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506章 北魏律法大改造:拓跋焘的"司法升级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06章 北魏律法大改造:拓跋焘的"司法升级包"

元嘉八年的冬天,北风跟刚被骂了一顿的小媳妇似的,在北魏都城平城的城墙根下呜呜咽咽地哭。皇宫里却暖和得很,世祖拓跋焘正把自己裹在狐裘里,看着底下一群大臣跟搁在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团团转。

我说诸位,拓跋焘清了清嗓子,金銮殿上的嗡嗡声立马停了,咱这律法是不是该整整了?昨儿个听太监说,城西王老五偷了邻居半袋小米,按旧律得判五岁刑。人家老婆子哭着说,等他出来,孙子都能打酱油了,这不是逼着人家家破人亡吗?

吏部尚书崔浩往前挪了挪,手里的笏板差点没攥住。这位爷是出了名的学霸,经史子集倒背如流,就是见了皇帝总跟老鼠见了猫。陛下圣明,他结结巴巴地说,旧律确实有些...呃...跟不上趟了。臣以为,是该给律法来个大换血。

换血?说得好!拓跋焘一拍大腿,狐裘上的毛都震下来好几根,就这么定了,崔浩,这事儿归你管!给我弄出套新律法来,既要让老百姓怕,又不能让他们恨,你明白不?

崔浩脑袋点得跟捣蒜似的,心里却直打鼓。这活儿可不是好干的,改轻了皇帝不满意,改重了老百姓要骂娘,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可圣命难违,他只能硬着头皮接了。

接下来的三个月,崔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连家都不回。他家那口子天天派人来送吃的,都被他挡在门外。告诉夫人,律法不改完,我就不姓张...哦不,不姓崔!结果弄得全城都知道,崔大人为了改律法,连自己姓啥都快忘了。

这天,崔浩终于揣着新律法草案进宫了。他眼窝深陷,胡子拉碴,活像个刚从山里逃出来的野人。拓跋焘见了差点没认出来,我说老崔,你这是咋了?被劫道了?

崔浩苦笑着把草案递上去,陛下,您瞧瞧这个。拓跋焘接过一看,眼睛立马亮了,哟,还真改了不少啊!这五岁刑、四岁刑都废了,改成加一年刑?有点意思。

是啊陛下,崔浩赶紧解释,您想啊,以前偷头牛就得判五年,老百姓觉得反正都是坐牢,不如干脆干票大的。现在改成累加,偷根针罚半年,偷头牛罚三年,这样他们就不敢往大了作了。

拓跋焘摸着下巴点头,有道理。那这个巫蛊者要背羖羊、抱狗沉深渊,又是咋回事?

崔浩咽了口唾沫,这不是为了震慑那些装神弄鬼的嘛。您想啊,让他们背着臊烘烘的公羊,抱着乱咬人的狗,一路哭哭啼啼走到河边,那场面多有教育意义。再说了,羖羊和狗都是土性,用它们镇邪,也符合阴阳五行的道理不是?

拓跋焘被逗乐了,你这老小子,还挺会琢磨。那九品官用官爵抵刑,又是啥讲究?

陛下您想啊,当官的寒窗苦读几十年,好不容易混个功名,要是因为点小事就丢了前程,多可惜。允许他们用官爵抵刑,既能让他们长记性,又能保留人才,这不两全其美嘛。崔浩说得眉飞色舞,唾沫星子差点溅到龙椅上。

拓跋焘赶紧往后躲了躲,行吧行吧,这个就依你。那妇人怀孕免刑,产后百日再判,这个想得挺周到啊。

那是自然,崔浩得意地说,妇道人家怀着孕,要是关大牢里有个三长两短,那可是一尸两命。等她们生完娃,养好了身子,再该咋判咋判,这样显得咱大魏朝廷有人情味不是?

拓跋焘连连点头,忽然看见最后一条,哎?宫阙左边挂登闻鼓,让有冤情的人敲?这主意不错啊,谁想出来的?

崔浩脸一红,是...是小女昨天跟我说,巷子里李婶被冤枉偷东西,哭着喊着没人理。我就想,要是宫里挂个大鼓,谁有冤情就去敲,陛下您听见了就能给他们做主,多好。

好!就这么定了!拓跋焘一拍桌子,崔浩啊崔浩,你这脑袋瓜还真不是白长的。这些新律法,就从明天开始施行!

第二天,新律法一公布,平城老百姓跟炸开锅似的议论开了。

听说了吗?以后偷东西不用坐那么久牢了!

可不是嘛,不过那巫蛊的刑罚也太吓人了,背着公羊抱狗沉河,想想都哆嗦。

我表哥是九品官,他说以后犯点小错不用丢乌纱帽了,这律法改得真地道。

最要紧的是那个登闻鼓,昨儿个王二麻子就去敲了,听说陛下真的召见他了!

要说这登闻鼓,可真是热闹。刚开始那几天,天天有人去敲,有说自家鸡被偷的,有说邻居吵着他睡觉的,甚至还有个老太太哭着说儿子不孝顺。拓跋焘刚开始还耐着性子听,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就让侍卫规定: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许敲鼓,不然就打五十大板。这才让宫门口清净了点。

有一回,一个叫张三的汉子敲了登闻鼓,说自己被冤枉偷了地主家的牛。拓跋焘让人一查,还真是冤枉的,原来是地主家的牛自己跑丢了。拓跋焘不光放了张三,还让地主赔了张三十两银子。张三拿着银子,逢人就说:陛下圣明啊!这登闻鼓真是咱老百姓的救命鼓!

不过也有不开心的人。城西有个巫婆,整天装神弄鬼骗钱,听说新律法对巫蛊管得严,吓得连夜卷铺盖跑了。还有些当官的,以前仗着官身胡作非为,现在知道官爵能抵刑,但抵一次降一级,也收敛了不少。

就这样,北魏的新律法施行了下去。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老百姓拍手称快的多,骂娘的少。崔浩也因为这事儿,成了平城街头巷尾都念叨的大能人。

司马光说

老夫编《资治通鉴》时,见北魏此番更定律令,不禁抚卷长叹。夫刑者,国之利器也,不可不慎。拓跋焘废重刑而从轻,许官爵抵罪,显仁政也;设登闻鼓以申冤,彰公义也。然巫蛊之刑,未免过酷,背羊抱犬沉渊,虽震慑邪祟,亦失之残忍。治国之道,在宽猛相济,刚柔并施,北魏此举,虽有瑕疵,亦不失为良法也。

作者说

拓跋焘这次律法改革,放在当时可算是相当的操作了。他像个精明的产品经理,既没把旧律法全盘否定,又针对性地做了升级。

最妙的是登闻鼓这招,简直是古代版的意见箱,还带实时反馈功能。这不仅给了老百姓申诉的渠道,更在无形中拉近了皇权和民间的距离。想想看,当一个普通百姓能通过敲鼓让皇帝听到自己的声音,他对这个国家的认同感肯定会大大增强。

用官爵抵刑看似是特权,其实暗藏深意。这相当于给官员设置了容错机制,鼓励他们敢做事、不怕犯错,同时又用降爵作为约束,不至于让特权泛滥。这种惩罚与保护并存的思路,即使放在今天也很有借鉴意义。

至于对孕妇的特殊规定,更是体现了律法的温度。它告诉我们,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要考虑到人情世故,给特殊群体留出空间。

本章金句

律法如尺,既要量清是非曲直,也要容得下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