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372章 魏王曹操去世,王位交接大戏中贾逵如何帮曹丕"转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2章 魏王曹操去世,王位交接大戏中贾逵如何帮曹丕"转正"?

公元220年的洛阳城,空气里弥漫着比深秋更刺骨的寒意。一代枭雄曹操刚咽气,整个曹魏集团就像被戳破的气球,瞬间陷入老板走了谁当家的大型职场危机。这时候的曹丕,虽然明面上是太子候选人,但处境比试用期员工还尴尬——手握重兵的弟弟曹彰正带着大军往京城赶,那架势活像来抢年终奖的刺头同事,朝堂上的老狐狸们则个个揣着算盘,谁也不肯先表态。

要说这场权力交接大戏里最忙的人,非尚书陈矫莫属。这位老哥看着朝堂上哭哭啼啼装模作样的大臣,急得直拍大腿:都啥时候了还演悲情戏?再等下去公司都要被隔壁蜀汉和东吴收购了!他一把拉住急得团团转的曹丕,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即位流程表,硬是在一天之内搞定了祭天、宣读遗诏、百官朝拜等全套礼仪,效率堪比现代互联网公司的996项目组。

但真正让曹丕坐稳cEo位置的关键人物,当属时任谏议大夫的贾逵。这位老哥堪称三国时期的危机公关大师,面对曹操去世后的烂摊子,他的操作简直能写进《职场生存指南》。

曹操刚断气那会儿,宫里的宦官宫女乱成一锅粥,有人偷偷收拾金银细软准备跑路,有人忙着给曹彰通风报信,活像公司要破产时的混乱场面。贾逵一脚踏进灵堂,看着哭成一团的众人,当场拍案而起:哭啥哭?老板走了更得把活儿干好!他当即下令:立刻发丧!所有流程按规矩来,谁也别想搞小动作!这招堪称釜底抽薪,直接断了曹彰趁乱夺权的念想——就像公司突然宣布老板遗嘱已公证,让想浑水摸鱼的人瞬间没了借口。

这边丧礼刚安排妥当,城外又传来更棘手的消息:曹操当年收编的青州兵听说老领导没了,立马集体,拿着兵器在营地里嚷嚷着要回老家,甚至有人喊出不如投靠孙权的反动口号。这群老兵油子战斗力强悍,要是被曹彰拉拢过去,简直是给竞争对手送装备。

贾逵听到消息时正在喝安神茶,差点没把茶杯捏碎。他连夜召集后勤部门开会,拍板决定:开仓放粮!给青州兵发安家费!手下人急得直跺脚:这不合规矩啊!粮草得有皇帝批文...贾逵眼一瞪:现在规矩是保住公司要紧!这群人要是闹起来,咱们连喝西北风的规矩都没了!第二天,一车车粮食和布匹送到青州兵营,老兵们瞬间从暴动预备役公司忠诚粉,嘴里喊着贾大人英明,再也没人提跳槽的事。

就在贾逵忙得脚不沾地时,曹彰带着大军杀气腾腾地进了城。这位黄须儿一到灵堂,哭丧还没三分钟,就直愣愣地走到贾逵面前,活像查岗的部门主管:我爹的王印呢?拿来给我看看。那语气,仿佛王印是他爹留给他的祖传手表。

周围的大臣们吓得大气不敢出,生怕这俩人当场打起来。贾逵却像没看见对方腰间的佩剑,慢悠悠地整理了一下官服,用堪比辩论赛最佳辩手的气场回怼:国家早有储君,先王的印玺自有专人保管,轮得到你来问?这话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曹彰满脸通红。他本想借着问印玺的由头试探虚实,没想到被贾逵一句话堵得哑口无言,只能灰溜溜地收起抢班夺权的小算盘。

这场持续了数日的曹魏权力交接战,最终以曹丕顺利继位告终。后人复盘这场大戏时发现,贾逵的每一步操作都精准得像开了上帝视角:发丧稳定舆论、放粮安抚基层、硬刚野心家,环环相扣,把职场危机变成了个人能力秀。要是放在现在,绝对能拿个年度最佳危机处理奖。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里把贾逵夸成了一朵花,说他处变不惊,临危有节。在司马光看来,国家就像个大家庭,家长去世后最怕的就是兄弟阋墙。贾逵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既守住了规矩,又懂得变通——该讲原则时寸步不让,该灵活处理时绝不死板,这才让曹魏集团没在权力真空期散了架。

作者说

这场权力游戏里藏着个很有意思的职场逻辑:真正的高手从不赌运气,而是提前布局。贾逵看似临时起意的三个决策,其实都掐准了要害——发丧是抢占舆论高地,放粮是巩固基层支持,怼曹彰是明确权力边界。这就像现代职场中,想要晋升不仅要业绩过硬,更要懂得在关键时刻展现掌控力。而且贾逵最聪明的是不搞站队式效忠,而是站在公司利益的制高点上做事,这样既帮了曹丕,又没给自己留下结党营私的后遗症,这才是顶级打工人的生存智慧。

本章金句:真正的破局之道,从来不是坐等转机,而是在乱局中找到定盘星。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贾逵,面对曹彰索要王印的刁难和质问,你会怎么回答和选择?是当场硬刚,还是先假意周旋再找机会反击?智慧就在这一问一答之中,我们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