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京的早春,寒意尚未完全退去,但阳光已变得透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洒在清华园光秃秃的枝桠上。寒假结束,沉寂了一个月的校园重新被喧嚣的人流和行李箱轮子的滚动声填满。紫荆公寓的楼道里,熟悉的打招呼声、搬运行李的碰撞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新学期伊始特有的忙乱与生机。

陈长生比大多数学生提前一天返校。他推开宿舍门,室内还残留着淡淡的尘封气息。他的床铺和书桌一如既往的整洁,离校前林凡已派人来仔细打扫过。他放下简单的行李——一个登机箱和一个装着手提电脑的公文包,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冷的空气涌入,带着泥土解冻的味道。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座顶尖学府特有的、混杂着书卷气与青春躁动的氛围。与通远县那个安静甚至有些滞重的小城相比,这里充满了高速运转的活力和无限可能。他喜欢这种节奏。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赵潇旋打来的。陈长生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接通电话。

“长生!你到学校了吗?”电话那头传来赵潇旋清脆又带着点撒娇意味的声音,背景是女生宿舍特有的喧闹。

“刚到,正在宿舍开窗透气。你呢?到北工商了?”陈长生走到床边坐下,语气温和。

“到啦到啦!刚把箱子拖上来,累死我了!”赵潇旋抱怨着,但声音里满是雀跃,“我们宿舍楼暖气烧得可足了,热得我都要穿短袖了!你那边怎么样?”

“清华这边还好,没那么夸张。”陈长生笑了笑,“路上顺利吗?”

“顺利!就是地铁人超多!对了长生,”赵潇旋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期待,“这周末……你有空吗?我们是去梵悦108那边,还是就在海淀逛逛呀?”

“梵悦108”这几个字,让陈长生心头微微一暖。那是他在国贸商圈为她购置的公寓,是他们两人在北京的“家”。一个远离校园、完全私密、可以享受纯粹二人世界的地方。

“看你喜欢。”陈长生柔声道,“想去家里住,我们就过去。想在海淀玩,我就去北工商接你。生活助理我已经让她提前过去打扫准备好了,食材日用品都补充齐全了。”

“你总是安排得这么好……”赵潇旋的声音甜丝丝的,“那我想想啊……嗯,这周还是去家里吧!我想吃你……呃,想吃阿姨做的红烧排骨了!”她及时改口,带着一丝俏皮。

陈长生轻笑:“好,那就周末去梵悦108。周五下午我没课,我去北工商接你。”

“嗯!说定啦!”赵潇旋开心地应道,随即又想起什么,“对了,你这学期课表紧不紧?我们那个变态专业课老师又加了一堆参考书单,我看着就头大……”

“课表还好,能应付。参考书单发我看看,有些电子版我可能能找到。”陈长生自然地接话,仿佛这只是情侣间最普通的日常关心。

两人又聊了几句新学期的琐事,才依依不舍地挂了电话。放下手机,陈长生脸上还带着未褪的暖意。与赵潇旋的这种简单、直接的校园恋情,是他这场复杂梦境中一抹格外明亮的色彩。她不在清华,在北工商,虽然同在北京,但一个在海淀东边,一个在西边,见面确实需要特意安排时间。但正是这种“距离感”,让每一次相聚都显得格外珍贵。而梵悦108那个家,便是维系这份感情的重要纽带。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连接加密网络。刚登陆,林凡的加密邮件提示就跳了出来。他点开,内容简洁高效:

“老板,新学期好。

上海国金中心分公司装修已竣工,团队初步组建完成,运营方案已呈报,待您最终审定。

‘黑隼资本’监控简报:近期其在新加坡市场活动频繁,杠杆率有异常波动,疑似在建立新的空头头寸,目标尚不明确,已加强追踪。

何世礼先生秘书来电,询问您本周是否有空小聚。

您关注的几项前沿技术专利分析报告已整理完毕。

请指示。”

陈长生快速浏览,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思绪已从温馨的儿女情长切换到波澜云诡的商业世界。上海分公司的落成是长生资本布局华东的关键一步;“黑隼资本”的异动需要警惕;何世礼的邀约是维系京圈人脉的必要社交;技术专利则是未来投资的方向。

他略一思索,回复邮件:

“林凡:

上海方案我看过后邮件回复。团队核心成员简历发我。

持续监控‘黑隼’,重点分析其资金流向与可能关联方,有异常立即汇报。

回复何总,周四晚上我可安排时间,地点他定。

专利报告发我邮箱。

另,新学期开始,校内日常事务照旧,非重大事项不必请示。

陈长生”

回复完邮件,他关掉界面,打开清华的教务系统,查看自己新学期的课表。课程排得不算满,但都是经管学院的核心课程和几门他感兴趣的前沿选修课。他需要这层“清华学子”的身份作为掩护,也需要这些知识体系来更好地理解这个时代。对他而言,学业并非负担,而是一种必要的“充电”和观察窗口。

这时,宿舍门被推开,室友王明拖着个大箱子气喘吁吁地进来,见到陈长生,眼前一亮:“长生!你可算回来了!过年好啊!带啥好吃的没?”

“过年好,明哥。”陈长生笑着起身帮忙接过箱子,“家里带了点特产,在柜子里,自己拿。”

“够意思!”王明乐呵呵地开始翻柜子,一边絮叨着寒假的见闻。另一个室友李强也陆续回来,宿舍里顿时充满了年轻男生的喧闹气息。陈长生融入其中,应对自如,仿佛只是一个成绩优异、家境不错、性格稍显沉稳的普通大学生。无人能将他与那个在国贸顶层运筹帷幄、在上海滩挥斥方遒的“陈先生”联系起来。

这种身份的切换与隐藏,对他而言已是本能。

下午,他去系里报到,领取了新学期的教材。在去图书馆的路上,他经过熙熙攘攘的篮球场,看到生龙活虎的学生们在奔跑跳跃;经过自习室,看到不少学生已经埋首书海。这种蓬勃的朝气,让他感到一种真实的活力。

一切似乎都回到了熟悉的轨道。清华的学业,北工商的恋人,国贸的事业,三根主线清晰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当下生活的主体。通远县的那段插曲,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涟漪虽未完全平息,但湖面已逐渐恢复常态。不同的是,他的心底,因那场静默的补偿而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踏实与宁静。

傍晚,他独自在清芬园吃了晚饭,然后散步回到宿舍。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清华园笼罩在一片宁静的学术氛围中。他站在窗前,望着远处图书馆通明的灯火,心中澄澈。

新学期开始了。京华之地,风云再起。而他,已做好准备,继续在这梦境与现实交织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三地同心,目标明确,前路虽充满挑战,却也充满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