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早春,寒意未消,但风中已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湿润与暖意。寒假结束,清华园重新被青春的喧嚣与活力填满。自行车铃声、行李箱轮子的滚动声、久别重逢的欢声笑语,交织在古老的校园里,驱散了冬日的沉寂。
陈长生比大多数学生提前几天返校。国贸顶层的办公室内,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光洁如镜的地板上。他站在窗前,俯瞰着下方如同玩具模型般缓缓移动的车流,眼神平静。通远县的一切,仿佛已是上个世纪的一场旧梦,被京城的喧嚣与繁忙迅速冲淡、覆盖。
“老板,这是北师大‘晨曦基金’本学期的首批拨款明细和受助学生确认函。”林凡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一如既往的沉稳干练。他递过来一份薄薄的文件夹。
陈长生转过身,接过文件,却没有立刻翻开。他走到沙发旁坐下,端起林凡早已泡好的明前龙井,呷了一口,茶香清冽。
“苏青禾同学的情况如何?”他放下茶杯,语气平淡地问道,如同询问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项目进展。
“一切顺利。”林凡站在一旁,汇报道,“根据北师大反馈,本学期学费、住宿费已通过基金渠道全额支付。每月生活补助也已按时发放至其校园卡账户。此外,基金设立的‘学术激励金’也已到位,只要她保持专业前10%的成绩,每学期可获得一笔额外奖励。目前看来,她的学习生活没有任何经济压力。”
陈长生微微颔首,目光落在文件夹的封面上,指尖轻轻划过“晨曦基金”四个字。他没有翻开去看具体数字,那些冰冷的款项对他而言毫无意义。他关心的,是那个名字背后的人,是否真的因此获得了安宁与向上的力量。
“她最近怎么样?”他抬起眼,看向林凡,问得更具体了些。
林凡似乎早有准备,答道:“根据基金委托的校方辅导员侧面了解,苏青禾同学本学期状态很好。学习非常刻苦,经常泡在图书馆。性格似乎也比上学期开朗了一些,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没有发现任何因经济问题带来的困扰。”
“嗯。”陈长生轻轻应了一声,将文件夹合上,递还给林凡,“按计划执行即可,不必额外关注。”
“明白。”林凡接过文件,不再多言,悄然退出了办公室。
房间里重归寂静。陈长生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京城的天空是灰蓝色的,远处的高楼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林凡的汇报简洁客观,却在他心中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的画面:在北师大那个绿树成荫的校园里,那个叫苏青禾的女孩,正抱着书本,穿梭在教室与图书馆之间,脸上不再有为生计发愁的阴霾,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期待。她或许会偶尔想起寒假家乡那场莫名化解的危机和从天而降的资助,心中充满感激与疑惑,但绝不会想到,这一切的源头,远在几十公里外这间可以俯瞰全城的办公室里。
这就够了。
他成功地扮演了一个匿名的、无形的守护者角色。如同春雨,润物无声。这份跨越梦境的补偿,正在以一种最理想的方式悄然进行着。它没有打扰她的生活,没有挟恩图报,只是默默地为她扫清了前路的障碍,让她可以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静水流深”般的效果,正是他所期望的。内心那份因现实亏欠而产生的躁动,在此刻得到了深深的抚慰,化为一种安稳的平静。
处理完这件最记挂的“私事”,陈长生的注意力迅速切换回他明面上广阔的世界。
下午,他回到清华紫荆公寓。推开宿舍门,熟悉的淡淡书香和阳光味道扑面而来。舍友们还没全到,只有先回来的王明正在收拾行李,见到他,热情地打招呼:“长生回来啦!过年怎么样?”
“挺好,家里一切都好。”陈长生笑着回应,笑容温和自然,带着大学生应有的朝气,完全看不出几个小时前他还在一间顶级办公室里运筹帷幄。他熟练地整理着自己的书桌床铺,将带来的几本新书放好。这种简单纯粹的校园生活,对他而言,是一种珍贵的调剂和掩护。
刚收拾停当,手机响了,是赵潇旋打来的。
“长生!你到学校了吗?”电话那头传来她清脆悦耳、带着一丝撒娇意味的声音,背景音是女生宿舍特有的喧闹。
“到了,刚收拾完。你呢?”
“我也到啦!晚上一起吃饭?我想死你啦!”她的语气毫不掩饰的想念和喜悦。
“好,想吃什么?我订地方。”陈长生的声音不自觉地柔和下来,嘴角扬起真实的弧度。
“嗯……我想想!一会儿见面说!我先收拾东西,mua~”伴随着一个轻快的吻声,电话挂断了。
听着电话里的忙音,陈长生脸上笑意未褪。对赵潇旋的感情,是明亮而炽热的,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直接。这与对苏青禾那份深沉、复杂、带着补偿意味的情感截然不同。前者是鲜活的现在,是触手可及的温暖;后者是梦中对过去的祭奠与偿还,是一份深藏心底的责任。两者并行不悖,让他的心绪更加坦然。仿佛妥善安置了“过去”,才能更轻盈、更专注地拥抱“现在”。
傍晚,他准时出现在约好的餐厅。赵潇旋穿着一件鹅黄色的毛衣,像一只快乐的蝴蝶般扑过来,自然地挽住他的胳膊,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寒假的趣事和对新学期的憧憬。陈长生耐心地听着,适时地回应,看着她明媚的笑脸,心中充满了真实的满足感。校园恋情的纯粹与美好,是他这场宏大梦境中不可或缺的温暖色彩。
与此同时,他并未放松对“长生资本”的掌控。笔记本电脑上,加密邮箱里不断有新的简报涌入。林凡汇报着对“黑隼资本”最新动向的监控情况;上海分公司筹备组发来了选址的最终方案待批;何世礼发来了关于某个新兴科技领域投资沙龙的邀请函;周建国则询问他对一份东南亚能源市场分析报告的看法……
这些邮件,勾勒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商业帝国雏形,与校园的单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长生从容地处理着,思路清晰,决策果断。他早已习惯了在这种双重身份间无缝切换。学业、爱情、商业,如同三条并行的轨道,被他稳稳地驾驭着,向前飞驰。
夜深人静,宿舍里响起室友均匀的鼾声。陈长生躺在床上,并未立刻入睡。月光透过窗帘缝隙,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狭长的光斑。
他的思绪再次飘远,但不再是通远县的街巷,而是更宏观的布局。新学期的开始,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长生资本”需要进一步扩张版图,巩固根基;与赵潇旋的感情需要细心经营;学业也不能放松,这层身份是他重要的掩护。而苏青禾那边,既然一切已步入正轨,便只需静观其变,让“晨曦基金”如涓涓细流般持续滋养即可。
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某种有序的“常态”之中。通远县的经历,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深刻的涟漪,但湖水终将恢复平静。不同的是,湖底深处,已然沉淀了那块石子的重量。
他翻了个身,闭上眼睛。
梦,还在继续。生活的河流,表面静水流深,底下却暗流涌动,承载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向着未知的前方,平稳而坚定地流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