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地脉-01”中控室的全球地图上,代表堡垒城市的蓝色光点正从龙国向四周蔓延。陈默放大非洲区域的画面,肯尼亚的东非大裂谷边缘,数百名幸存者正用龙国支援的工程机械浇筑城墙,远处的草原上,临时搭建的隔离栏正阻挡着零星的蚀骨者:“在我们共享‘三级避难圈’和电磁脉冲炮技术后,非洲联盟在一周内启动了‘东非堡垒带’计划,首批三座城市已完成核心区建设。”

林野盯着屏幕里的细节——城墙设计借鉴了龙国“沿海长城”的水下防御理念,在裂谷底部铺设了感应式炸药,能精准引爆靠近的“草原畸变体”;城市内部的水培农场完全复刻了龙国的辐射抗性种植技术,第一批抗毒小麦已开始抽穗。“他们还加入了本土智慧,”苏晓调出补充资料,“用当地的红土混合混凝土,让城墙更耐高温,能有效抵御‘绿潮’改造的‘火焰甲虫’。”

欧洲的进展则带着艰难的妥协。巴黎郊外的堡垒城市正在整合原有的北约防御工事,德国工程师用龙国的靶向酶技术改造了地下核掩体的通风系统,确保病毒无法渗入;但各国在资源分配上仍有争执——法国坚持优先保障本土幸存者,而波兰则要求将更多中和剂用于东部边境,抵御从乌克兰方向扩散的尸潮。“直到三天前,‘绿潮’的‘铁翼猎手’突袭了罗马,”陈默的语气带着凝重,“这场灾难才让欧洲各国真正放下分歧,同意按照龙国‘南北联动’的模式,组建‘阿尔卑斯-多瑙河堡垒群’。”

最令人意外的是澳洲。他们依托广袤的沙漠地形,在乌鲁鲁周边构建了“沙漠堡垒”,将龙国的地热发电技术与本土的太阳能供电结合,实现了能源自给。更关键的是,他们借鉴“方舟共享计划”,在堡垒间搭建了空中运输线,用无人机向偏远的隔离点输送解药和种子。“澳洲的矿场资源帮了大忙,”苏晓指着屏幕,“他们能批量生产电磁脉冲炮的核心部件,现在正反向支援南美和非洲。”

但全球堡垒网的构建并非一帆风顺。南美残留的“绿潮”基地不断发动突袭,巴西的“亚马逊堡垒”在建设中遭遇“藤蔓猎手”集群攻击,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工程机械;北美阿拉斯加的联合堡垒虽整合了龙国技术,但内部仍因资源分配问题爆发冲突,部分美军士兵甚至私藏中和剂,导致外围隔离区出现小规模感染。

“我们的技术小队已抵达巴西和阿拉斯加。”林野调出支援计划,“巴西方向重点协助构建火焰屏障,阿拉斯加则派驻物资调度专员,按照龙国‘按需分配’的原则重新梳理资源。”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让科研团队把优化后的解药配方同步给所有堡垒城市,现在不是藏私的时候,全球防线必须同步加固。”

当夕阳透过火山灰的缝隙洒向中控室时,陈默突然发出一声惊呼——全球地图上,最后一个蓝色光点在南极洲边缘亮起。“是阿根廷和智利的联合堡垒!”他快速调出数据,“他们用龙国的低温防御技术,在南极半岛建立了‘冰原前哨’,专门监测‘绿潮’的南极基地动向,还成功培育出了能在零下三十度生长的抗毒蔬菜。”

林野走到窗边,望着避难所外忙碌的人群——士兵们在搬运武器,科研人员在调试设备,平民志愿者在整理物资。他知道,这些遍布全球的堡垒城市,不再是孤立的生存据点,而是人类文明重新连接的纽带。从东非大裂谷到南极冰原,从亚马逊雨林到阿尔卑斯山脉,龙国的经验正化作对抗“绿潮”的共同力量。

“收到南极前哨的通讯,”陈默的声音带着振奋,“他们监测到‘绿潮’南极基地的能量信号出现波动,应该是察觉到了全球堡垒网的威胁,行动可能会提前。”

林野握紧拳头,目光重新落回全球地图。蓝色的堡垒光点已连成一张巨大的网络,将灰色的灾变区域分割包围。“通知所有堡垒城市,”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启动最高防御等级,同时加快终极解药的生产。这场战争,我们不仅要守住生存的希望,更要夺回属于人类的地球。”

中控室的灯光下,全球堡垒网的地图在屏幕上熠熠生辉,那是末日中最耀眼的文明火种,正以燎原之势,向“绿潮”的黑暗发起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