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朝堂上的风波虽被林维岳与赵铁衣联手压下,但水面下的暗涌却愈发湍急。杜文渊与福王萧永等人并未就此罢休,明面上的争执转为更隐秘的运作。他们深知,直接反对帝后定下的星火阁国策是取死之道,于是转换策略,将矛头指向了星火阁的“具体弊端”与执行者。

数日后,几份措辞严谨、引经据典的奏折,通过通政司,悄然送达内阁。奏折并非来自杜文渊或福王等核心人物,而是由几位以“清流”、“直臣”自居的御史和翰林院所上。内容看似客观,实则字字诛心:

其一,弹劾星火阁某些分院“考核不公”,有教习收受地方豪绅贿赂,使其子弟轻易通过选拔,挤占寒门名额,违背星火阁“唯重品性”之初衷。

其二,列举实例,指称某地星火阁弟子凭借武力,干预地方诉讼,与官府差役冲突,有“以武犯禁”之嫌。

其三,质疑星火阁耗费巨资研发的某些“新式炼气法”与“战阵合击之术”华而不实,远不如传统宗门秘传,乃“劳民伤财”。

其四,隐晦提及,星火阁势力膨胀,已自成体系,各地分院掌事权力过大,恐形成“国中之国”,长此以往,尾大不掉。

这些奏折,避开了直接否定星火阁本身,而是抓住其在快速扩张中必然出现的一些管理疏漏、个别人员行为不端以及理念认知差异等问题,无限放大,扣上“违背祖制”、“破坏法度”、“浪费国帑”、“威胁集权”等大帽子。其言辞犀利,证据看似确凿(至少部分是真实存在的个案),极易煽动不明真相者,尤其能引起那些本就对星火阁心存不满的守旧势力和利益受损者的共鸣。

“清流攻讦,最为棘手。”林维岳在值房内,将几份奏折递给前来商议的赵铁衣和青禾(她亦被特许参与核心议事),眉头紧锁,“他们占据道德高地,所言又非全然空穴来风。若处理不当,易失士林之心,寒天下人之望。”

青禾仔细翻阅着奏折,清冷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但指尖微微用力:“考核不公、弟子恃武凌弱之事,各地分院偶有发生,总阁已有察觉,并一直在内部整顿。然,此等个案被他们集中罗列,夸大其词,其心可诛。”她管理星火阁多年,深知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任何庞大组织都难免有害群之马,但被对手如此利用,仍让她感到愤怒。

赵铁衣冷哼一声,铁掌按在奏折上:“干预诉讼?西陲都护府下,星火阁弟子协助官府清剿马匪、维持地方安宁之事比比皆是!怎不见他们上表旌功?至于新式炼气法与战阵之术是否有效,边境将士的血战功勋便是最好证明!我看他们是闭目塞听,坐井观天!”

“愤怒无用。”林维岳摆手制止了赵铁衣,“他们此举,意在舆论,意在动摇星火阁的根基——人心与法理。我们必须谨慎应对。”

他沉吟片刻,道:“青禾,你立刻以总阁名义,行文各地,对这些弹劾中提到的问题,无论虚实,一律严查!确有此事者,涉事教习、弟子,按阁规从严惩处,绝不姑息!并将查处结果明发邸报,公示天下。同时,搜集星火阁弟子于国于民有功之实例,尤其是协助地方、护卫百姓之事,同样广而告之。我们要用事实说话,以正视听。”

“是!”青禾领命,眼神锐利。这是要刮骨疗毒,并向天下展示星火阁自净的决心与贡献。

“铁衣,”林维岳又看向赵铁衣,“你联络军中将领,尤其是边军统帅,请他们联名上奏,陈说星火阁弟子在军中之作用,肯定新式战法之成效。军方的声音,在这个时候至关重要。”

“明白!西陲、北境、南疆的兄弟们,早就憋着一口气了!”赵铁衣重重点头。

“至于那‘国中之国’的谬论……”林维岳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老夫自会亲自撰文驳斥。星火阁乃朝廷机构,受内阁直辖,何来自成体系?此乃挑拨离间,其心可诛!陛下虽不临朝,然天威浩荡,岂容宵小妄测?”

分工明确,反击的号角已然吹响。

然而,对手的阴险远超想象。就在林维岳等人积极应对之时,一场更为恶毒的风波,在民间悄然掀起。

先是京城几家小报,开始连篇累牍地刊登“星火阁内幕”,绘声绘色地描述某些分院如何藏污纳垢,如何欺压良善,甚至影射总阁高层结党营私,贪墨巨额经费。这些报道真真假假,混淆视听,传播极快。

紧接着,市井之间开始流传起各种谣言。有说星火阁修炼的乃是“魔功”,初期进境神速,实则透支生命,晚年必遭反噬;有说星火阁收集天下英才,是欲效仿前朝慕容氏,培养私兵,图谋不轨;更有甚者,将一些地方上的天灾(如某地干旱、某处地震)也与星火阁的“逆天而行”联系起来,煽动无知民众的恐慌与怨恨。

谣言如同瘟疫,在暗处的推波助澜下,迅速蔓延。虽多数有识之士嗤之以鼻,但在信息闭塞的底层,却足以动摇许多人对星火阁的观感。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民众阻挠星火阁分院建设,或围攻星火阁弟子的事件。

“他们这是要毁掉星火阁的根基!”青禾接到各地急报,脸色冰寒。舆论战场,杀人不见血。

赵铁衣怒不可遏,恨不得立刻提棍去找那些造谣生事者算账,却被林维岳死死按住。

“铁衣,冷静!对方就是要激怒我们,让我们行差踏错!你若动用武力镇压,正中了他们下怀,坐实了‘以武犯禁’的罪名!”林维岳老谋深算,看得透彻,“对付谣言,唯有以更强大的舆论反制,以及……拿出实实在在,让人无法反驳的功绩!”

他看向青禾:“总阁的清查与宣传,必须加快,力度要更大!同时,可否请动几位在士林中德高望重、又支持星火阁的大儒名士,出面撰文驳斥谣言,引导舆论?”

青禾沉吟道:“有几位大儒与总阁素有往来,或可一试。但若要彻底扭转舆论,恐非易事。”

“还有一个办法。”赵铁衣忽然开口,眼神锐利,“星火大比刚刚结束,十强学员风采帝国共睹。何不让他们组成‘巡讲团’,赴各地巡演、宣讲?让天下人亲眼看看,我星火阁培养的,究竟是怎样的英才!让那些谣言,在活生生的人面前,不攻自破!”

林维岳与青禾闻言,眼前皆是一亮。

“好!此计大善!”林维岳抚掌,“就让这些年轻的星火,亲自去点燃更多的希望,驱散那些阴霾!”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但真正的星火,从不畏惧风雨。一场围绕人心与信念的无声战争,在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悄然进入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