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2:狩猎兴家 > 第163章 采集松子黄金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寒露刚过,长白山的红松林就飘出了熟透的松油香。赵卫国站在屯口老松树下,捏开一枚崩嘴的松塔,里头金灿灿的松仁饱盈盈的,像裹着蜜的玉珠子。今年松塔大熟!他朝着聚拢过来的乡亲们扬了扬手里的松塔,咱们要抢在落雪前,把北坡那片红松林收拾利索!

王猛抻着脖子望连绵的群山,咂咂嘴:北坡那片老林子,少说也得蹚半天露水……

蹚露水咋的?铁柱他娘挎着柳条筐接话,去年咱在东沟采的那点松子,换了三丈花布呢!

天还没亮透,采集队就钻进了晨雾里。赵卫国打头,黑豹在腿边窜来窜去,湿鼻子不住抽动。王猛和铁柱扛着十米长的摇山棍,棍头绑着铁钩子,走起来哗啦啦响。后面跟着二十多个青壮,妇女们背着麻袋,半大孩子拎着篮筐,队伍像条长蛇在山路上蜿蜒。

孙大爷今儿个特意换上旧猎装,烟袋锅指点着树冠:都瞅准喽!树顶泛黄光的才是百年老松,结的塔子比娃娃拳头还大!

露水把裤腿打湿半截时,北坡红松林到了。遮天蔽日的树冠上,累累松塔把枝桠压成弯弓,有些熟透的塔子自己炸开,松仁啪嗒啪嗒掉在腐叶上。黑豹兴奋地追着掉落的松仁跑,被赵卫国轻声喝住:老伙计,今儿个有你忙的!

壮劳力们分成三组。赵卫国这组专挑合抱粗的老树,铁钩子挂住枝桠猛晃,松塔便如下雹子似的往下落。王猛那组用长棍敲打中段枝干,妇女孩子们蹲在树下紧着捡。有个松塔砸在铁柱草帽上,一声闷响,逗得众人直乐。

这可是山神爷撒金豆子!赵卫国抹了把汗,见黑豹叼着个松塔往筐里放,笑着揉它耳朵,你们看,黑豹都成精了!

歇气儿时,张小梅带着几个姑娘送饭来了。新烙的玉米饼夹着咸菜疙瘩,配着冒热气的杂粮粥。姑娘见赵卫国手上被松针划出好些血道子,悄悄塞来块蓝手绢:俺娘蒸的松仁糖,给你揣兜里了。

日头爬到头顶,林子里飘起松油的醇香。赵卫国爬到棵老松树上,忽然了声——树杈间藏着个圆滚滚的草窝,五只松鼠正捧着松仁大快朵颐。见人来也不怕,歪着黑溜溜的眼睛看。

这帮小土匪!树下的孙大爷哈哈大笑,它们专挑最肥的松塔啃,比咱们会挑!

赵卫国却轻轻合上草窝:留点种,来年还有得收。他记得前世过度采摘的教训,特意嘱咐大伙儿每棵树留三成塔子。

正当众人干得热火朝天,黑豹突然对着西沟狂吠。赵卫国抄起土枪摸过去,但见雪地上印着碗口大的梅花爪印,松林深处有双绿莹莹的眼睛一闪而过。

猞猁狲!孙大爷脸色凝重,这畜生最鬼,专等咱们收完松子来捡剩!

王猛满不在乎地晃铁钩:来了正好,剥张皮子做帽耳朵!

扯犊子!赵卫国望着爪印沉吟,它要真祸害,早该刨松鼠窝了。他抓起把松仁撒在石头上,冰天雪地的,都不容易。

傍晚归屯时,三十多麻袋松塔堆满了打谷场。孩子们在松塔堆里打滚,惊得麻雀扑棱棱乱飞。赵永贵拄着拐棍挨个摸麻袋,皱纹里都是笑:好些年没见这般成色的松子了!

接下来三天,靠山屯昼夜飘着松香。男人们用木槌敲打松塔,妇女们拿簸箕扬壳,半大孩子负责把松仁装袋。赵卫国把第一袋松子过秤时,王猛嗓子都喊劈了:一百八十七斤!够换台半导体了!

第四天晌午,林场采购科的卡车开进了屯。姜主任抓着松仁连连称赞:这松子粒大仁饱,我们工会全要了!按一块五一斤,再给二十张工业券!

赵卫国却指着西边天空:姜主任,麻烦您给捎个话——后山还有片榛子林,过半月就能采。

暮色四合时,赵家炕桌上摆满松仁做的吃食。松仁拌菠菜、松仁玉米饼,最馋人的是王淑芬用土糖熬的松仁糖,金黄的糖浆裹着雪白松仁,咬一口香酥满颊。黑豹分到块粘松仁的锅巴,啃得咔咔响。

赵卫国把换来的钱分成三摞,最大那摞推给会计:屯里留修路基金。又抽出几张票子,明天去供销社扯布,给孩子们做过年衣裳。

月光洗着满院松塔,赵卫国靠在麻袋上盘算。他记得前世这时节,松子卖不上价,乡亲们白忙活一场。如今靠着集体力量和提前找销路,总算没辜负这片红松林。

黑豹忽然竖起耳朵,朝着粮囤轻吠。但见月光下,那只猞猁正叼着野兔蹲在院墙上,绿眼睛看了看松塔堆,转身消失在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