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需要特制高椅才能端坐书案后的孩童,如今已长成身姿挺拔、眉目清朗的少年。他继承了萧绝的轮廓和沈清辞那双过于清醒的眼睛,穿着杏黄色太子常服往那里一站,不说话时,自有一股沉静威仪,开口时,声音清越,条理分明,常让沈清辞有种恍惚——仿佛看到了年轻版萧绝在搞政务汇报。
(自家崽崽终于长成了靠谱的青少年!老母亲欣慰的泪水差点从嘴角流出来——是时候让他分担点KpI了!)
御书房内,沈清辞放下手中关于漕运改革的最终方案,揉了揉眉心,看向一旁正在翻阅户部钱粮报表的萧绝:“我说,咱们是不是该给珩儿加点担子了?”
萧绝从报表上抬起眼,目光掠过窗外正在庭院里指导萧玥射箭、同时还能分心回答萧念各种稀奇古怪问题的长子,点了点头:“可。”
言简意赅,但沈清辞懂。这意味着他认为萧珩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心性磨练,都已经达到了可以独立处理日常政务的门槛。
于是,在下一场常朝上,沈清辞颁布了由她与萧绝联名签发的诏书:即日起,太子萧珩正式监国,处理日常政务,六部及诸司常规事务可直接呈报东宫裁决,重要军国大事仍需禀报帝后终审。
诏书一下,朝堂暗流涌动。
以陈尚书为首的保守派们,眼神复杂。他们看着龙椅旁那个面容尚带稚气,眼神却已沉稳如渊的少年,心里五味杂陈。这位太子,可是那位煞神太上皇一手调教出来的,又深受女帝那些“离经叛道”思想的影响,他能行吗?会不会把他母帝那套搞得更加变本加厉?不少人心里打着鼓,准备先观望,甚至有些心思活络的,已经开始琢磨怎么给这位年轻储君出点“考题”,或者暗中下点绊子,试探深浅。
而寒门出身和革新派的官员,则大多抱有期待。太子殿下自幼聪慧,学识渊博,更难得的是心性仁厚却不失果决,多次在旁听政务时提出的见解都切中要害。他们希望这位在全新理念下培养出来的继承人,能够延续女帝的改革之路。
萧珩对于监国的任命,表现得出乎意料的平静。他规规矩矩地出列,叩谢君恩,声音沉稳,不见丝毫怯场或得意。
(嗯,这心理素质,随我!当然,他爹那‘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面瘫脸基因也功不可没。)
监国第一日,东宫书房外就排起了长队。各部衙门送来的奏章、文书堆积如山。萧珩端坐案后,并未急于批阅,而是先让新任的东宫属官(由沈清辞和萧绝精心挑选的年轻干吏)将奏章按紧急程度和重要性分类。
他处理的第一桩事,是工部关于京郊水利修缮款项的申请。奏章写得花团锦簇,申请款项数额颇大。萧珩没有立刻批复,而是调取了该处水利往年修缮的记录、费用明细,以及户部近期的拨款情况。他指着其中几项明显高于市价的物料采购,询问垂手侍立的工部侍郎:“李侍郎,这几项开支,依据何在?可有三家以上商铺比价?”
李侍郎没想到太子如此细致,额头冒汗,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萧珩面色不变,语气平和却带着压力:“工程款项,关乎国计民生,亦关乎朝廷体面。每一项开支,都需有据可查,经得起推敲。此折发还工部,三日内,附上详细预算及比价单,再行呈报。”
(漂亮!成本控制意识很强嘛!不愧是我手把手教过看报表的!)
消息传开,一些还想拿着鸡毛蒜皮小事或者含糊其辞报告来试探的官员,顿时收敛了不少。
下午,一位老翰林倚老卖老,抱着一摞他认为是“千古文章”的诗词歌赋,请求太子“御览”,并暗示希望能刊印流传,由朝廷拨款。萧珩耐心听完,拿起最上面一篇看了看,是辞藻华丽却空洞无物的咏物诗。他放下诗稿,对老翰林道:“王学士文章华美,令人钦佩。然则,如今朝廷用度,当先保障民生、军备与革新要务。刊印诗文,恐非急务。若学士有意,或可交由民间书坊,依市场规矩办理?”
老翰林脸一阵红一阵白,讪讪地退下了。
(哈哈哈哈哈,干得漂亮!用市场经济拒绝白嫖,这思路很现代!)
当然,也有棘手事务。江南道监察御史密奏,当地一世家大族,利用《启明法典》推行初期的混乱,勾结官府,暗中兼并土地,逼得不少自耕农破产流离,却因证据难以收集,苦主惧怕其势力,一直未能有效查处。
萧珩看着密报,蹙眉沉思良久。他没有贸然下令查办,而是先调阅了该家族历年赋税缴纳记录、族中子弟在地方任职情况,又通过“暗影”的渠道(萧绝给了他部分调动权限)核实了部分信息。然后,他写了一份措辞缜密的密折,连同自己分析的建议(包括秘密收集证据、分化瓦解其内部、准备替代官吏等),一并呈送给了沈清辞和萧绝御览。
沈清辞看完折子,对萧绝笑道:“看见没?有勇有谋,知道借力,还不莽撞。可以打九十分了。”
萧绝扫了一眼,淡淡评价:“尚可。手段,可更果决些。”
(啧,要求真高!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喜欢直接物理超度啊?)
夜幕降临,萧珩才处理完当日大部分政务,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内侍小心地点亮宫灯。他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帝后寝宫方向的灯火,深深吸了口气。监国,不仅仅是权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他知道,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他,有期待的,有审视的,也有不怀好意的。
但他并不畏惧。脑海中浮现的是父皇冷峻却耐心的教导,是母皇带着狡黠笑容传授的种种“歪理”(比如KpI,比如成本效益分析),是他们并肩而立、为他撑起一片天的背影。
他握了握拳,眼神愈发坚定。
回到御书房的沈清辞,听着癸一汇报太子一日监国的种种表现,满意地点头。
“看来,咱们可以开始规划一下第一次‘甩手掌柜’短期旅行了?”她眨眨眼,看向萧绝。
萧绝正在看北境刚送来的、关于某种罕见白色玉石矿脉发现的简报,闻言抬头:“可。京郊,温泉。”
(嗯,先从京郊温泉度假村开始试水退休生活,没毛病!)
然而,无论是开始放手的帝后,还是初担大任的太子,都心知肚明,这看似平稳的权力交接之下,隐藏的暗流从未停止涌动。星陨教的耐心,地脉的危机,宸王印的谜团,以及朝堂内外那些不甘寂寞的势力,都在等待着属于他们的时机。
太子的监国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