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秒针刚和分针在12的位置叠上,晟煊集团的公告就准时炸了出来。
不只是自家官网,财经圈那几家有头有脸的媒体——像平时发独家消息的《财经周刊》、实时更新股市动态的财新网,全都同步登了这则重磅。内容没绕任何弯子:直接把科锐科技告了,罪名列得清清楚楚,不正当竞争、商业诋毁,还有最要命的“窃取商业机密”。公告里附的证据也实在,聊天记录截图、机密文件流转痕迹,连时间戳都标得明明白白,最后还加了句狠的——已经申请诉前禁令和财产保全,摆明了要断科锐的后路。
这边公告刚发出去没两分钟,全球好几个代理节点同时动了。王栩盯着屏幕上跳动的绿色光点,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额角都渗了汗。那些经过加密的数据包,裹着“科锐内部员工爆料”的壳子,正悄没声儿地往国内几大平台钻——有平时爱发财经八卦的“深度财经圈”论坛,还有那几个靠爆黑料吸粉的自媒体后台。数据包里的内容才是杀招:科锐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差异、产品测试数据篡改记录,甚至连研发部为了应付投资人伪造的技术报告都有,字里行间全是“忍无可忍才曝光”的委屈劲儿,不知情的人看了,保准得跟着骂一句“科锐真黑”。
启明科技的办公区看着挺平静,程序员们还在敲“天工”计划的代码,茶水间里偶尔传来讨论午饭吃什么的声音。但王栩知道,这只是表面。他工位旁边的加密区里,小陈已经打开了舆情监控后台,林悦的办公室门也关了半个多小时——这场没硝烟的仗,从九点整那刻起,就已经开打了。
晟煊这记“法律重拳”,直接掀翻了科锐的底牌。
股市一开盘,科锐的股价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往下掉,才十分钟就触发了熔断机制,交易所不得不暂停交易。散户群里炸开了锅,有人晒出自己的持仓截图,骂着“昨天刚补的仓,今天就亏了半年工资”;机构那边更慌,好几家基金公司直接把科锐移出了推荐名单,内部通知里写着“风险等级上调至最高,建议立即减持”。
恐慌还没散,网上的爆料又添了把火。最先发酵的是“深度财经圈”论坛里的一个帖子,标题起得特别抓眼——《我在科锐做了三年财务,这些造假手段我忍够了》,楼主还在评论区补了张盖着财务章的报表照片,虽然关键信息打了码,但熟悉财务的人一看就知道,那格式是科锐内部独有的。
不到半小时,这帖子就被转疯了。财经博主“老杨谈股”直接发了条长文,把科锐的财务数据拆开来分析,连“应收账款周转率异常”这种专业术语都解释得明明白白;还有个叫“科技扒皮客”的自媒体,连夜剪了个视频,把科锐产品的宣传数据和实测数据放一起对比,差距大得让人咋舌。#科锐财务造假# #技术神话破灭# 这两个话题,中午十二点前就冲进了财经热搜前十,后面还跟着个“爆”字。
小陈盯着后台的舆情数据,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记着:“悦姐,‘财务造假’的讨论量已经破50万了,我们联系的几个第三方,刚把‘科锐技术数据存疑’的分析稿发出去,现在评论区都在问‘科锐之前吹的黑科技是不是假的’。”
林悦站在办公室窗前,楼下的车水马龙看着挺热闹,可她心里没半点波澜。她拿起桌上的马克杯,喝了口早凉了的咖啡,声音平得像在说别人的事:“别掉以轻心,盯着那些异常流量,一旦有指向我们的苗头,马上切断渠道。”
“明白!”
这边舆论打得火热,晟煊的资本部门也没闲着。下午两点,好几家券商同步发布了看空科锐的报告,里面详细列了科锐的偿债风险、客户流失率,甚至连上游供应商的欠款情况都查了出来;更有人发现,二级市场上有大资金在悄悄抛售科锐股票,成交量比平时多了三倍——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晟煊在补刀。
法律、舆论、资本,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把科锐死死围在了中间。陆寒洲在晟煊顶楼办公室里看着股市数据,林悦在启明监控着舆情走向,两人没多沟通,却像提前排练过一样,每一步都踩在了科锐的痛处上。
科锐科技的总部,这会儿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赵志鹏把桌上的紫砂壶狠狠摔在地上,碎片溅了一地,茶渍顺着地板缝往办公桌底下流。他平时总爱捧着这把壶喝茶,说是“养心性”,可现在哪还有半点心性——手机响得快炸了,董事会的电话接起来就是质问:“你到底怎么搞的?证据怎么会落到晟煊手里?”;媒体的电话更烦,“赵总,科锐财务造假是真的吗?”“诉讼会影响你们的融资计划吗?”;最让他头疼的是监管部门的电话,语气虽然客气,却直接发了问询函,要求三天内解释财务数据差异的问题。
“查!给我查清楚!”赵志鹏扯着嗓子喊,脖子上的青筋都爆了,“是不是启明那个林悦搞的鬼?还是陆寒洲故意设套?就算挖地三尺,也得把源头找出来!”
可底下人查了半天,连个靠谱的线索都没有。晟煊的诉讼是明牌,证据链完整得挑不出错;网上的爆料更邪门,Ip地址跳来跳去,一会儿显示在新加坡,一会儿又变成了美国,最后查到的几个节点,全是废弃的服务器,根本找不到背后的人。公关部倒是赶制了澄清公告,可发出去后,评论区全是“拿不出证据就别洗地”“越澄清越有鬼”的声音——在晟煊的铁证和细节满满的爆料面前,几句“纯属谣言”根本没人信。
“赵总,银行那边又来电话了……”助理小心翼翼地推门进来,手里攥着手机,“说咱们的流动资金不够覆盖贷款,让咱们提前还款,不然就要冻结账户。”
“还有……”助理咽了口唾沫,声音更低了,“华东区那个大客户,刚发了邮件说要暂停合作,等监管调查结果出来再定。”
赵志鹏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瘫坐在办公椅上,胸口一阵一阵地疼。他看着窗外——不远处就是晟煊大厦,玻璃幕墙在太阳底下闪着光,像在嘲讽他的狼狈。他突然意识到,科锐这次不是简单的“麻烦”,而是真的要垮了。股价暴跌只是开始,商誉没了,客户跑了,银行要逼债,监管要调查,他花了十年搭起来的商业帝国,眼看着就要塌了。
他猛地抬起头,眼睛里布满血丝,死死盯着晟煊大厦的方向,牙齿咬得咯咯响。“陆寒洲……林悦……”这几个字从牙缝里挤出来,带着狠劲,“你们别得意太早!就算科锐完了,我也要拉着你们一起死!”
傍晚六点,股市收盘的铃声响了,这场持续了一天的风暴才算暂时歇了口气。
科锐的股价最终停在了“暴跌30%”的位置,屏幕上那抹刺眼的绿色,让不少股民红了眼——算下来,科锐一天就蒸发了近百亿市值,相当于公司半年的营收。网上的讨论还没停,“科锐被监管调查”的话题又冲上了热搜,有人扒出科锐前几年的融资合同,猜测投资人会不会要求回购股份;还有人开始分析“科锐倒了,哪些公司能接盘它的客户”。
启明科技的加密区里,王栩终于靠在椅背上松了口气,他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看着屏幕上“所有节点已清理”的提示,笑了笑:“总算没留下尾巴。”小陈也关掉了舆情监控后台,手里拿着刚点的奶茶,递了一杯给王栩:“今天这仗打得太爽了,科锐现在估计连哭的时间都没有。”
两人正说着,林悦走了进来。她看着电脑屏幕上科锐的新闻,点了点头,脸上却没什么笑意:“第一阶段是成了,但咱们得小心。赵志鹏现在就是条被逼急的毒蛇,就算断了骨头,也可能回头咬一口。”
这话一出口,刚轻松下来的气氛又沉了下去。王栩放下奶茶,重新坐直了身子:“悦姐,你放心,我已经加固了服务器防火墙,要是有人想反向追踪,肯定能提前预警。”
就在这时,林悦的私人手机响了,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串加密号码。她走到窗边接起,陆寒洲低沉的声音传了过来,听不出情绪:“今天的舆情引导,很准。”
林悦看着楼下亮起的路灯,语气很平静:“陆总的诉讼时机也选得好,刚好打在科锐的软肋上。”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陆寒洲的声音:“科锐现在没精力搞别的了,但这只是开始。赵志鹏不会甘心的,接下来要做两件事——消化战果,巩固防线。”
没等林悦再问,电话就挂了。她握着手机站在窗边,晚风吹进来,带着点凉意。
这场“合纵连横”确实赢了——启明不仅没被科锐的打压搞垮,还借着晟煊的力,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现在圈里人提起启明,都会说“那是能跟晟煊合作、敢跟科锐叫板的公司”,连之前犹豫的投资人,都主动发来合作意向。
可陆寒洲最后那句话,像根细刺扎在她心里。“消化战果”是什么意思?是要趁机吞并科锐的市场份额,还是要对启明提更多要求?“巩固防线”又指什么?是防赵志鹏的反扑,还是防其他竞争对手?
更让她担心的是赵志鹏——那个被逼到绝路的人,会用什么疯狂的手段报复?是曝光启明和晟煊的合作细节,还是用更极端的方式搞破坏?
夜色越来越浓,城市的灯光亮得晃眼。林悦知道,胜利的喜悦只是暂时的,更大的棋局,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