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579章 南齐求生记:晋安王的“自保计划”为啥刚开局就凉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79章 南齐求生记:晋安王的“自保计划”为啥刚开局就凉了?

南齐永明末年的朝堂,跟被猫抓过的毛线团似的——乱糟糟。齐武帝刚走,新皇帝萧昭业年纪小,还爱瞎折腾,朝堂上的人要么忙着站队,要么想着怎么躲祸。这时候,远在雍州当刺史的晋安王萧子懋,心里跟揣了只兔子似的,天天坐不住。

萧子懋是武帝的第七个儿子,虽说平时没怎么掺和京城的事儿,但架不住“主幼国艰”这四个字吓人啊。他看着京城那边一会儿传“萧鸾又抓了谁”,一会儿说“哪个王爷被调走了”,越想越慌:“再这么下去,说不定哪天刀就架到我脖子上了!”

人一慌,就想找点“安全感”。萧子懋思来想去,觉得最靠谱的还是“手里有家伙”。于是他偷偷下了命令,让手下人在雍州的军营里加班加点造兵器——刀要磨得亮,枪要铸得沉,连弓箭的箭簇都得比平时多打几分铁。那阵子雍州的铁匠铺天天冒黑烟,打铁的声音能传到二里地外,不知情的老百姓还以为要打仗,家家户户都囤粮食。

可光有兵器还不行,得有会用兵器的人啊。萧子懋盯着地图琢磨,雍州旁边的襄阳,正好驻扎着征南大将军陈显达——这人是老将,打过不少仗,手下的兵也精锐。萧子懋眼睛一亮:“要是能把陈显达拉过来,让他当我的将领,我这不就有靠山了?”

说干就干,萧子懋让人给陈显达带了句话,意思是“如今朝廷不稳,我想请将军过来帮我,咱们一起保全自己,以后少不了你的好处”。这话听着客气,实则藏着“胁迫”的意思——雍州和襄阳离得近,萧子懋手里又在造兵器,明摆着是“你不来,我可能就自己找上门了”。

可陈显达是谁?那是从战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老狐狸,啥风浪没见过?他一接到消息,心里就犯了嘀咕:“晋安王这小子,年纪不大,野心倒不小。现在京城局势不明,我要是跟他绑在一起,万一他输了,我不也得跟着掉脑袋?”

陈显达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赶紧琢磨着怎么“溜”。他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第二天就对外宣称自己“得了急病”,还特意让人抬着药罐子在营里晃悠,咳嗽声隔着帐篷都能听见。紧接着,他又给朝廷递了份奏折,说“臣身体实在不行,没法再守襄阳,恳请陛下让臣回京城养病”。

那时候朝廷掌权的是萧鸾,萧鸾正盯着各地的将领呢,一看陈显达主动要求回京城,心里乐了——这老小子识时务啊!立马就准了陈显达的请求。陈显达接到批复,连行李都没怎么收拾,当天就带着几个亲信,坐着马车一溜烟往京城跑,生怕萧子懋反悔来拦他。

萧子懋这边还等着陈显达“乖乖来投”呢,结果等来的是“陈将军病重离营”的消息。他派去的人回来报告说,陈显达的马车跑得比兔子还快,连营里的锅都没带走。萧子懋愣在原地,手里的茶杯差点掉地上:“这老狐狸,居然跑了?”

没了陈显达这员大将,萧子懋手里的兵器瞬间就成了“摆设”——总不能让他自己提着刀上吧?雍州的官员们也看出苗头不对,私下里都劝萧子懋:“王爷,现在雍州人心惶惶,咱们再待在这儿,万一被人盯上就麻烦了,不如赶紧换个地方。”

萧子懋思来想去,也没别的办法,只好放弃雍州,带着亲信和刚造好的一部分兵器,往寻阳方向走。一路上,他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心里别提多憋屈了——本来想搞个“自保大计”,结果兵器造了一半,想拉拢的人跑了,最后还得灰溜溜地挪地方,活像个没偷着东西还被人发现的小偷。

到了寻阳,萧子懋才算暂时松了口气。可他不知道,这“暂时的安稳”也没持续多久。后来萧鸾彻底掌控了朝堂,开始清算各地的王爷,萧子懋最终还是没能逃过一劫。不过那都是后话了,单说他这次“谋自保”的操作,简直跟没搭好就塌了的积木似的,从头到尾透着一股“慌不择路”的滑稽。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里写这事儿的时候,司马光没少替萧子懋惋惜。他说萧子懋“徒有自保之心,而无审时度势之智”——想保全自己没错,但选的路子太笨了。偷偷造兵器本就容易引人怀疑,还想胁迫陈显达这种老谋深算的将领,简直是“以卵击石”。司马光还说,乱世之中,“勇而无谋者危,谋而无智者亡”,萧子懋既没看清陈显达的为人,也没摸透朝堂的局势,失败是早晚的事。

作者说

其实萧子懋的问题,不在于“想自保”,而在于“把自保当成了‘孤注一掷’,却没算清‘风险账’”。他以为“有兵器+有将领”就能高枕无忧,却忘了两个关键:一是陈显达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人家在官场混了几十年,早就把“明哲保身”刻进了骨子里,怎么可能陪着一个没根基的王爷冒险?二是他的“小动作”太扎眼——造兵器动静那么大,又主动拉拢邻州将领,这不等于在自己脑门上贴“我有问题”吗?

换个角度想,这事儿倒有点像咱们生活里的“应急准备”:比如有人怕失业,就盲目报了一堆培训班,却没搞清楚自己到底需要啥技能;有人怕生病,就囤了一屋子药,却没学会基本的健康管理。看似在“自保”,实则是“慌了神的瞎折腾”。真正的自保,不是“搞大动作”,而是“先看清局势,再找对路子”——就像陈显达,知道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忍,反而能在乱世里保住自己。

本章金句

慌不择路的“自保”,往往比危险本身更能把人推向绝境。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选择?要是你是萧子懋,知道陈显达可能不答应,还会硬着头皮拉拢他吗?要是你是陈显达,面对萧子懋的“邀请”,除了装病跑路,还有别的办法吗?欢迎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