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428章 山涛荐嵇绍:一场跨越恩怨的"职场推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8章 山涛荐嵇绍:一场跨越恩怨的"职场推荐"

西晋的官场,像个炖了太久的老汤,表面看着平静,底下全是料。吏部尚书山涛干了十多年,把这锅汤搅得明明白白——谁家有人才,哪个位置缺人,他心里跟揣着本活字典似的。但最让人叫绝的,是他敢推荐一个问题青年嵇绍,这事儿在当时传得比说书先生的段子还热闹。

一、山涛的职场推荐学

山涛这人当官,有个独门秘籍。每次朝廷有空缺,他不着急拍板,先在小本本上记上三五个合适的人选,有出身名门的,有寒门拔尖的,甚至还有几个戴过罪立功帽子的。然后揣着小本本去见晋武帝司马炎,先不说自己属意谁,只把每个人的优缺点摆出来,听皇帝话里话外的意思,最后才顺着话头推荐——既给足了皇帝面子,又能把真人才塞进去。

有回光禄勋的位置空了,山涛推荐了三个候选人:一个是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一个是能扛事的武将,还有个是曾经犯过点小错但办事特利索的。晋武帝嘟囔了句最近奏章总出错,山涛立马接话:那写文章的老李,校对公文从没出过岔子。就这么着,人选定了,皇帝还挺满意:还是山公懂朕。当时官场都管这叫山公启事,说他推荐的人,就像裁缝量体裁衣,总能恰到好处。其实说白了,还是山涛懂得看皇帝上司的需求,照单点菜,就这么简单!既满足了皇帝的需求,还让皇帝感觉决策权都在自己手上,山涛还及时给打瞌睡的自己递上了枕头。

但这招也不是没风险。有次他推荐一个曾经弹劾过自己的官员,下属偷偷劝他:大人,那家伙以前可没少给您使绊子。山涛呷了口茶说:他弹劾我是公事,我推荐他是因为他合适这位置,两码事。后来那人果然把差事办得漂亮,见了山涛还红着脸作揖:以前是我小肚鸡肠了。

二、嵇绍的职场心理阴影

山涛心里的潜力股名单里,一直躺着嵇绍的名字。可这名字有点扎眼——他爹是嵇康,当年因为跟司马昭不对付,被安了个言论放荡的罪名砍了头。虽说那会儿嵇绍还小,但罪臣之子的标签,像块补丁似的贴在他脑门上。

等嵇绍长到能当官的年纪,山涛揣着推荐信找上门时,小伙子正蹲在院子里劈柴,一看见山涛就往屋里躲。山涛一把拉住他:你躲啥?我又不是来抓你的。嵇绍低着头,手里的斧头还在冒汗:山大人,我爹的事您又不是不知道,我这种人,哪能当官啊?

山涛往石墩上一坐,指着院子里的树说:你看这树,春天发芽,冬天落叶,天变了它也跟着变,这才活了几十年。人咋就不能变一变?嵇绍梗着脖子:可别人看我的眼神,就像看......山涛打断他:别人看你是别人的事,你是嵇绍,不是嵇康的儿子。再说了,你爹当年是你爹,你现在是你,总不能让上一辈的云彩,老挡着你这辈的太阳吧?

嵇绍被说得直挠头,又憋出个理由:我怕干不好,给您丢人。山涛乐了:我推荐的是你的才学,又不是让你去当神仙。干不好再说干不好的,总比窝在家里劈一辈子柴强。说着从怀里掏出推荐信,你自己瞧,我写的是嵇绍贤明正直,有其父之风——这是风骨,不是罪名。

三、从劈柴少年到秘书丞

嵇绍拿着那封推荐信,跟捧着块烧红的烙铁似的,琢磨了三天三夜。第一天想:去了肯定被人戳脊梁骨。第二天想:山大人一把年纪,犯不着坑我。第三天清晨,他看见太阳从东边升起来,突然想通了:爹当年不就是因为活得太拧巴吗?我为啥不能换个活法?

去吏部报到那天,嵇绍特意穿了身洗得发白的旧袍子,结果一进门就被人指指点点。有个老吏凑过来:这不是嵇中散的儿子吗?怎么敢来当官?嵇绍刚想低头,突然想起山涛的话,腰杆一挺:我是来当秘书丞的嵇绍,不是来认亲的。

没想到这一挺,反倒把人镇住了。他干起活来是真不含糊,整理典籍时,别人糊弄着编个号就完了,他非要考证清楚每本书的来龙去脉;写公文时,字斟句酌,连标点符号都错不了。有回晋武帝抽查文书,翻到嵇绍整理的卷宗,惊讶地说:这字迹工整得像刀切似的,比我宫里的太监还仔细。

后来有人跟山涛嚼舌根:您推荐的嵇绍,风头快盖过您了。山涛捻着胡子笑:我推荐他,就是让他露风头的,难道是让他来给我端茶倒水?这话传到嵇绍耳朵里,他特意提着两壶好酒去谢山涛,山涛却不收:要谢就谢你自己——我只是推了你一把,路是你自己走的。

司马光说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到这段,估计会放下笔叹口气:山涛之举,可谓识大体矣!不以旧怨蔽人才,不因私嫌废公义,此乃真君子。嵇绍能听其言,弃前嫌而赴任,亦可见其明。乱世之中,最难的不是坚守原则,而是懂得变通——变通非无骨,乃为大道而行也。西晋多有门阀之见,山涛能破之,实属难得。

作者说

这事儿细想特有意思:山涛推荐嵇绍,看似是职场举荐,实则是给历史包袱松绑。嵇康当年非汤武而薄周孔,活得像块棱角分明的石头,结果被时代砸得粉碎;而嵇绍在山涛的点拨下,学会了在规则里跳舞——不是妥协,是换种方式让自己的光透出来。

最妙的是山涛的变通哲学。他不说你爹错了,也不说你该复仇,只说天地都在变,人也该变。这就像现在职场里,有人总拿我祖上曾阔过我家受过委屈当借口,却忘了自己脚下的路是新的。历史的恩怨像旧衣服,该洗的洗,该补的补,总穿在身上,走不动道。

嵇绍后来在八王之乱中,为了保护晋惠帝,身中数箭而死,成了史书里的忠臣。这说明他没丢嵇家的风骨,只是把风骨从跟世界对着干,变成了在世界里站着干。有时候,懂得弯腰的稻穗,比倔强的野草更有分量。

本章金句

能困住人的从不是过去的阴影,而是不肯向前挪的脚。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选择?是像嵇绍一样放下包袱接受推荐,还是像当年的嵇康一样坚守自己的节奏,又或者,你有什么办法既能保留初心,又能在现实里找到立足之地?欢迎留下您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