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沈清辞的马车队不紧不慢地向江宁府行进时,京城里,一场由她远程策划、癸和刘妈妈负责执行的金融风暴,正悄然登陆。

位于京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上,一家崭新的铺面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揭开了蒙在牌匾上的红绸。

“清辞银号”。

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落款处,还有一个精巧的、属于沈清辞的私人印鉴。

(清辞银号,今日正式开业!本cEo虽远在千里之外,但商业版图的扩张绝不能停!)通过加密渠道收到开业消息的沈清辞,在马车里默默给自己点了个赞。

这银号的出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引起了全城轰动。原因无他,这银号的规矩,实在太“离谱”了!

首先,它宣称主要服务对象是女子。无论是待字闺中的小姐,还是已为人妇的夫人,甚至是身份特殊的妾室、女户,都可以来这里办理业务。

其次,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金银存储、小额借贷、异地汇兑(初期仅限京城与江宁府之间)。最让人咋舌的是,它推出了所谓的“女子创业扶持贷款”,只要有可行的计划和一定的抵押(甚至可以是首饰、绣品等),经过评估后,就能获得低息启动资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绝对保密**。银号承诺,所有客户的存贷信息都将严格保密,未经本人允许,绝不会向任何人(包括父兄、丈夫)透露半分。

这规矩一出,整个京城都炸了锅!

男人们大多嗤之以鼻,觉得这是镇北侯王妃闲着没事干的胡闹。女人家懂什么金融?还开银号?简直是笑话!一些传统钱庄的掌柜更是暗中嘲笑,等着看这“女人开的钱庄”如何赔得底掉。

然而,在京城的女眷圈子里,这消息却如同久旱逢甘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多少高门贵妇,看似风光,实则手中并无多少可自由支配的银钱?多少深闺小姐,攒点体己钱还要提防被兄弟、甚至丈夫挪用?多少有想法、有手艺的女子,苦于没有本金而无法施展抱负?

“清辞银号”的出现,仿佛为她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开业当天,银号门前车水马龙,来的几乎全是各府的女眷。为首的,正是沈清辞的头号事业粉——康乐郡主。

康乐郡主穿着一身火红的骑装,英姿飒爽地跳下马车,在无数或好奇或鄙夷的目光中,昂首挺胸地走进了“清辞银号”大门。

“掌柜的,本郡主存五千两!再入股三千两!”她声音清脆,掷地有声,“清辞姐姐做的事,准没错!本郡主支持定了!”

有了康乐郡主带头,其他本就与沈清辞交好、或是在玉颜坊、锦瑟阁受益的贵妇千金们,也纷纷壮着胆子走了进来。

“我……我存二百两私房钱。”

“我想借五百两,在城西开个绣庄……”

“这是我娘留给我的嫁妆庄子地契,能抵押贷多少?”

刘妈妈穿着沈清辞特意设计的、干练又不失女性化的“职业装”,带着经过紧急培训的(主要是识文断字、算术精通的丫鬟和落魄书香门第出身的女子)女账房和女伙计们,有条不紊地接待着每一位客人。

柜台设计得颇高,确保了私密性。单独隔开的洽谈室,更是让前来办理业务的女子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

(王妃这主意真是太妙了!)刘妈妈看着络绎不绝的客人,内心激动。(这些夫人小姐们,手里攥着的私房钱,加起来可是个天文数字啊!)

当然,阻力也随之而来。

开业没几天,就有几个背景深厚的传统钱庄东家,联合向京兆尹施压,状告“清辞银号”“扰乱金融秩序”、“牝鸡司晨”,要求查封。

消息传到侯府,癸只是冷冷地回了一句:“侯爷在北境浴血奋战,王妃在江南为国经商(?),何人敢动王府产业?”

京兆尹掂量了一下镇北侯的兵权、王妃的圣眷(虽然皇帝心思难测,但明面上还是有的)以及那些存钱贵女背后的家族势力,果断地……病了,闭门谢客。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几个地痞流氓受雇前来捣乱,结果还没靠近银号大门,就被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看似普通百姓实则身手矫健的“热心群众”(暗影外围成员)友好地“请”到小巷子里“谈心”了,出来时个个鼻青脸肿,保证再也不敢靠近朱雀大街。

至于那些“女子无才便是德”、“妇人抛头露面有伤风化”的酸腐言论,根本无需沈清辞出面,康乐郡主和一众受益的贵女们,就用实际行动和伶牙俐齿怼了回去。

“我们花自己的钱,存自己的款,借自己的贷,关你们什么事?”

“清辞姐姐这是帮扶我们女子自立,是天大的善举!”

“有本事让你们家的钱庄也给我们这么低的利息,这么保密的条款啊?”

舆论在真金白银和切实的好处面前,渐渐转向。越来越多的女子,或明或暗地走进了“清辞银号”。这里不仅是她们存放私房钱的保险柜,更是她们交流信息、互通有无的隐秘沙龙。谁家老爷要升迁了,哪家后宅又闹出了什么笑话,哪个地方的丝绸最近紧俏……许多不经意间流露的信息,都被训练有素的女账房们默默记下,通过特殊渠道汇总到癸那里。

“清辞银号”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沈清辞在京城布下的又一张情报网络,而且是一张深入到各府后宅、极其隐秘的情报网。

随着存贷业务的稳定运行和“创业贷款”初见成效(几家由女子开办的绣坊、点心铺生意红火),沈清辞的商业帝国雏形,真正显现。

玉颜坊、锦瑟阁提供高端消费和人际网络,锦绣坊掌控上游供应链,墨韵斋影响舆论与搜集明面情报,而现在,“清辞银号”则掌握了至关重要的金融血脉和更深层的情报来源。

商业、情报、金融,初步贯通。

沈清辞人虽不在京城,但她的影响力,她的资本力量,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着。她不再仅仅是依附于萧绝的王妃,更是手握泼天财富、拥有独立经济体系和经济话语权的商业女王。

当沈清辞在沿途驿站,收到癸传来的“银号首月运营报告”,看到那惊人的存款数字和顺利发放的第一批贷款名单时,她摸着肚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很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独立的财源,以后无论面对什么风雨,腰杆子都能更硬几分!)

(崽啊,看见没?这就是你娘给你们打下的江山……的金融板块!)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前路依旧挑战重重,但手握如此底牌,她对接下来的江南之行,以及未来更广阔天地的博弈,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