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679章 蜀地王爷萧纪: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后连金囊都救不了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79章 蜀地王爷萧纪: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后连金囊都救不了命

南北朝那阵子的王爷们,有的靠脑子赢天下,有的靠运气混日子,还有的像武陵王萧纪这样,拿着一手好牌,愣是把自己玩成了“历史反面教材”。就说他带兵东下这事儿,从一开始的“气势汹汹”,到最后被人追着砍,连金银珠宝都换不来一条活路,说起来都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萧纪当初被儿子萧圆照忽悠着出兵,满脑子都是“拿下梁朝江山”的美梦,可刚走到巴东,就听说侯景早就被平定了——这消息跟一盆冷水似的,当场就把他浇懵了。他站在军营里,看着远处的江水,心里直打鼓:“坏了,这趟出来怕是闹错了!”悔意跟野草似的往上冒,琢磨着要不干脆掉头回去,至少蜀地还是自己的地盘。

可他手下的将士们比他还急,天天盼着回家。江州刺史王开业实在看不下去,找了个机会劝他:“王爷,咱们现在最该做的是回救蜀地!您想啊,咱们出来这么久,蜀地肯定空虚,要是被别人占了,咱们连退路都没了!先回去稳住地盘,以后再做打算也不迟啊!”

这话本来在理,可萧圆照那伙人早就被“夺权”的念头冲昏了头,当场就跳出来反对:“不行!咱们都走到这儿了,怎么能半途而废?再说了,回去了岂不是让人笑话?”萧纪本来就没什么主见,被儿子这么一撺掇,又把“悔意”抛到了脑后,还撂下一句狠话:“谁再敢劝我回去,就别怪我不客气,直接砍了!”这下没人敢说话了,将士们心里虽有不满,也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往前走。

等萧纪的大军到了西陵,看着江面上的战船和岸边的营垒,心里又有点飘了——毕竟自己带的兵多,军势看着挺盛,觉得拿下西陵不过是早晚的事。可他没料到,梁元帝萧绎早就安排好了后手,让陆法和在峡口两岸筑了城,还往江里扔石头填江,更绝的是,用好几条粗铁锁把江面拦了个严实,活像给长江装了道“防盗门”,就是不让萧纪的船过去。

萧绎这边还嫌不够,干脆把监狱里的任约、谢答仁给放了出来。这俩人本来是犯了错被关着,一听有机会戴罪立功,当场拍着胸脯保证:“陛下放心,咱们肯定把萧纪拦在西陵,让他一步都过不去!”俩人带着狱里出来的弟兄,气势汹汹地赶到峡口,跟陆法和汇合,把防线守得跟铜墙铁壁似的。

萧纪这边打了好几天,别说突破防线了,连峡口的边都没摸着,将士们死伤不少,士气越来越低。更糟的是,他又听说西魏的军队已经打进了蜀地,成都现在孤立无援,随时可能被攻破——这可是他的老巢啊!萧纪这下真慌了,赶紧派乐奉业去江陵找萧绎求和,想先停战回去救蜀地。

可萧纪千算万算,没算到乐奉业是个“卖主求荣”的主儿。乐奉业到了江陵,压根没提求和的事,反而跟萧绎说:“陛下,您不知道,萧纪的军队现在缺粮缺得厉害,好多士兵都饿死了,队伍早就散了架,您根本不用怕他!”萧绎一听,本来还犹豫要不要答应求和,这下彻底放心了,当场就拒绝了萧纪的请求,还下令让前线加紧进攻。

萧纪这边左等右等,没等来求和的消息,倒等来前线更吃紧的战报。其实他手里不缺钱,随军带了好多金银锦罽,堆得跟小山似的,可他偏偏是个“铁公鸡”,死活不肯赏给将士们。有将领劝他:“王爷,现在将士们都快撑不住了,您赏点钱物,鼓舞鼓舞士气啊!”萧纪却皱着眉摇头:“这些都是我的宝贝,怎么能随便给人?”

将士们本来就没心思打仗,再一看萧纪这副吝啬样,心里更凉了——跟着这样的王爷,别说建功立业了,能不能活着回去都难说!没过多久,士兵们就开始偷偷逃跑,有的甚至直接投降了梁军。萧纪的大军就像一盘散沙,风一吹就垮了,最后彻底溃败,他自己也只能带着少数亲信仓皇逃跑。

梁军这边的游击将军樊猛,早就盯上了萧纪,带着人一路追了上去。萧纪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眼看就要被追上,突然想起自己怀里还有个金囊——里面装的都是金子。他赶紧把金囊掏出来,递给樊猛,陪着笑脸说:“将军,这金子您拿着,求您放我一马,我想见萧绎陛下一面,有话跟他说!”

樊猛看着金囊,冷笑一声:“你现在才想起给金子?早干嘛去了?陛下说了,要取你的人头,我可不敢违抗命令!”说完,手起刀落,萧纪就这么死在了逃跑的路上,到最后,他那些宝贝金银,也没能救他一命。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里写萧纪之死,着重提了他“吝财而亡”的教训。萧纪本有回蜀的机会,却因听信谗言而放弃;本有金银可鼓舞士气,却因吝啬而失人心;本有求和的可能,却因所托非人而失败。乱世之中,君主的决断、胸襟与用人之道,往往决定了自己的命运。萧纪既无决断之明,又无容人之量,更无慷慨之心,兵败被杀,实属必然。

作者说

萧纪这事儿,往深了想其实是“人性弱点的集中爆发”。他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可每次都选了最错的路:被儿子忽悠时,缺了“核实信息”的理智;将士劝他回蜀时,少了“正视现实”的勇气;手里有金银却不赏赐时,暴露了“自私吝啬”的本性。其实咱们生活里也常有类似的情况,比如手里握着资源却不懂分享,听了别人的话却不辨真假,最后把自己逼到两难的境地。萧纪的悲剧提醒我们:越是关键时刻,越要稳住心神,别被贪心、固执和吝啬绊住脚,不然再好的牌,也会被自己打烂。

本章金句

手里的资源再丰厚,若不懂取舍与分享,最终只会变成困住自己的枷锁。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萧纪,在得知侯景已平、蜀地告急时,除了求和,你会选择用什么办法挽回局面?是果断回救蜀地,还是用其他方式安抚将士、突破防线?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