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武宿机场上空。

三十架日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刚刚爬升到一定高度,正准备编队飞向太谷方向。

突然!

砰砰砰!咔嚓!嗤——

一连串怪异刺耳的噪音从各架飞机的发动机里传出!

紧接着,一架战斗机的发动机率先冒起浓密的黑烟,转速急剧下降,机身剧烈颤抖起来,像喝醉了酒一样歪歪斜斜地向地面栽去!

“八嘎!怎么回事?发动机故障!”飞行员惊恐地试图操控,但毫无反应。

像是引发了连锁反应,接二连三的飞机开始出现同样的状况。黑烟、喘振、停车……一架接着一架,如同下饺子般从空中坠落,有的凌空爆炸,有的拖着黑烟撞向地面田野,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只有寥寥几架飞机侥幸没有立刻故障,惊恐地调头试图返回机场,但发动机工作也极不稳定。

武宿机场塔台和地面上的地勤人员全都吓傻了,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

“天照大神啊!发生了什么?”

“故障!大规模故障!”

“快!快派人去救飞行员!”

地勤主管面如死灰,浑身冰凉。又来了!又出事了!上次是油箱进水,这次又是集体发动机故障?明明已经反复检查过无数遍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被送上军事法庭的场景。

……

战场这边,总攻异常顺利。

769团、边纵28团的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冈田团的战士们则用流利的日语高声喊话:

“放下武器!停止无谓的抵抗!”

“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投降不杀!”

“我们是日本共产主义同盟军!不要再为军国主义卖命了!”

幸存的日军士兵试图组织抵抗,但当他们惊慌失措地拉动枪栓扣动扳机,或者扔出手雷时,却惊恐地发现——

“八嘎!枪打不响!”

“手雷!手雷没爆炸!”

“我的也是!”

“恶魔!他们是恶魔!”绝望的情绪瞬间击垮了这些本就因指挥瘫痪和惨重伤亡而士气低落的日军。

看着四面八方涌来的八路军,听着地道的日语劝降,以及手中如同烧火棍一样的武器,他们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

成批成批的日军士兵面色惨白,眼神呆滞,最终选择了扔下无法使用的武器,高举双手跪地投降。

少数几名深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顽固不化的死硬分子,嚎叫着挺起刺刀发起了绝望的冲锋,但很快就被八路军战士们精准的点射或围攻打倒。

战斗很快结束。

经过清点,此战共击毙日军约八百人(大部分死于炮击),俘虏一千六百余人。缴获大量(虽然暂时故障但修复后可用)的步枪、机枪、掷弹筒等武器。

宋兴华的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不断响起:

【叮!击毙日军联队长一名,获得军功值!】

【叮!击毙日军大队长三名,获得军功值!】

【叮!击毙日军中队长…】

【叮!赢得联队级战斗胜利,获得军功值!】

【叮!缴获大量物资,可供给…额外获得军功值…】

【当前军功值总额:+ …… 计算中……】

军功值开始以一种惊人的速度飞速上涨,最终停留在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上——+。

冈田翔太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俘虏,激动地对宋兴华说:“旅长同志!太好了!加上之前的俘虏,我们很快就能组建一个旅团规模的同盟军了!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对日军的反战宣传工作了!”

宋兴华点点头,看着那些垂头丧气的俘虏和兴奋的同盟军战士,意味深长地说:“很好。但要记住,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扩大规模,更是要唤醒他们的阶级意识和反战思想,把他们变成真正的革命战士。教育工作一定要跟上。”

“嗨依!明白!我们一定不负旅长期望!”冈田翔太立正敬礼,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念。

午后两点钟的日头,正是一天里最烈的时分,明晃晃地炙烤着太谷县城残破的城墙和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土地。

一支蜿蜒数里、旌旗招展的队伍,带着滚滚烟尘,出现在地平线上。队伍的前端,是精神抖擞、枪械锃亮的八路军战士,中间是缴获的大量卡车、骡马队,以及被严密看管、垂头丧气的日军俘虏队伍,最后则是牵引着重炮、满载物资的车队。那股胜利之师特有的昂扬士气,仿佛将夏日的炎热都驱散了几分。

城门口,早已等候多时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老百姓箪食壶浆,慰劳子弟兵,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和自豪。人群中,一道穿着略显宽大土布军装却难掩清丽气质的身影格外醒目,她就是《新华日报》的记者程欣。她踮着脚尖,努力在行进的队伍中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当看到身姿挺拔的宋兴华时,她的眼眸瞬间亮了起来,但随即又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懊恼。

“又是不让我跟着!这么大的战斗,肯定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我这个战地记者倒好,成了留守记者了!”程欣小声地嘟囔着,贝齿轻轻咬了下嘴唇。她看着宋兴华从容地指挥部队入城,安排俘虏,分发物资,那份挥洒自如的大将风度,让她心头那点小小的抱怨又化作了难以言喻的钦佩与……一丝若有若无的牵挂。

很快,她的注意力被正在不断集中存放的缴获物资所吸引。尤其是当几辆卡车上覆盖的篷布被风吹起一角,露出下面崭新的机器设备时,程欣的眼睛猛地瞪大了。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小跑着凑近前去,仔细辨认。

“印…印刷机?还是四套!还有油印机!这么多蜡纸、油墨!”程欣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她指着那些设备,俏脸涨得通红,全然忘了平日努力维持的“淑女”形象,“天哪!这…这都是我们报社最急需的宝贝啊!”

报社在后方,条件极其艰苦,印刷设备老旧不堪,油印机更是经常出故障,蜡纸和油墨更是稀缺物资,常常需要记者们千方百计地节省甚至自己想办法土法制作。眼前这四套相对先进的印刷机和十套油印机,加上足足五卡车的相关耗材,在程欣眼里,简直比黄金还要珍贵!这意味着《新华日报》可以扩大发行量,可以印刷更清晰、更及时的报道,可以更好地宣传抗战主张,鼓舞全国军民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