉冲昏的头脑中,那扇名为“危机意识”的门。

是啊,“枯萎症”并非天灾,而是“人祸”,是某个未知的、能够篡改生命规则的恐怖存在发动的攻击。他们现在的成果,更像是在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暂时顶住了对方的第一波攻势,远远没到庆祝胜利的时候。

“朱北同志说得对。”秦组长神色凝重地开口,“根据我们龙组和北渊盟共享的情报,以及国际超凡圈子里的暗流来看,已经有多方势力盯上了我们。这个时候过于高调,确实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诺奖的聚光灯太亮了,会照出我们,也会照出我们可能还无法应对的阴影。”

林晓雅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记得《通天医典》中有提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们的‘生命锚点’和‘邪神签名’技术,在真正的行家眼里,恐怕不仅仅是医学突破,更可能触及了某些……禁忌的领域。过早暴露底牌,非智者所为。”

苏小萌吐了吐舌头:“好像……是有点道理。这感觉就像打游戏,刚拿到一件神装,还没捂热乎,就全服公告了,那不是等着被大佬组团来‘借’装备嘛!”

钱老院士脸上的兴奋渐渐褪去,恢复了科学家的严谨和审慎:“是我考虑不周了。科研可以大胆,但决策必须谨慎。我们现在就像是握着一把能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但在没搞清楚门后是宝藏还是陷阱之前,确实不应该急着向全世界炫耀这把钥匙有多漂亮。”

李国手也叹了口气,随即又豁达一笑:“虚名累人,古人诚不我欺。治病救人才是根本。只要这套法子能多救一个人,比拿十个奖都强。”

见核心团队达成了共识,朱北心中稍定。他看向秦组长:“秦组长,麻烦您和上面沟通一下,委婉但坚定地表达我们的态度。这个提名,我们心领了,但目前时机不佳,只能婉拒。”

“理由呢?”秦组长问,“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说法。”

朱北略一沉吟,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就说……‘研究成果尚处于初步临床验证阶段,数据样本有限,距离真正普惠全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团队深感责任重大,决定将全部精力投入后续研究和优化工作,暂不接受任何奖项提名,以免分散精力,辜负各方期望。’嗯,再加一句,‘我们坚信,医学的终极目标是守护生命,而非追逐荣誉。’”

这番话说得那叫一个冠冕堂皇,格局打开,既体现了科学家的严谨务实,又彰显了悲天悯人的情怀,简直是无懈可击的“标准答案”。

秦组长听得直点头:“好!这个说法好!既不得罪人,又表明了我们的态度。我这就去安排。”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当“北渊盟”暨“生异所”联合团队婉拒诺贝尔奖提名的消息传出后,果然再次在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国际医学界是一片哗然与不解。

“他们竟然拒绝了?上帝,他们知不知道他们拒绝了什么?”某位欧洲的医学院院士对着电话咆哮,“这简直是……不可理喻!”

“初步临床验证?数据样本有限?”另一位顶尖研究所的负责人看着情报,眉头紧锁,“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他们的体外和动物模型数据已经足够惊人了!这理由太敷衍了!他们一定是在隐藏什么!”

“哦,神秘的东方人!他们总是这样,谦逊得让人抓狂,又强大得让人恐惧!”这是某些对华夏文化有所了解的学者的感叹。

而在各大社交平台和网络论坛上,网友们的反应就更直接了:

“我勒个去!诺奖说拒就拒?北渊盟这波操作属实是逼格拉满了!”

“大佬:诺奖?狗都不拿!(手动狗头)”

“懂了,这就去把我儿子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换成《黄帝内经》。”

“他们是不是对‘初步’和‘有限’有什么误解?这凡尔赛文学算是被他们玩明白了。”

“我只能说,你永远可以相信东方的神秘力量.jpg”

“有没有一种可能,人家是真的觉得这奖配不上他们的研究成果?(思考)”

“楼上真相了!这波啊,这波叫‘技术碾压导致的荣誉贬值’!”

“婉拒了哈,咱这‘中医黑科技’不兴往外嘚瑟——by 北渊盟(我猜的)”

与外界的热闹相比,“生异所”内部则迅速恢复了往日那种高速运转、略带“卷王”气息的科研氛围。

朱北的冷静,像是一根定海神针,让大家迅速从“诺奖幻想”中回到了现实。是啊,敌人还在暗处虎视眈眈,非洲大陆上还有无数“枯萎症”患者在生死线上挣扎,他们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应付那些虚头巴脑的荣誉?

工作的重心,立刻转向了两方面:

一方面,全力优化和量产“综合性应急救治方案V1.0”的各个组件。“生命锚点”基因药剂需要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便携式探测\/干扰器需要缩小体积、扩大探测半径、增强干扰效果;“北渊固本理疗术”则需要编写成标准化操作手册,培训更多的医护人员。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即将到来的非洲救援行动做准备。

另一方面,“溯源”计划被提到了最高优先级。苏小萌带领的技术团队,几乎住在了“周天星算”灵脑旁边,试图从那个“邪神签名”中挖掘出更多关于其源头位置、能量特性、甚至是弱点的信息。朱北也时常加入其中,结合《通天医典》中的古老记载,提供独特的解读视角。

在这紧张而有序的备战中,朱北偶尔也会站在巨大的华夏地图前,目光扫过那片广袤的陆地,最终落在那象征着北渊盟根基的区域。

“诺奖……”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弧度,“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将这‘规则之毒’连根拔起,当医道的光芒真正照亮每一个被疾病笼罩的角落时,那份由无数康复笑容汇聚而成的‘奖项’,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吧。”

他现在更关心的是,龙组协调的第一批援助物资和先遣医疗队,什么时候能出发前往非洲。以及,那个隐藏在“邪神签名”背后的“捅窟窿爱好者”,到底藏在哪个犄角旮旯,准备什么时候跳出来给他们一个“惊喜”。

相比于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那片正在被“规则污染”侵蚀的大地,才是他此刻唯一的“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