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海洋净化计划收官的那天,龙国重建基地的码头格外热闹。林野刚接过“全球海洋守护勋章”,就被一个熟悉的身影拽住了衣角——是小石头,那个在渤海油污清理时被他们救下的孤儿,如今已经长成半大少年,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林队,警察叔叔说……找到我爸妈了。”小石头的声音带着颤抖,眼眶通红。dNA比对结果显示,他的父母是当年参与南海石油平台建设的工程师,在一次小型异化事故中失联,这些年一直在被临时安置的海岛社区生活。认亲现场,当穿着褪色工装的夫妇扑过来抱住小石头时,苏晓悄悄抹了泪,林野则拍了拍少年的肩膀,把空间留给这重逢的一家人。小石头回头朝他们挥手,手里还握着苏晓送他的那支海洋生物标本笔。

三个月后的渤海湾畔,一场简单却温馨的婚礼正在举行。苏晓穿着改良的中式礼服,裙摆上绣着淡蓝色的海草纹样,那是陈默用监测卫星拍下的珊瑚礁图案定制的。林野一身笔挺的制服,胸前别着那枚守护勋章,在亲友的掌声中牵起苏晓的手。“以后的海,我们一起守。”他轻声说。苏晓笑着点头,手里的捧花是老沙特意从曹妃甸海草床旁采来的野生雏菊,用渔网线简单捆扎,倒别有一番质朴的浪漫。

婚礼后的聚餐上,老沙身边多了位温婉的女士,是基地食堂的张阿姨,当年深潜舱抢修最紧张时,总给他们留着热乎的姜汤。“老张的手太巧了,这海菜包子比我妈做的还香。”老沙挠着后脑勺笑,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张阿姨嗔怪地拍了下他的胳膊,递过一个保温盒:“给你们带的,路上吃。”众人哄笑起来,林野趁机起哄,要老沙赶紧把“第二春”的喜事办了。

角落里,陈默正对着手机屏幕傻笑,屏幕里是欧盟海洋监测中心的研究员莉娜,两人在共同搭建智能监测网络时相识,常常为了一个数据模型争论到深夜。“莉娜说下周来中国,想看看我们的海草床修复区。”陈默的耳朵微红,手里还拿着准备送给她的礼物——一枚用废弃监测仪零件打磨的海星胸针。苏晓凑过去打趣:“上次是谁说研究比恋爱重要来着?”陈默慌忙收起手机,耳根更红了。

半年后,林野和苏晓搬进了基地附近的海景小屋,窗台上摆着小石头寄来的海岛贝壳,每枚都刻着日期,记录着他的新生活。老沙和张阿姨领了证,婚礼办在渔村里,村民们敲锣打鼓,把两人拥到海边撒了把祈福的海盐。陈默则带着莉娜去了北极,在磷虾群洄游的海域,用监测设备拍下了两人牵手的剪影,背景是湛蓝的冰川与跳跃的银鳞。

又是一个清晨,林野和苏晓在海边晨跑,远远看见老沙带着张阿姨在修补渔排,陈默正和莉娜调试新的监测浮标。朝阳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曾经的异化阴霾早已散尽,只剩下碧海蓝天与烟火人间。林野握紧苏晓的手,风里传来远处渔船的号子声,那是属于他们,也属于这片重生海洋的,最动听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