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358章 辽东斩袁:一场"送人头"的三国版"快递到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8章 辽东斩袁:一场"送人头"的三国版"快递到付"

建安十二年的秋天,北方草原的风刚带起凉意,袁尚、袁熙哥俩正骑着快马亡命天涯。身后曹操的追兵像催命符似的紧追不舍,身前是茫茫草原,这对曾经的河北富二代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流亡兄弟组合。带着身边仅剩的残兵败将,他们只能拉上辽东单于速仆丸,灰溜溜地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这大概是当时北方最后一个敢收留他们的安全屋了。

曹军大营里正吵得热火朝天。将领们围着刚从白狼山凯旋的曹操,七嘴八舌地建议:老板,咱赶紧乘胜追击啊!公孙康那小子窝藏袁尚兄弟,明显没把咱放眼里,正好一锅端了辽东!有人还拍着胸脯保证:现在咱士气正盛,兵强马壮,打辽东跟顺手摘个果子似的!

曹操却摇着酒杯慢悠悠地说:急啥?公孙康那小子精得跟猴似的,袁尚兄弟更是俩烫手山芋。咱就等着,过几天公孙康自个儿就会把他俩的脑袋送来,连运费都不用掏。将领们听得一脸懵,心说老板不会是打乌桓太累,脑子有点不清醒了吧?放着现成的战功不去拿,等着别人送人头?这操作也太玄乎了!

要说这公孙康,确实是三国里的算盘精。他爹公孙度当年在辽东搞独立王国,把地盘经营得跟铁桶似的。如今老爹去世,他接班当太守,最擅长的就是在各大势力间走钢丝。看着袁尚、袁熙带着残部找上门,公孙康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收留这俩货吧,怕曹操不高兴;把他们推出去吧,又怕这俩人背后使坏,万一曹操以后没来,自己还得被袁家记恨。

袁尚、袁熙也没闲着。这哥俩表面上对公孙康客客气气,暗地里却在密谋。袁尚偷偷对弟弟说:公孙康这小子年纪轻轻,咱不如找机会把他做了,夺了辽东的地盘,再招兵买马跟曹操抗衡!袁熙连连点头,俩人夜里还对着月亮歃血为盟,仿佛已经成了辽东的新主人,完全没意识到自己早已成了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九月的辽东已经飘起了霜花,曹操带着大军从柳城慢悠悠地往回走,一路上还顺便收编了不少乌桓降兵,活脱脱像支旅游凯旋团。消息传到辽东,公孙康更坐不住了——曹操这是啥意思?不打也不撤,莫非在等自己表态?他看着整天在府里指手画脚的袁尚兄弟,心里的天平渐渐倾斜:留着这俩野心家,迟早是祸害!

某天清晨,公孙康突然派人请袁尚、袁熙到府中赴宴,说是要商量共抗曹操的大计。袁尚兄弟以为机会来了,美滋滋地换上新衣服,带着几个亲信就去了。刚进公孙府的大门,就觉得气氛不对——院子里的侍卫一个个眼神不善,手里的刀鞘锃亮,比宴会上的酒杯还显眼。

俩人刚走到马厩附近(公孙康故意选了这个偏僻地方),还没来得及问宴席咋设在这儿,就听公孙康一声令下:动手!埋伏在马厩里的精兵跟从地里冒出来似的,瞬间把他们围了个水泄不通。袁尚还想挣扎,刚拔出一半的剑就被人一脚踹飞,袁熙吓得腿一软直接瘫在地上,嘴里念叨着别杀我,哪还有半点当年的公子哥气派。

没等这哥俩反应过来,刀光一闪,两颗人头就被麻利地砍了下来。公孙康让人把首级装进精致的木盒,还附上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大意是曹老板您看,这俩祸害我帮您解决了,以后我辽东还是跟您混。然后派快马加急送往曹操军营,堪称三国时期最及时的快递到付服务。

这边曹操还在军帐里喝着小酒,忽然就收到了这份。他拿着木盒对将领们哈哈大笑:咋样?我说过不用出兵吧!将领们这才恍然大悟,纷纷佩服老板的神机妙算。有人好奇地问:您咋知道公孙康肯定会杀他们?曹操抿了口酒解释:公孙康怕咱打他,又怕袁家抢他地盘,这时候咱越按兵不动,他越得找机会表忠心。袁尚兄弟还想算计别人,最后把自个儿算进去了!

消息传到许都,满朝文武都惊了:打都没打,就把俩心腹大患解决了?这操作也太秀了!其实曹操心里跟明镜似的:公孙康需要的是安全感,而袁家兄弟能给他的只有危机感不打的压力逼他做选择,比十万大军还管用。这就好比猫盯着老鼠洞,不用真扑上去,老鼠自个儿就会慌不择路。

最搞笑的是速仆丸,这哥们本来跟着袁家兄弟混,看到首级被送走,吓得连夜带着部众跑路,结果半路上被曹军的巡逻队抓了个正着,成了这场人头快递的附赠战利品。估计他到死都没明白:自己明明是来帮忙的,咋最后成了买一送一的赠品?

袁尚、袁熙这对作死兄弟,从河北跑到辽东,一路上坑完袁绍旧部坑乌桓,最后把自己坑成了投名状。他们大概永远不懂: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阴谋诡计就像纸糊的盾牌,看着唬人,一戳就破。而公孙康用这两颗人头,不仅保住了辽东的地盘,还在曹操那里刷足了存在感,堪称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典范。

这场没流血的,成了三国史上的经典案例。不费一兵一卒,靠心理战解决问题,曹操这手隔山打牛的功夫,属实把权谋玩明白了。

司马光说

兵不血刃而平大患,此非侥幸,乃曹操深识人心之故也。公孙康有自固之谋,袁尚怀篡夺之志,二者势不相容。操缓兵以示不迫,使其内疑自生;静以待变,令其自相鱼肉。所谓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非独恃力,更在度势。观此一役,可见权谋之妙,不在征伐之烈,而在洞察之明也。

作者说

这大概是三国里最省事儿的胜仗了——不用列阵,不用厮杀,连军费都省了,靠心理博弈就解决了问题。袁尚兄弟就像两只蹦跶的蚂蚱,总觉得能蹦到别人地盘上当老大,却没看清自己早成了别人权衡利弊的筹码。公孙康的选择看似无情,实则是乱世中最现实的生存法则。而曹操最牛的地方在于:他不光会用刀,更会用——等对手犯错,等局势明朗,等那颗该掉的人头自己送上门。这告诉我们:有时候比更有力量,看懂人心比握紧拳头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