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万界情缘:双料硕士的时空逆袭 > 第64章 母女心结,瑾言缓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章 母女心结,瑾言缓颊

蓬莱殿内,灯火通明,却比太平的寝殿更多了几分肃穆与威压。空气里弥漫着龙涎香沉稳的气息,仿佛连时间的流逝都变得缓慢而沉重。武则天并未端坐于正位的凤座,而是站在一幅巨大的《九州山河图》前,背对着殿门。她穿着常服,背影挺拔,仅一个轮廓,便散发着令人不敢逼视的威严。

太平跟在引路内侍身后,脚步有些虚浮,脸上的泪痕虽已匆忙擦拭,但眼眶的红肿和神情的委顿却无法掩饰。苏瑾作为女史,低眉顺目地随行在侧。她能清晰地感受到太平身体微微的颤抖,那是对母亲权威本能的畏惧,也夹杂着委屈与叛逆。

“儿臣……参见母后。”太平跪下行礼,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武则天缓缓转过身,目光如同实质,先落在太平身上,细细扫过她的狼狈,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随即又掠过垂首恭立的苏瑾,最后才回到太平脸上。

“起来吧。”她的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这般时辰,这般模样跑回宫中,成何体统?”

平淡的语气,却比疾言厉色更让太平感到压力。她站起身,垂着头,双手紧紧攥着衣角,倔强地沉默着。

“朕为你千挑万选,觅得薛绍这般佳婿,门第、才貌、性情,哪一样不是上上之选?你如今已是出嫁的公主,不再是小女儿,当谨守妇道,相夫教子,何以动辄使气,深夜奔回,徒惹人笑话?”武则天的话语如同冰冷的珠子,一颗颗砸在太平心上。

“佳婿?”太平猛地抬起头,积压的委屈与愤怒瞬间爆发,“他心里装着别人!他根本不爱我!母后,您只知道门第才貌,您可知道女儿过得是什么日子?守着一个心里没有我的夫君,比守着一座冰窟还要冷!”

“胡闹!”武则天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厉色,“婚姻大事,岂是儿戏?岂能仅凭‘爱’字衡量?薛绍待你以礼,并无过错!你身为公主,享万民供奉,便当有公主的担当与气度!整日纠缠于小儿女情态,哭哭啼啼,朕看你是被宠得忘了自己的身份!”

“担当?气度?”太平泪如雨下,声音尖锐,“难道公主就不是人了吗?就不能渴望真心吗?母后您……您自己……”她似乎想说什么,触及武则天骤然冰冷的眼神,后面的话又硬生生咽了回去,只剩下压抑的抽泣。

殿内气氛瞬间降至冰点。母女二人,一个威严冰冷,一个悲愤倔强,僵持不下,那无形的鸿沟,深不见底。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中,苏瑾上前一步,对着武则天深深一礼,声音平和而清晰,打破了僵局:“皇后娘娘息怒。公主殿下年幼,初为人妇,于情之一字,难免执着。且殿下心性质纯,喜怒形于色,并非存心忤逆娘娘,实是……心中苦闷,无处排解,才至御前失仪。”

她没有为太平辩解,也没有指责薛绍,而是将太平的行为归因于“年幼”、“执着”和“苦闷”,这是一种相对中立的定性。

武则天的目光转向苏瑾,锐利依旧,但少了几分面对太平时的怒其不争:“哦?苏才人倒是看得明白。那你可知,她这‘苦闷’,该当如何排解?”

苏瑾微微抬头,目光恭敬却不卑微:“臣女不敢妄言。只是……臣女近日为公主殿下讲读前朝《列女传》与《史记》,偶有所得。见古之贤后、才女,其生命光华,并非全然系于夫君一人之身。如班婕妤之才德,谢道韫之咏絮,其风采流传千古,后人敬仰,非独因其为谁妻、为谁母,更因其自身之光芒。”

她顿了顿,观察着武则天的神色,继续道:“公主殿下天资聪颖,远胜常人。娘娘深谋远虑,为殿下择此良缘,亦是希望殿下终身有靠,安稳尊荣。然,或许……除了相夫教子之‘稳’,殿下心中,亦渴望能如娘娘一般,拥有属于自己的、能够照耀他人的‘光’。这份渴望无处安放,才更易陷于情爱困局,求全责备。”

苏瑾的话语,巧妙地将话题从“薛爱不爱太平”转移到了“太平自身价值实现”上。她肯定了武则天为女择婿的初衷(安稳尊荣),又点出了太平内心更深层次的需求(自身光芒),并将这种需求与武则天自身的强大联系起来,无形中缓和了对抗意味。

武则天的眼神微微一动。她自己是打破常规的女子,自然明白“自身光芒”意味着什么。她看向太平,那个在她羽翼下长大、却始终无法真正理解她苦心与孤独的女儿。

苏瑾见武则天神色稍霁,又转向太平,声音温和却有力:“殿下,皇后娘娘母仪天下,日理万机,其所思所虑,关乎社稷万民,其心其力,非常人可及。娘娘对殿下严苛,何尝不是一种更深沉的期望?期望殿下不止是笼中金丝雀,更能拥有搏击长空的翅膀与智慧。殿下若能体谅娘娘这份苦心,或许便能明白,世间广阔,除却儿女情长,尚有万千气象,值得殿下投注心力。”

她这是在引导太平,去理解母亲那隐藏在威严之下的、复杂而深沉的爱与期望。

殿内再次陷入寂静,但那股剑拔弩张的戾气,却悄然消散了许多。

太平怔怔地看着苏瑾,又看向母亲。武则天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但紧抿的唇角似乎柔和了一丝。她从未听过有人这样解读母亲对她的“严苛”,也从未有人告诉她,母亲可能期望她拥有“翅膀”。

武则天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恢复了平淡,却少了几分冰冷:“苏才人,倒是会说话。”她目光重新落在太平身上,“罢了,今日之事,朕不再追究。你既已嫁作人妇,便当自重。薛绍那里……朕会派人过问。你回去吧。”

没有安慰,没有承诺,但这已是最大的让步。

太平咬了咬唇,低声道:“儿臣……告退。”

她转身离开,脚步不再虚浮,虽然依旧沉重,却多了几分思索。

苏瑾也随之行礼告退。

就在苏瑾即将踏出殿门时,武则天的声音自身后传来,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她耳中:“苏瑾,太平……便多劳你费心了。”

苏瑾脚步微顿,没有回头,只是恭敬地应了一声:“臣女分内之事。”

走出蓬莱殿,夜风带着凉意。太平站在台阶上,望着宫墙上方那方被切割的夜空,忽然轻声问:“苏瑾,母后她……真的对我有那样的期望吗?”

苏瑾没有直接回答,只是道:“皇后娘娘走过的路,殿下或许不曾走过,但若能试着去理解那条路上的风景,也许……便能看见不一样的母亲,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太平沉默下去,眼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然而,苏瑾心中并未放松。武则天那句“朕会派人过问”,绝非寻常。她会如何“过问”薛绍?是以帝王之威施压,还是……会用更彻底的方式,为女儿扫清“障碍”?联想到之前关于薛绍原配家族的那些模糊传闻,一股寒意悄然爬上苏瑾的脊背。这桩婚姻的阴影,恐怕远比太平此刻的烦恼,更加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