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新梦红城 > 第211章 新砥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磐石堡的归附,如同在北境旧秩序的堤坝上掘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更多的豪强、流民势力、乃至小股官军,开始或明或暗地与红城接触。

红城不再仅仅是洪流的象征,它必须成为能够容纳、疏导、乃至利用这股洪流的“砥柱”。

楚云帆站在重新绘制的、疆域已扩大数倍的地图前,感到了比面对千军万马时更沉重的压力。

---

磐石堡的归附,其意义远超一次军事占领。它像一柄沉重无比的铁锤,狠狠砸在北境那看似坚固、实则早已裂隙丛生的旧秩序堤坝上,掘开了一个巨大的、几乎无法弥合的缺口。

效应是连锁式的,如同雪崩之初那一声微不足道的脆响,最终却引发了席卷山峦的轰鸣。

原本还在黑水城冯坤与红城之间首鼠两端的几家小型豪强,几乎在接到消息的次日,便派出了使者,带着“聊表心意”的粮草和“仰慕红城威仪”的文书,急匆匆赶往红城,姿态谦卑得近乎谄媚。

更南方,几支原本被北境侯边缘化、补给困难、军心浮动的小股官军部队,其将领也秘密遣人送来密信,字里行间充满了“迫于无奈”、“心向光明”的表述,试探着投诚的可能与条件。

至于各地自发形成的流民武装、抗税团体,更是将红城视为了唯一的希望和标杆,如同百川归海般,或整队来投,或派人联络,请求“收纳”与“指引”。

洪流奔涌的势头,因磐石堡的倒戈而骤然加速、加剧。红城,这个昔日偏居一隅的“叛军巢穴”,在极短时间内,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了北境局势无可争议的核心。

然而,成为核心,也意味着要承担起核心的责任。

楚云帆再次站在了议事厅的长桌前。桌上摊开的,是刚刚由苏宛的情报人员和测绘人员联手更新过的北境疆域图。与数月前相比,这张地图已然面目全非。

代表红城直接控制或绝对影响的朱红色区域,如同滴在宣纸上的浓墨,以红城为本营,向西、向南、向北迅猛扩散,面积扩大了数倍不止。磐石堡及其周边大片土地已被纳入其中,黑水城虽未变色,但其与红城之间的广阔地带,已布满了代表亲红城势力或处于红城影响下的浅红色标记。更多的红色小点,星罗棋布地出现在地图的各个角落,那是新近归附或表示臣服的村镇、据点。

洪流已然汇成汪洋之势。

但楚云帆脸上,却没有半分开疆拓土的喜悦。他眉头微蹙,目光沉静地扫过地图上每一片新添的红色,手指无意识地在桌沿轻轻敲击着。

他感受到的压力,远比面对夏侯烈的赤焰军时更加沉重,更加复杂。

千军万马,刀剑分明,胜负在于战场上的勇气与谋略。而如今,他要面对的,是成千上万张嗷嗷待哺的嘴,是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是骤然膨胀却良莠不齐的内部结构,是来自四面八方、心怀各异的归附者,以及必然随之而来的、旧势力更加疯狂的反扑。

红城,不能再仅仅是洪流的象征,不能再仅仅依靠理想和口号来凝聚人心。它必须迅速蜕变,从一个反抗的旗帜,转变为一个能够有效统治、能够容纳、疏导、乃至利用这股庞杂洪流的实体——一个真正的,砥柱中流。

“我们的粮食储备,还能支撑多久?”楚云帆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问的是负责后勤统筹的一名新任管事。

那管事连忙上前,翻开手中的竹简账册,语气谨慎地汇报:“回首领,若仅供应原有军民,尚可支撑四个月。但加上新近归附的磐石堡及其辖下人口,以及各地陆续来投的流民……即便实行严格的配给制,恐怕……恐怕也难维持两个月。而且,春耕在即,种子缺口很大……”

楚云帆沉默地点了点头。粮食,是根基,是命脉。无粮则乱,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新编练的队伍,整合情况如何?”他转向赵干。

赵干身上的伤好了七八,气势更显精悍,但眉宇间也带着疲惫:“按照您的意思,以老带新,打散重编。框架是搭起来了,但默契不足,战力参差不齐。尤其是那些归附的豪强私兵和官军降卒,心思复杂,需要时间消化和甄别。”

“消化不了,就可能变成脓疮。”楚云帆淡淡道,“纪律必须从严,待遇务必公平。有功即赏,有过必罚,无论新老。发现任何拉帮结派、阳奉阴违者,赵干,你知道该怎么做。”

“明白!”赵干眼中凶光一闪,抱拳领命。

“苏宛,”楚云帆看向一旁静立的苏宛,“那些‘客人’的来历,查清了吗?”

苏宛微微摇头:“嘴很硬,用了些手段,只撬开一点缝隙。他们确实来自北境侯府,但并非林天雄直接指派,而是隶属于一个叫‘暗影司’的独立机构,直接对侯府一位地位极高的幕僚负责。此次行动,意在挑起我们与地方势力的冲突,拖延我们整合北境的速度,为北境侯主力南下争取时间。”

“暗影司……幕僚……”楚云帆眼中寒光一闪,“看来,我们的对手,比林天雄更狡猾。告诉下面,警惕类似的渗透和挑拨。对各归附势力的内部情况,也要加强了解。”

一条条指令,一个个问题,纷至沓来。行政、军事、后勤、情报、人事……千头万绪,如同无数条无形的绳索,缠绕上来,要将这新生的砥柱捆绑、拖垮。

楚云帆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极度疲惫,但他不能倒下,甚至不能流露出丝毫的犹豫。他是红城的主心骨,是这洪流奔涌中,所有人目光所系的砥柱。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将目光从地图上挪开,望向厅外那片正在蓬勃生长、却也潜藏着无数危机的土地。

“发布命令,”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第一,设立‘屯田司’,由周老锤兼任主事,统筹所有春耕事宜,集中调配种子、农具,组织人力开垦荒地,恢复生产。告诉所有人,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第二,颁布《红城暂行律令》,明确权利义务,设立刑名官,依法治理,无论出身,一体同法!”

“第三,成立‘讲武堂’,由赵干负责,抽调有潜力的军官和士兵,进行系统培训。红军的骨干,必须是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人!”

“第四……”

一条条纲领性的命令被下达,如同为奔涌的洪流初步规划出了河道。虽然粗糙,虽然前路依旧布满荆棘,但一个政权的雏形,一个试图成为中流砥柱的实体,正在这北境的烽火与混乱中,艰难而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

楚云帆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他不仅要成为洪流的引领者,更要成为驾驭洪流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