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亮剑:横扫晋察冀 > 第179章 佐藤一郎归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仓库瞬间沸腾了!游击队员们如同过年一样,欢呼着扑向那些梦寐以求的武器。他们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冰冷的枪身,笨拙却又兴奋地摆弄着机枪脚架,围着迫击炮议论纷纷。

赵福生激动地抓住宋兴华的手,眼圈都有些发红:“宋旅长!宋团长!这……这让我老赵说什么好!有了这些家伙,别说拦截鬼子大队,就是正面碰一碰,老子也敢了!”

孙长根和李二顺也是连连道谢,语气无比恭敬和感激。他们带来的游击队,很多人手里还拿着大刀长矛,如今一下子鸟枪换炮,战斗力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支援,让他们对这位年轻的旅长(团长)充满了敬意和折服。

“都是打鬼子,分什么彼此!”宋兴华拍拍他们的肩膀,“抓紧时间,仗马上就要打了!”

换装完毕,部队士气高涨。宋兴华立刻宣布整编命令:以秦赖支队第三大队为基础,编为晋中混编旅独立1团,团长赵福生;以榆太独立营、榆次游击队、晋中游击队及新二团加强的步兵1连,编为独立2团,团长由步兵1连连长陈大海暂代。

随后,详细的作战会议召开。宋兴华凭借【全景地图】,将222联队在郭堡村的部署精确到了每个中队。他手指地图,条分缕析:

“222联队部设在郭堡村内,其直属炮兵中队、反坦克中队、运输中队随联队部驻扎。其三个步兵大队,在外围呈品字形分布,第一大队在郭堡村东侧约2公里的李家庄,第二大队在南侧3公里的张家堡,第三大队在西侧2.5公里的王公村。我们的目标,是先打掉其核心指挥机关和炮兵,然后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分割围歼其第一大队,再打援、追歼!”

他分配任务:“我旅所有火炮,共计104门,分成三个炮群。第一炮群,40门81mm迫击炮和16门150mm短迫击炮,由张铁柱统一指挥,前出至李家庄以西2公里设伏,主要负责覆盖打击日军第一大队,并随时听候指令前移支援。第二炮群,12门105mm山炮和12门120mm重迫击炮,由杜平川指挥;第三炮群,24门75mm山炮,由彭金拓指挥。你们两个炮群在李家庄以西3公里建立阵地,负责压制日军第二、第三大队的支援,并重点炮击郭堡村联队部及其直属队!”

“步兵2、3、4连为正面突击队,炮击结束后,从正面直插李家庄第一大队阵地。独立1团,配属预1连、预2连,负责切入李家庄与张家堡之间,独立1团主力阻击日军第二大队援军,预1连负责截击第一大队可能溃逃之敌,预2连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围歼。独立2团,配属预3连、预4连,负责切入李家庄与王公村之间,独立2团主力阻击日军第三大队援军,预3连负责截击,预4连为预备队。警卫连守卫第一炮群,特战侦察排和后勤保障连100人守卫第二、第三炮群。电讯科务必保证通讯畅通!”

“后勤保障连剩余355人作为总预备队,视战场情况投入突击或追击!”

“此战关键:突然、猛烈!所有火炮,在我下达命令后,按预定目标进行十连射急速射!不要节省炮弹,我要用炮弹把222联队炸懵、炸残!步兵紧随炮火延伸发起冲锋,冲锋枪、机枪火力全开,以绝对火力优势碾压敌人!”

各部队主官领命,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新二团的干部们早已习惯了团长这种“奢侈”的打法以及其神乎其神的战场洞察力和炮火指挥能力。地方部队的几位主官虽然被这庞大的火炮数量和“十连射”的豪横惊得目瞪口呆,但刚刚获得的精良装备和宋兴华沉稳自信的气势,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信心。

“请旅长放心!独立1团保证完成任务,绝不放一个鬼子第二大队的兵过来!”赵福生啪一个立正,声音洪亮。

“独立2团就是打到最后一人,也钉死在阻击阵地上!”陈大海代表独立2团表态,眼神锐利。

“炮群没问题!就看小鬼子能挨几轮!”

张铁柱、杜平川、彭金拓等炮兵军官摩拳擦掌。 会议室内战意沸腾,热烈的气氛驱散了之前的担忧和恐惧。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一场硬仗,但更是一场在正确指挥下,极有可能取得辉煌胜利的仗!他们对宋兴华的信任,已经近乎盲从。

散会后,部队迅速进行战前准备。宋兴华则特意去了一趟扶桑反抗军的驻地。

佐藤一郎正和冈田翔太以及几名反抗军骨干在一起,低声交谈着。见到宋兴华进来,佐藤一郎立刻站起身,略显紧张地鞠躬。他的军装已经换成了八路军的灰布军装,只是眼神中还残留着一丝迷茫和挣扎后的疲惫。

“佐藤君,感觉怎么样?”宋兴华用流利的日语问道,语气平和。

“嗨依!感谢宋桑关心,我已经……好多了。”佐藤一郎恭敬地回答。他的加入并非完全自愿,更多是走投无路下的选择。但冈田翔太的“洗脑”并非空话,他反复陈述的军国主义之害、上层之腐败、个人之无望,确实戳中了佐藤一郎内心最深处的痛苦。

宋兴华让他坐下,随意地问道:“能说说,为什么最终选择加入我们吗?我只是有些好奇。”

佐藤一郎沉默了片刻,眼神飘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在看遥远的故乡。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宋桑,在日本,像我这样出身乡下、没有背景的人,永远是被欺负的对象。参军本以为是出路,结果到了军队,军官的打骂、老兵的无休止的‘指导’(欺凌)……更是家常便饭。他们抢走我的津贴,让我去做最肮累的杂役,动辄拳脚相加……我本以为到了中国,情况会好些,至少……可以欺负别人来发泄?”

他自嘲地笑了笑,笑容苦涩:“可是,欺负那些更弱者,并不能让我好过多少。而且,因为我不够‘积极’,不会巴结上司,中队的脏活累活、危险的巡逻任务,永远是我的小队去。我的父亲,在家乡病重,因为我是家中独子,参军后无人照料,也没钱请好的医生,去年冬天……去世了。我接到消息时,正在为大队长的生日宴会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