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宋兴华哈哈一笑,那笑声爽朗而坦然,带着一种这个时代军人少有的洒脱:“哎哟我的两位老前辈,老王老熊,你们这思想觉悟可不行啊!人家程记者是新华日报派来的大才女,笔杆子比枪杆子还厉害!你们倒好,只盯着人家好看的皮囊,肤浅!太肤浅了!”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略带调侃却又不失认真:“要知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人家程记者最大的成就和魅力,恰恰是那万里挑一的才华和勇气!你们呐,看问题得看本质!”
这番话,既化解了玩笑的尴尬,又巧妙地赞扬了程欣,还带着点新颖俏皮的词句,听得屋外的程欣一愣,随即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她来自重庆,见过不少夸赞她容貌或文采的人,但用“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样别致又深刻的话来评价的,宋兴华是第一个。她原本因玩笑话而生出的些许窘迫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好奇和一丝微妙的欣喜。这个人,果然和传闻中一样,很不一般。
就在这时,她看到警卫员小王提着一个大水壶走了过来,似乎要进旅部。程欣像是怕被撞破偷听一样,心里没来由地一虚,赶紧低下头,装作刚走过来的样子,快步从旅部门口离开了,心里却像投进了一颗小石子的湖面,漾开了一圈圈涟漪。她对宋兴华的好奇心,无疑又加重了几分。
旅部内,玩笑过后,气氛迅速变得严肃起来。宋兴华、王政委、熊参谋长三人围坐在一张简陋的木桌旁,桌上铺着一张军事地图。
“好了,言归正传。”宋兴华收敛笑容,手指敲了敲地图,“师部已经原则上同意,以我们晋中独立旅和日本同盟军第一团的兵力,于11月中下旬展开一场阶段性的反攻作战,时间持续到春节前。”
王政委和熊参谋长闻言,神色立刻凝重起来。
宋兴华继续道:“我们的目标是,正太铁路、同蒲铁路的沿线县城,以及——”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的一个点,“太原!”
“什么?太原?!”王政委和熊参谋长几乎同时失声,脸上写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王政委是经历过长征和太原会战的老革命,他猛地吸了一口旱烟,烟雾缭绕中,眉头紧锁:“兴华同志,你这个想法……是不是太大胆了点?甚至可以说……有点异想天开啊!”
熊参谋长也用力点头,声音都提高了八度:“是啊旅长!当年太原会战,小鬼子动用了4个半师团,足足14万人,火炮、坦克、飞机无数,咱们和晋绥军、中央军加起来几十万部队,血战了两个月,最后还是没守住!我们现在满打满算,加上冈田团那千把号人,也就一万出头!拿什么去打太原?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王政委接过话头,语气沉重:“兴华,我知道你本事大,咱们旅装备好,战斗力强。但攻打太原,这已经不是战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战略冒险!一旦失利,咱们辛辛苦苦拉起来的这支队伍,可能就要伤筋动骨甚至……后果不堪设想啊!” 两位老战友的担忧溢于言表,他们都被宋兴华这石破天惊的计划吓到了。
宋兴华理解他们的反应,他平静地等待着两位搭档消化这个惊人的信息,然后才缓缓开口,语气沉稳而自信:“老王,老熊,你们的担心我都明白。我不是要我们现在就去强攻太原城防工事。饭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仗一仗打。我说的打到太原,是一个逐步推进、层层剥笋的阶段性反攻的最终目标。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敌我情况。”
他站起身,拿起一根小木棍,指向地图:“先说日军兵力。太原方面,原先驻防的是日军第36师团一部、伪山西剿共军第一师以及大量的军警宪特,总兵力约1.5万人。之前的襄潞围歼战已经全歼了伪第一师,原新二团在光复县城的过程中消灭了36师团4到6个大队的兵力。目前,日军为了稳定山西局势,紧急从河北、山东方向调来了第108师团、第110师团,以及新编的独立混成第16、17、18旅团。这些部队加起来,大约有5.5万人。所以,目前太原及周边地区的日军总兵力,估计在6.5万左右。”
“再看我方。”宋兴华的木棍移向代表己方的区域,“我们此次反攻的核心力量,是我们晋中独立旅主力,约8000人;日本共产主义同盟军冈田团,约1200人。总兵力约9200人。但是,我会向师部乃至总部申请,协调2到3个主力团配属我们作战。这样,我们的总兵力可以达到1.7万人左右。”
“1.7万对6.5万,听起来还是悬殊。”熊参谋长插话道,但语气已经不像刚才那么激动,开始思考可能性。
“没错,单纯数字上看,我们处于绝对劣势。”宋兴华承认,“但是,我们的优势在于:第一,我们是主动进攻方,可以选择攻击的时间和地点,掌握主动权。第二,我们内部团结,指挥统一。而日军需要分兵守备漫长的铁路线和众多县城,兵力分散,且其新增援部队来自不同系统,协同作战需要时间磨合。第三,”宋兴华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只有他自己才懂的光芒,“我们有精准的情报和强大的火力。最关键的是,我们并非要一口吞掉这6.5万人,而是通过连续作战,调动他们,在他们运动的过程中,创造局部优势,一口一口地吃掉他们!”
听到这里,王政委和熊参谋长的脸色缓和了不少。宋兴华的分析条理清晰,并非盲目乐观。王政委吐出一口烟:“说说你的具体想法。”
“我的初步计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宋兴华的木棍点向榆次和寿阳,“反攻时间定在11月15日。各部需要在11月13日之前完成准备并开拔!我们还有大概15天的准备时间。”
“第一阶段:包围榆次县城!这里是正太铁路的枢纽,距离太原又近,我们一打榆次,太原的鬼子必然派重兵来援。我们的核心思路就是:围点打援!”
他详细解释道:“对平遥、灵石方向的可能援军,由地方部队和游击队负责,只需要迟滞他们的速度,延缓到达榆次的时间即可,不必硬拼。对寿阳方向的援军,同样采取迟滞攻击,但这个方向需要协调一个主力团来执行,因为这关系到我们下一步攻打寿阳。最关键的是太原方向出来的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