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641章 北魏节闵帝:装哑八年当皇帝,刚上任就敢“硬刚”权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1章 北魏节闵帝:装哑八年当皇帝,刚上任就敢“硬刚”权臣

北魏末年的朝堂,乱得像一锅煮糊的粥——孝庄帝刚被尔朱氏囚禁,一群权臣就忙着“换老板”。尔朱世隆这群人,看着手里扶起来的长广王,越看越不顺眼:这主儿不仅跟皇族嫡系差着八竿子远,还没半点威望,出去跟人说“这是咱们新立的皇帝”,都觉得没面子。于是,他们开始在皇族里扒拉,想找个“看起来像回事”的人当新傀儡。

这一扒拉,还真扒拉出个人——广陵王元恭。这位元恭是元羽的儿子,早年间因为元乂专权,怕惹祸上身,干脆装起了哑巴,躲在佛寺里当“沉默居士”,后来还被人囚禁过一阵子,放出来后依旧“惜字如金”。按说一个哑巴怎么能当皇帝?可在尔朱世隆眼里,“哑巴”反倒是个优点:好控制,不会瞎指挥。

这时候,关西大行台郎中薛孝通给尔朱天光递了个话:“大人,元恭这人行啊!他是正经皇族,又装哑这么多年,外人都觉得他老实,立他当皇帝,既能堵住天下人的嘴,咱们也方便做事。”尔朱天光一听,觉得这主意靠谱,赶紧找尔朱世隆等人商量,几人一拍即合,立马派尔朱彦伯去“请”元恭。

尔朱彦伯找到元恭时,心里还犯嘀咕:这主儿要是真哑,难道还能靠比划当皇帝?没成想,他刚把“想立您当皇帝”的意思说明白,元恭突然开口了,就说了四个字:“天何言哉!”——这话出自《论语》,意思是“上天又说过什么呢”,既显得有文化,又带着点“顺应天意”的味道。尔朱彦伯当场愣住:好家伙,这哪是哑巴?这是“扮猪吃老虎”啊!

这边元恭松了口,那边长广王就惨了。尔朱世隆等人直接把他架到跟前,逼着他签禅让文告。长广王心里委屈也没辙,谁让自己没势力呢,只能捏着鼻子画了押。元恭呢,还走了套“三辞三让”的流程,假装“我不行,你们找别人吧”,最后才“勉为其难”地即位,改年号为普泰。刚上任,他就亲自起草赦文,一笔好字加上条理清晰的内容,让满朝文武都傻了眼——这装哑八年的王爷,不仅会说话,还这么有本事!朝廷内外都盼着:这下总算来了个贤君,天下该太平了吧?

可太平日子还没盼来,尔朱世隆就先搞了个事——他想把尔朱荣的神位请进北魏皇室宗庙,让尔朱荣享受“配飨”的待遇(也就是跟先帝们一起接受祭祀)。这事一提出来,司直刘季明就跳出来反对,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尔朱荣配飨?他配吗?对宣武帝没立过功,还杀了孝明帝的母亲,后来又对孝庄帝不忠,哪条够格跟先帝们并排?”

尔朱世隆气得脸都绿了,可刘季明说的是实话,他也没法硬给人安罪名,只能憋着火把这事压了压。但他没甘心,后来还是偷偷把尔朱荣的神位塞进了孝文帝的庙廷,还特意在首阳山给尔朱荣建了座庙。结果没几天,那庙就被一场大火烧了个精光,众人私下里都说:“这是上天都看不过去,降下的惩罚!”

尔朱世隆这边刚碰了钉子,又有人凑上来找不痛快——他想给史仵龙、阳文义封千户侯。这俩人是北魏的安东将军和平北将军,当初尔朱兆南下时,他们没放一箭就投降了,害得源子恭的部队也跟着望风而逃,尔朱兆才能顺利攻入洛阳。在尔朱世隆眼里,这俩人是“有功之臣”,可节闵帝不这么看。

面对尔朱世隆的请求,节闵帝直接怼了回去:“他们对您有功,对国家却是罪人!要是投降还能封官,那以后谁还会为国家打仗?这事不行!”不仅如此,尔朱仲远在滑台当差时,没跟朝廷打招呼就私自任命属下当西兖州刺史,节闵帝也没惯着,直接下诏书责问:“任命官员这么大的事,怎么敢先斩后奏?眼里还有没有朝廷?”接连两次“硬刚”权臣,让大家更看清了这位皇帝的脾气——他可不是好拿捏的软柿子。

不过节闵帝也不是只知道怼人,他还干了件挺暖心的事。之前尔朱天光灭了万俟丑奴,从战利品里捡了只波斯国进献的狮子,特意派人送到洛阳。节闵帝看到狮子被关在笼子里,无精打采的样子,心里不是滋味,下诏书说:“禽兽也有天性,关着它们太可怜了,送回波斯国去吧。”

可送狮子的使者犯了难——从洛阳到波斯,路途遥远,一路上山高水险,还得带着这么个大家伙,根本走不到。没办法,使者只能在路上把狮子杀了,空着手回来复命。有关部门一看,这还得了,当即就弹劾使者“违抗圣旨”。节闵帝知道后,却摆了摆手说:“算了,他也是没办法,总不能因为一只野兽,就治人的罪吧?”一句话赦免了使者,也让朝臣们见识到他的仁厚。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记节闵帝之事,重在显其“智”与“节”。元恭装哑八年,非真愚笨,乃避祸之智;即位后拒赏叛臣、责权臣专擅,非好斗,乃守政之节;释狮子而赦使者,非纵容,乃怀仁之心。然其身处尔朱氏专权之世,纵有贤德,亦难逆天改命。尔朱世隆等人力图操控皇权,却屡遭抵制,足见“民心向贤”,非权臣所能强逆。而尔朱荣庙毁之兆,亦暗合“多行不义必自毙”之理,为后世戒。

作者说

节闵帝的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反差”——装哑八年的“隐形人”,一登基就成了敢跟权臣叫板的“硬骨头”,这种反差里藏着大智慧。他的“装哑”不是懦弱,而是在乱世里的“生存策略”:不说话,就不会说错话,不会被政敌抓住把柄,反而能安安稳稳地观察局势,等待时机。这像极了现实里那些“闷声干大事”的人,看似低调,实则在默默积蓄力量。

更值得琢磨的是他对“功过”的判断:史仵龙、阳文义在尔朱氏眼里是“功臣”,在他眼里却是“罪人”;释放狮子看似“小事”,却藏着对“生命平等”的尊重。这说明他心里有杆秤,不会被权臣的意志左右,也不会因身份高低而轻视生命。可遗憾的是,他生错了时代——在尔朱氏掌控兵权的背景下,再好的“理”也敌不过“刀”,他的贤德最终没能挽救北魏的颓势。但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守,反而让他的形象更鲜活:他不是完美的君主,却是乱世里难得的“清醒者”,用自己的方式守住了身为皇帝的底线。

本章金句

乱世中的清醒,是装哑避祸的隐忍,更是掌权后不丢底线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