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568章 南齐皇室趣闻:王爷们的“作死”日常与皇帝的无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8章 南齐皇室趣闻:王爷们的“作死”日常与皇帝的无奈

南齐的皇室圈子,说好听点是“龙子龙孙聚会”,说难听点就是“大型家庭矛盾现场”。尤其是太祖萧道成临终前,还特意拉着儿子齐武帝萧赜的手,千叮万嘱:“你弟弟长沙王萧晃,性子野爱舞刀弄枪,你可得把他留在身边看着,要么就放去近点的封地,别让他瞎折腾。”

结果太祖刚闭眼,萧晃就把“别瞎折腾”四个字抛到九霄云外了。他当时在南徐州当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军区司令,天天不琢磨怎么管地方,净研究怎么把兵器往自己府里搬。后来朝廷调他回建康,他倒好,直接跟搬家似的,私藏了几百件刀枪剑戟,装了好几车往京城运。这事儿要是放现在,相当于公务员离任时偷偷把单位的公章、电脑全拉回家,不被查才怪。

果不其然,车队刚到建康城门,就被负责稽查的禁司逮了个正着。禁司的人掀开布帘一看,好家伙,刀光剑影闪得人睁不开眼,当场就把车队扣了,快马加鞭把消息捅到了齐武帝那儿。齐武帝一听就炸了,拍着龙椅骂:“好你个萧晃!父皇临终前怎么跟我说的?你倒好,敢私藏兵器回京城,是想造反还是想当山大王?”当即就下令把萧晃抓来,准备按律法治罪——搁当时,私藏兵器可是大罪,弄不好得掉脑袋。

眼看萧晃要小命不保,豫章王萧嶷急得直跺脚。萧嶷是齐武帝的弟弟,平时最会和稀泥,赶紧跑到皇宫里,“扑通”一声就跪在齐武帝面前,磕得头都快破了:“陛下,弟弟知道萧晃有错,但他也是一时糊涂!您想想,父皇刚走没多久,要是现在杀了弟弟,传出去人家该说您容不下宗室了!再说萧晃虽然爱武,但没真造反的心思,您就饶他这一回吧!”

齐武帝本来就有点心软,被萧嶷这么一劝,气也消了大半。他看着地上跪着的弟弟,叹了口气:“罢了罢了,看在你的面子上,这次就饶了他。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以后别想再沾兵权,也别指望我再像以前那样疼他了!”就这么着,萧晃捡回一条小命,却彻底失了宠,往后在京城就跟个透明人似的,再也没机会参与朝政——这叫啥?不作死就不会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边萧晃刚消停,另一个王爷又开始“作妖”了,他就是武陵王萧晔。萧晔这人,跟萧晃是两个极端:萧晃爱舞刀弄枪,萧晔却满肚子才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特别会聊天,按说应该很讨齐武帝喜欢。可坏就坏在他性子太直,说话跟没装过滤网似的,还爱耍小脾气,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商不在线”。

有一回,齐武帝在宫里设宴,请宗室子弟喝酒。酒过三巡,齐武帝喝得有点上头,看见萧晔衣服上沾了点肉汁,就开玩笑说:“晔弟啊,你看你这衣服,好好的貂皮大衣,都被肉汁弄脏了,可惜了这好料子。”这话要是换别人,肯定笑着说“陛下说笑了,臣这就去换一件”,可萧晔倒好,当时也喝多了,脑子一热就怼了回去:“陛下您只爱惜自己的羽毛(指贵重衣物),却疏远我们这些骨肉兄弟,这点肉汁算什么?”

这话一出口,满殿的人都惊呆了,连酒都醒了大半。齐武帝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心里直犯嘀咕:“我跟你开玩笑,你倒好,拐着弯说我不重视兄弟?”但毕竟是在宴会上,不好发作,只能强装笑脸,心里却把萧晔记恨上了。

萧晔不光说话直,花钱还没谱。他跟别的王爷不一样,别的王爷都想着怎么搜刮钱财、囤积家产,他却天天“散财童子”附体,只要有人来求他帮忙,不管认识不认识,他都掏腰包接济。时间一长,家里的积蓄全被他散光了,连自己的俸禄都不够花,有时候甚至得靠宫里赏赐才能过日子。

更有意思的是,他还在自己府里的后山上搞了个“行为艺术”——把后山命名为“首阳山”。熟悉历史的都知道,首阳山是伯夷、叔齐隐居的地方,这俩人因为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在山上。萧晔给后山起这名,明摆着是抱怨自己穷,跟齐武帝甩脸子:“你看我穷得都快跟伯夷、叔齐一样了,陛下你还不接济我?”

齐武帝知道这事儿后,更是哭笑不得:“我没亏待你啊,俸禄、赏赐一样没少,是你自己把钱散光了,还好意思抱怨穷?”打那以后,齐武帝对萧晔也没了好脸色,虽然没像对萧晃那样彻底冷落,但也不再让他参与重要的事儿。萧晔倒是无所谓,依旧天天喝酒、画画、接济别人,活脱脱一个“皇室非主流”。

就这样,南齐的两位王爷,一个因为“私藏兵器”差点掉脑袋,一个因为“说话怼皇帝+散财穷到哭”失了宠,把皇室的日子搅得鸡飞狗跳。齐武帝看着这俩弟弟,估计天天都在想:“父皇啊,您当初让我看着他们,可他们太能折腾了,我实在管不动啊!”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载南齐宗室事,多叹“兄弟失和,宗室不睦”。萧晃恃宠而骄,私载兵仗,是为“不遵国法”;萧晔疏悻直言,借“首阳”抒怨,是为“不察君心”。齐武帝虽有包容之心,却因一时之怒疏远兄弟,未能尽“兄友”之道。宗室本为国家根基,根基动摇,则国难安。观此二王,一因“武”犯忌,一因“直”招怨,皆因未能守“宗室之礼”,而齐武帝亦未善用“帝王之智”调和,此乃南齐宗室矛盾之根源也。

作者说

南齐这两位王爷的“作死”日常,放在今天看,其实是“职场情商”与“家庭关系”的双重翻车现场。萧晃犯的错,本质是“没搞懂自己的身份边界”——他以为自己是王爷,就能无视律法私藏兵器,却忘了“王爷”的身份首先是“臣子”,臣子就得守国法,这就像现在的公司高管,不能因为自己职位高就挪用公司资源,否则再牛也得栽跟头。

而萧晔的问题,则是“把家庭场合当个人秀场”——皇帝哥哥跟他开玩笑,是想拉近距离,他却借着酒劲吐槽“疏远骨肉”,把轻松的氛围搞得尴尬;自己花钱大手大脚导致贫穷,还借“首阳山”暗讽皇帝,这就像家里聚餐时,亲戚跟你开玩笑,你却怼人家“不关心你”,还抱怨自己穷,任谁听了都不舒服。

更有意思的是齐武帝的处理方式,他既没严惩萧晃,也没苛责萧晔,却用“冷处理”的方式疏远他们,这其实是“帝王权衡”的体现:一方面不想落“杀弟”的骂名,另一方面又想敲打宗室,维护皇权。但这种处理方式也留下了隐患——宗室矛盾没从根本上解决,反而让王爷们与皇帝离心离德,这也为后来南齐宗室互相残杀埋下了伏笔。

说到底,不管是古代的皇室,还是现在的家庭、职场,“边界感”和“情商”都很重要: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才能既不委屈自己,也不冒犯别人,这或许是南齐这两位王爷留给我们的另类启示。

本章金句

再亲近的关系,也经不起“越界的折腾”和“无滤镜的直爽”,懂分寸、知进退,才是相处的长久之道。

如果你是齐武帝,面对萧晔“陛下爱羽毛而疏骨肉”的吐槽,以及他借“首阳山”抱怨贫穷时,你会用什么方式回应,既维护自己的威严,又不让兄弟关系彻底闹僵?快让众人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晒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