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亮剑:横扫晋察冀 > 第83章 化缘式扩张(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团部里点起了昏黄的油灯,土墙上晃动着人影。几碗冒着热气的白开水摆在桌上,简陋却透着诚意。

孔捷看着外面战士们小心翼翼、如同捧着鸡蛋般往下搬卸那些沉甸甸武器箱的身影,心里踏实了大半。他转过头,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容,开始打感情牌:“宋老弟啊,刚才光顾着看你的‘薄礼’了,还没来得及好好道谢!你弄出来那改良掷弹筒,可真是帮了我们独立团的大忙了!新兵蛋子,摸个三五天,嘿,打得就有模有样!上回伏击鬼子一个小队,我们集中了十几支,一轮齐射过去,好家伙!那动静!跟小钢炮似的!当场就把狗日的打懵了!鬼子的歪把子(轻机枪)愣是没响几下就哑巴了!”孔捷说得唾沫横飞,用力拍了下大腿,眼睛发亮,“就是这玩意儿太少了!宝贝疙瘩啊!要是每个排都能配上它十支八支的,那打起仗来,啧啧……”他咂摸着嘴,一脸神往,仿佛已经看到了掷弹筒如林的壮观景象。

宋兴华安静地听着,脸上带着谦逊的微笑,等孔捷的兴奋劲儿稍稍平复,他才端起粗瓷碗,吹了吹热气,喝了一口白水,放下碗,目光坦然地看向孔捷和李文英:“孔团长,李政委,我在新一团的时候咱们就见过,彼此也算是老熟人,就不绕弯子了。新二团刚搭起架子,番号有了,可这人手,实在是捉襟见肘啊。兄弟我运气不错,前些日子端了几个鬼子窝,攒下点家当,这不,就厚着脸皮到您这‘化缘’来了。”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就想请孔团长支援个一二百名战士,新兵也好,俘虏兵也行,只要能扛枪打鬼子就成!刚才卸车的那两车东西,就是兄弟的诚意,事情成不成,都留在独立团!”

孔捷脸上的笑容瞬间像是被冻住了,他先是“啊”了一声,眼睛猛地一亮......支援人手就能留下那些重火力?这买卖似乎…...但紧接着,那笑容就像潮水般迅速褪去,换上了一副愁云惨淡、苦大仇深的表情。他长长叹了口气,摇着头,那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唉!宋老弟啊!你这话说的……太见外了!都是兄弟部队,你新二团初创,我老孔理应支持!砸锅卖铁也得支持!”他话锋一转,眉头拧成了疙瘩,语气变得无比沉重,“可是…可是老弟你也知道,咱八路军,啥时候宽裕过?我独立团,满打满算,也就一千三四百号人,这还是勒紧裤腰带,东拼西凑出来的!一下子抽走一二百人……”他摊开大手,一脸的为难和痛心,“这…这简直是要抽我老孔的脊梁骨啊!”

政委李文英立刻默契地接上话茬,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显得诚恳而无奈:“宋团长,孔团长说的都是实情。根据地艰难,兵源补充极其不易。你看这样行不行?”他放缓了语气,带着一种“割肉”般的决断,“我们独立团,咬碎了牙,从骨头缝里给你挤出…一百名战士!二十名有经验的老兵,给你带队伍,压阵脚!八十名新兵,都是好苗子,训练训练,绝对是把好手!有老有新,战斗力有保障!你看如何?”他说完,目光紧紧盯着宋兴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屋子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油灯灯芯燃烧发出的轻微噼啪声。宋兴华微微垂下眼睑,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粗糙的桌面,似乎在认真权衡这个数字。孔捷和李文英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这位“财大气粗”的年轻团长不满意。

片刻,宋兴华抬起眼,目光扫过孔捷和李文英,带着一种商量的口吻:“孔团长,李政委,一百人……确实解渴,但不够解渴啊。”他话锋一转,突然抛出了一个让孔、李二人心脏几乎停跳的提议,“这样,独立团再挤一挤,给我凑够两百人。我宋兴华,再额外给独立团弄来两百支崭新的掷弹筒,配上不低于两个基数的专用榴弹!保证让独立团每个排,都能建起一个掷弹筒班!至于支架,您这边木匠铁匠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

“两…两百支掷弹筒?!”孔捷的瞳孔瞬间放大,呼吸骤然停滞,仿佛被这个天文数字砸晕了。他猛地看向李文英,嘴唇都有些哆嗦。掷弹筒!两百支!那是什么概念?一支掷弹筒就是一门单人操作的小炮!十支齐射的火力密度和压制效果,在某些战场环境下,甚至能顶得上一门正经的重炮!两百支齐射……那简直是山崩地裂!更重要的是,这东西轻便灵活,可以跟着步兵班排跑,比重炮准多了,简直是山地游击战的绝世利器!

李文英同样被这巨大的冲击震得脑子嗡嗡作响,但他作为政委,想得更远更深。他立刻凑到孔捷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决断:“老孔!答应!必须答应!有了这两百支掷弹筒,下放到每个排,咱们独立团的整体火力能翻几番!形成战斗力又快!新兵补充起来也相对容易!这买卖,绝对值!”

孔捷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几下,从震惊、狂喜到最终下定决心的坚毅。他猛地一拍桌子,“噌”地站了起来,震得油灯火苗一阵乱晃,斩钉截铁地吼道:“好!宋老弟!你够意思!我老孔也不是孬种!两百就两百!就这么定了!”他伸出粗糙的大手,重重拍在宋兴华的肩膀上,力道大得让宋兴华都晃了晃,“我这就去给你挑人!保证都是好样的!不过……”他咧开嘴,露出一口白牙,带着点狡黠,“老弟你那两百支掷弹筒,可得说话算话!”

“一言为定!”宋兴华也笑着伸出手,两只沾满硝烟和力量的大手,在昏黄的油灯下,紧紧握在了一起。

夜色如同浓稠的墨汁,彻底泼满了天空,只有几颗寒星在云隙间顽强地闪烁。杨家峪的打谷场上,却点起了几支火把,橘红色的火焰跳跃着,映照着下方一张张年轻而带着复杂情绪的脸庞。

一百三十名独立团的战士被紧急集合起来。孔捷抽调的是一个新兵连的底子,外加二十名经验丰富的老兵班长和排长。新兵们大多还带着点茫然和稚气,老兵们则神情严肃,眼神锐利。队列并不十分整齐,但那股子沉默中蕴含的力量感,却扑面而来。

队伍里弥漫着一种压抑的不安和隐隐的抵触。不少新兵偷偷瞄着远处黑暗中那些狰狞的卡车轮廓,眼神里充满了对陌生环境和未知前途的担忧。一个站在前排、看起来不过十七八岁的小战士,忍不住低声嘟囔了一句,带着浓重的乡音:“俺…俺才刚学会打枪…这就要去新二团了?听说他们连个正经窝都没有……”声音虽小,却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旁边的几个新兵也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眼神里流露出对老部队——独立团这个熟悉“家”的深深依赖和不舍。几个老兵班长则绷着脸,眼神在宋兴华和卡车之间扫视,带着审视和怀疑。

政委李文英走到队列前,火把的光芒将他瘦削而坚毅的脸庞映照得格外清晰。他目光沉稳地扫过每一个战士的脸,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同志们!我知道,离开熟悉的连队,离开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心里不痛快,有想法!这很正常!”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石之音,“但是!同志们!你们要记住!你们首先是革命战士!是抗日的战士!你们扛枪,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打跑日本鬼子!是为了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同胞!”

他目光灼灼,仿佛要点燃每个人心底的火种:“新二团,是我们386旅新组建的兄弟部队!宋兴华团长,是能打仗、会打仗、敢打仗的好团长!他带着队伍打鬼子,一样是杀敌报国!他队伍强了,能消灭更多鬼子!我们独立团压力就小了!整个386旅的力量就壮大了!革命不分地域,抗日不分队伍!我们共同的敌人只有一个——日本侵略者!让新二团迅速强大起来,就是在加速小鬼子的灭亡!就是在为我们死难的亲人、乡亲报仇!同志们!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李文英的话语,像重锤敲打在每一个战士的心坎上。队伍里那点小小的骚动和不安渐渐平息了。那个嘟囔的小战士挺直了腰板,眼里的迷茫被一种朴素的、被点燃的斗志取代。老兵们审视的目光也柔和了不少,带着一丝理解。是啊,打鬼子,在哪里不是打?队伍强了,鬼子死得更快!

“好!”李文英满意地点点头,大手一挥,“登车!跟着宋团长,去新二团!打出我们独立团出来的兵的血性和威风!”

卡车沉闷的引擎再次轰鸣起来,打破了夜的寂静。宋兴华带着他的四排和这一百三十名新加入的战士,并没有按原路返回小柳乡。庞大的车队在宋兴华的指挥下,在崎岖的山路上拐了个弯,车头灯刺破黑暗,径直驶上了坑洼不平、却相对宽阔一些的和(顺)辽(县)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