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560章 萧道成的“篡位剧本”:从宋臣到齐帝的搞笑操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0章 萧道成的“篡位剧本”:从宋臣到齐帝的搞笑操作

公元479年的建康城,空气里都飘着“改朝换代”的味道——不是因为天灾人祸,而是因为一个叫萧道成的男人,正忙着给南朝宋“办退休手续”,顺便给自己弄个“开国皇帝”的新身份。说起来,萧道成这波操作,堪称古代“职场逆袭”的天花板,只不过他逆袭的不是部门经理,而是整个南朝刘宋国的最高职位。

早在几年前,萧道成就靠着平定叛乱、搞定疯子皇帝刘昱,攒下了满满的“朝政积分”。到了479年,他觉得“火候差不多了”,第一步先搞“人事布局”——把自己的亲弟弟萧嶷派去当江州刺史,又把一堆心腹安插在京城禁军、地方重镇这些关键岗位上。这就好比开公司前,先把自家亲戚、发小都安排到财务、采购、安保这些核心部门,确保“关键时刻没人掉链子”。

搞定安插了“自己人”,萧道成开始给自己“加戏”——古代篡位讲究“名正言顺”,不能直接跳出来喊“我要当皇帝”,得一步步来,显得“是大家逼着我当的”。第一步,他让手下大臣上奏,请求封他为“齐公”,还得给“齐国”划定地盘,设置官署。宋顺帝才十岁,哪懂这些,只能乖乖盖章。第二步,没过多久,又有人上奏“齐公功劳太大,齐公不够档次,得封齐王”,还得加上“九锡之礼”——这可是古代权臣篡位的“标配套餐”,啥车马、衣服、兵器都按皇帝规格来,意思是“离当皇帝就差最后一步了”。

最搞笑的是“齐国”的官爵礼仪,几乎是照着南朝宋的皇宫抄作业:宋有尚书省,齐也设;宋有御史台,齐也立;连官员穿的衣服、行的礼节都一模一样。萧道成这波操作,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哪是建‘齐国’,分明是给宋朝‘换个招牌’!”可满朝文武要么是萧道成的人,要么怕掉脑袋,没人敢说半个“不”字。

终于到了“摊牌”的日子——禅位大典。按规矩,宋顺帝得亲手把传国玉玺交给萧道成,才算完成“权力交接”。可十岁的小皇帝哪见过这阵仗,一听说要把祖宗的江山拱手让人,当场就吓哭了,抱着宫里的佛龛底座不肯出来,最后干脆钻进了佛盖下面,想着“我躲起来,你们就找不到我了”。

结果负责“请”皇帝的是萧道成的心腹王敬则,这人是个粗人,哪跟小皇帝讲客气。他带着几个侍卫,在宫里翻箱倒柜找了半天,最后听见佛盖下面有哭声,一把掀开盖子,就看见顺帝缩在里面,眼泪鼻涕糊了一脸。王敬则也不管顺帝愿不愿意,半拉半抱地把他拽出来,往大殿里拖。顺帝一边哭一边喊:“我再也不要生在帝王家了!来世我就想当个老百姓,平平安安过一辈子!”这话听得旁边的老臣偷偷抹眼泪,可王敬则却不耐烦地说:“陛下别闹了,萧公不会亏待你的!”

好不容易把顺帝弄到大殿上,又出了个岔子——负责解玺绶(就是把玉玺从皇帝身上解下来)的侍中谢朏,是个出了名的“硬骨头”。他看着萧道成一群人,慢悠悠地说:“现在要登基的是齐王,他自己肯定有专门的侍中伺候,哪用得着我这个宋朝的侍中动手?”说完,他往旁边的椅子上一坐,还找了个枕头垫在脑袋后面,摆出一副“要杀要剐悉听尊便,解玺绶没门”的架势。

萧道成气得脸都绿了,可又不能在这时候杀人——毕竟禅位大典得“喜气洋洋”,杀了老臣传出去不好听。还好他早有准备,赶紧叫来了自己的亲信王俭。王俭是个“机灵鬼”,早就把流程背得滚瓜烂熟,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顺帝面前,三下五除二就把玺绶解了下来,双手捧着递给萧道成。萧道成接过玉玺的那一刻,殿外的鼓乐立刻响了起来,大臣们齐刷刷地跪下喊“吾皇万岁”,南朝宋就这么“被退休”了,南齐正式上线。

萧道成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毕竟刚抢了人家的江山,得给老百姓点好处,稳定一下人心;第二件事是改元“建元”,意思是“南齐的第一个年号,从这开始算”;第三件事是给宋顺帝封了个“汝阴王”,把他送到宫外的王府里软禁起来,表面上好吃好喝伺候着,实际上是怕他被人利用,搞出“复辟”的幺蛾子。

不过最讽刺的是,萧道成当年跟大臣们说“要好好对待宋室子孙”,结果没几个月,就派人把顺帝杀了——毕竟“前朝皇帝”这种存在,就像定时炸弹,留着总让人不放心。可怜顺帝到死都没实现“当老百姓”的愿望,反而成了萧道成“开国大业”的最后一块垫脚石。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里记载这段时,司马光特意点评:“萧道成乘宋室之衰,逐鹿中原,然其篡夺之术,虽循魏晋故辙,而于细节处见其急功近利——封公、封王、加九锡,数月之间一蹴而就,无复掩饰;待谢朏拒解玺绶,又不能容其节义,虽未加诛,亦见其器量之狭。至于宋顺帝‘愿来世不复生帝王家’之叹,尤为千古痛绝,足见篡弑之际,帝王之命不如匹夫。”意思是萧道成借着宋朝衰落的机会夺权,虽然走的是魏晋以来“禅让”的老路子,但吃相太急;面对谢朏的忠诚,他虽然没杀人,却也暴露了心胸不够宽广;而顺帝的那句哭诉,更是道尽了末代皇帝的悲哀,连普通人的平安都比不上。

作者说

这场“禅位大戏”,看着是萧道成“步步为营”,其实藏着古代权力游戏的“潜规则”:所谓“禅让”,从来不是“自愿交出权力”,而是“实力不够不得不交”。萧道成的每一步操作——安插亲信、加官进爵、搞禅位仪式,本质上都是在“给篡位穿西装”,让暴力夺权变得“斯文”一点。

但最有意思的不是萧道成的“操作”,而是每个人的“选择”:谢朏拒绝解玺绶,是选择“守节”,哪怕丢官也不妥协;王俭主动解玺绶,是选择“站队”,靠着卖主求荣换前程;宋顺帝躲在佛盖下,是选择“逃避”,可终究逃不过命运。这三种选择,放到今天也一样——职场上,你是坚守原则还是随波逐流?生活里,你是直面问题还是逃避现实?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每个选择,都会带你走向完全不同的人生。

更值得琢磨的是萧道成的“焦虑”:他明明已经掌控了一切,却还要搞“封公封王”的仪式,还要在乎谢朏的态度,本质上是怕“名不正言不顺”。这说明哪怕是最狠的权臣,也需要“道德遮羞布”——毕竟没人想被骂“乱臣贼子”。可遗憾的是,他最后还是杀了顺帝,把“遮羞布”撕了下来,也为后来南齐的短命埋下了伏笔——靠暴力夺权,终究也会被暴力推翻。

本章金句:“篡位的仪式再体面,也藏不住权力背后的冰冷;帝王家的荣华再耀眼,不如老百姓的平安更实在。”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选择?是像谢朏一样坚守气节,哪怕得罪新帝;还是像王俭一样顺势而为,抓住升官机会;又或者像宋顺帝一样,明知无力回天,却还想挣扎一下?快来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