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电竞社的风波像滴入水面的墨迹,在校园舆论中缓缓晕开。林栀拖着看似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宿舍时,能清晰感知到空气中弥漫的微妙变化。同学们投向她的目光不再是单纯的漠视或好奇,而是掺杂了审视、猜测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畏惧——那个在赛场上做出诡异举动又突然的少女,身上似乎笼罩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迷雾。

需要校医吗?李瑶靠在门框上递来温水,指尖在杯壁某处轻轻按压,纳米级的生物传感器悄然接触林栀的皮肤,你脸色比上场前还差。

林栀接过水杯时手腕微不可察地翻转,将传感器读数引导至预先设定的虚弱模式只是有点头晕。她声音沙哑,顺势将身体重量靠在李瑶肩上——这个动作让隐藏在天花板烟雾报警器后的红外扫描仪捕捉到完美的力竭姿态。

孙莉慌乱地收拾着堆满零食的桌子:快躺下!听说你在赛场晕倒了?论坛有人说你癫痫发作...她突然噤声,眼睛瞥向林栀床头那瓶伪装成维生素的神经抑制剂。

低血糖而已。林栀钻进被窝时悄悄激活了枕芯里的电磁屏蔽层。她能感知到三个室友手机正在同步上传数据:赵倩在匿名版发帖《八组那个赛场晕厥的妹子》,孙莉在闺蜜群分享病美人偷拍照,而李瑶的设备正在向某个加密频道传输生命体征监测报告。

深夜十一点零三分,林栀在黑暗中睁开双眼。宿舍里回荡着均匀的呼吸声,但她的感知网络捕捉到更多细节:赵倩睫毛颤动频率异常(装睡),孙莉枕头下智能手环的心率曲线过于平稳(药物作用),而李瑶的床铺传来次声波震荡——她在使用骨传导通讯器。

滑动手机屏幕,加密聊天框里跳出秦屿的警告:「周慕云团队正在构建你的行为模型 避免模式化反应」

她轻轻起身,拖鞋与地板摩擦发出恰到好处的拖沓声。卫生间镜面映出一张苍白的面孔,但瞳孔深处有数据流如星河般流转。指尖划过镜面,纳米级的导电涂层悄然激活,将镜面变成透明的显示界面。

「扫描完成:宿舍内存在37个监测点」

「检测到李瑶设备正在接收神经语言学分析程序」

「建议:实施镜像干扰策略」

镜子犹如被施了魔法一般,突然蒙上一层水汽。林栀佯装擦拭镜面,手指却如同灵动的画笔,快速勾勒出反制代码。当李瑶的监测系统企图剖析她夜间的微表情时,看到的只会是经过算法精心处理的“慢性病患者典型睡眠模式”,宛如一幅神秘的画卷。

第二天的课堂,仿佛变成一场精密的行为艺术表演。在高等数学课上,她犹如一位狡黠的魔术师,故意将解题步骤卡在柯西收敛准则的推导环节,这个节点犹如一把精准的钥匙,恰好能触发周慕云团队“天才嫌疑”的阈值,却又不会过度暴露。当教授投来疑惑的目光时,她如同一位优雅的舞者,适时地让铅笔从指间滑落,同时配合一次轻微的咳嗽,宛如夜空中划过的一颗流星。

“需要去医务室吗?”前排男生回头询问,衣领下的微型麦克风闪烁着幽光,犹如一只蛰伏的小兽。“没关系……”她轻声回应,声音轻得如同羽毛飘落,同时用脚踝轻叩地面,仿佛在向远方的守护者传递着某种神秘的信号。三公里外守护者基地的干扰装置应声启动,男生耳机里传来伪造的教授授课声,犹如一阵嘈杂的旋风,掩盖了真实的对话采集,让人无法窥探其中的秘密。

午间的食堂是最危险的舞台。她端着餐盘穿梭在人群中,像灵敏的传感器般捕捉着无数试探:东北角戴棒球帽的女生举着自拍杆(瞳孔对焦分析仪),西南侧双胞胎学生看似争吵实则进行声波定位,甚至打菜阿姨的勺子都装有称重传感器——他们在精确计量她的食物摄入量。

你的排骨汤。阿姨突然多舀了勺玉米——这是某种测试,观察她对计划外事件的反应。

林栀露出恰到好处的惊喜:谢谢阿姨。自然地将玉米拨到餐盘角落——偏食行为符合贫血患者的特征模型。

下午的编程实训课迎来精心设计的转折。当老师布置完链表排序作业后,林栀的电脑蓝屏。在重启过程的37秒黑屏里,她快速浏览了教室局域网中传输的所有数据包,锁定三个来自周慕云团队的刺探程序。

需要帮忙吗?李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的手看似随意地搭在林栀椅背上,实则正在安装物理嗅探器。

好像内存条松了。林栀侧身避开接触,主机箱的静电释放器恰好在这时产生微弱火花——足够烧毁刚安装的嗅探芯片。

放学时分,真正的考验降临。教务处送来心理评估预约单,要求她前往新建的脑科学实验室完成康复测评。通知单的纸质纤维中编织着导电聚合物,墨水里混合着神经递质感应剂。

实验室设在生物科技楼顶层,纯白走廊里弥漫着若有若无的柠檬香气——某种用于降低戒心的信息素喷雾。周慕云穿着白大褂出现在检测室门口,金丝眼镜反射着冷光:例行检查,配合一下。

检测舱如同银白色的茧,内壁布满微型电极。当林栀躺下时,能感觉到无数纳米探头正在扫描她的脑波模式。周慕云的声音通过骨传导耳机传来:想象你在攀登雪山。

她开始构建精神屏障:表层意识呈现焦虑症患者的典型脑电波,深层意识则沉入方舟记忆库的加密层。当周慕云尝试激活情感诱发程序时,她巧妙地将情绪反应导向昨天电竞比赛的尴尬回忆——足够强烈的情绪波动,又完全符合常人格局。

换个场景。周慕云切换刺激模式,想象你在操作复杂的机械。

林栀的指尖微微颤抖。这是最危险的试探,涉及神经肌肉协调性的精准评估。她将意识一分为二:一部分模拟手足无措的慌乱,另一部分则在意识深处快速解构检测设备的控制协议。当压力测试达到峰值时,她让监测屏突然出现设备故障警报——提前0.3秒截获并篡改了自检程序信号。

设备需要校准。技术员无奈地记录下仪器误差。

周慕云若有所思地摘下眼镜。就在这个瞬间,林栀捕捉到他视网膜上闪过的增强现实界面——那是正在实时更新的行为分析模型,分类标签写着疑似伪装型适应障碍。

返回宿舍的校车上,她靠在车窗假寐。意识却沿着车载wiFi潜入城市监控网络,反向追踪周慕云团队的通信链路。在某个加密频段,她截获到关键信息:对方正在调取她初中时期的医疗记录,试图验证某种突发性天赋觉醒理论。

夜幕降临时,宿舍楼下的梧桐树影摇曳。林栀站在阳台收衣服,手指掠过晾衣绳的瞬间,将微型发射器夹入李瑶的衬衫夹层——这是对日间嗅探器安装的回礼。

深夜十一点十七分,手机震动弹出加密消息:

「行为模型置信度下降至43%」

「建议维持当前伪装模式」

发信人代号:镜影

她删掉消息,从枕头下取出纳米级3d打印机。明天需要新的道具:一瓶标签故意贴歪的保健品,几本折角的高数习题集,还有一支写起来会断墨的钢笔——所有这些都将成为行为模型的新变量。

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时,她对着虚空轻声自语:让他们继续猜吧。

黑暗中,小月亮翻了个身,怀中的星石发出微弱的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