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失去控制的体重 > 第176章 互助小组的秘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七十六章:互助小组的秘密

林夏加入“幸存者互助群”的那天,群里刚发了条新公告:“本周增重秘方:每日三次空腹喝淡盐水,配合靠墙站1小时,一周保底增重1公斤。”底下跟着一串“感谢群主”的附和,红色的“已读”标识像涨潮的海水,迅速淹没了屏幕。

她指尖悬在“加入群聊”按钮上,迟迟没按下去。张凯昨天塞给她的纸条还攥在手心,字迹被汗浸湿了一角:“群里有卧底,别信那些秘方。”可走廊里又传来赵爷爷的咳嗽声——老人这星期瘦得脱了形,颧骨突出来,隔着毛衣都能看见骨头的轮廓,只因为上周体检超重了0.3公斤,被巡逻队贴了“异常户”的黄条,配给直接砍了一半。

最终她还是点了进去。群头像用的是社区花园的照片,角落里藏着个模糊的摄像头影子,林夏放大了看,那摄像头的型号和巡逻队腰间挂的一模一样。

“新人报体重哦~”一个叫“阳光减重”的账号立刻发来消息,头像是个笑盈盈的女孩,林夏认出那是规则组宣传册上的模特。

她犹豫了一下,回:“38公斤,想增重。”

消息刚发出去,屏幕就疯狂震动起来。“试试我的秘方!”“我这有特效营养剂渠道!”各种“秘方”像潮水涌来,林夏快速扫过,大多是“晨起喝醋”“睡前吞盐粒”这类伤身的法子,只有一条格外扎眼——“利尿剂混蜂蜜水,排水肿显增重,亲测有效”,发信人是“模范户李婶”。

林夏的心沉了沉。李婶家儿子是“减重标兵”,上周还在宣传栏里笑盈盈地举着奖状,照片里他家冰箱塞得满满当当,而赵爷爷昨天去借酱油,回来时眼眶通红,说李婶家连瓶醋都舍不得给。

正愣神时,群里突然弹出条新消息,是条匿名私信,发信人头像一片漆黑:“别信他们,李婶儿子的‘增重’是靠输液造假的,上周我在医院看见他手背全是针孔。”

林夏猛地抬头,看向窗外。巡逻队的车正停在楼下,副驾驶座上的人拿着平板,屏幕反射的光一闪一闪,和她手机屏幕的频率惊人地一致。

“叮咚——”群里又有新动静。“阳光减重”发了条@全体成员的消息,附带一份“疑似超重者名单”,最上面赫然是王奶奶的名字,备注写着“土豆田产量过高,上周收了200斤,远超‘人均30斤’的标准,疑似偷藏粮食”。

后面跟着一串“收到”的回复,像敲在林夏心上的锤子。她想起王奶奶的土豆田,那是老人用捡来的菜根一点点养起来的,每颗土豆都带着芽眼,老人总说“这是给孩子们留的念想”。上周她去帮忙收土豆,王奶奶偷偷塞给她个最大的,表皮带着泥土的温度,“埋在土里能长,揣在怀里能暖手”。

林夏的手指冰凉,点开“阳光减重”的资料页,发现对方的Ip地址和规则组办公楼完全一致。她深吸一口气,在群里敲下几个字:“王奶奶的土豆是大家一起种的,我也有份。”

消息发出的瞬间,群里安静了。几秒钟后,“阳光减重”发来私聊:“林夏是吧?来趟巡逻队办公室,有人找你。”

她起身时,手机震了震,是那个匿名账号的最后一条消息:“他们早盯上王奶奶了,就等有人替她说话。”后面跟着个定位,是社区废弃的菜窖。

林夏攥紧手机,走廊的灯光在她身后投下长长的影子。赵爷爷的咳嗽声从隔壁传来,她摸了摸口袋里王奶奶给的土豆,那东西硬邦邦的,像块倔强的石头。走到楼梯口时,她听见巡逻队的人在打电话:“对,钓到鱼了……嗯,这就带回来。”

她突然想起张凯的话:“互助小组不是抱团取暖,是他们筛出‘刺头’的网。”此刻网正收紧,而她心甘情愿钻了进来——至少,能把王奶奶摘出去。

菜窖里弥漫着潮湿的土腥味,张凯正举着手机照明,屏幕上是互助群的截图。“你不该回话的。”他的声音有点闷,“名单是早就拟好的,王奶奶的名字后面标着‘重点清理’。”

林夏把土豆放在窖底的木板上,那上面还留着去年冬天储存的白菜叶,早已干瘪成纸。“那也不能让他们随便扣帽子。”她蹲下身,摸着土豆上的芽眼,“王奶奶说这芽能顶开石头。”

张凯没说话,只是打开手电筒照向窖壁。那里刻着歪歪扭扭的字,是社区里的人偷偷刻的,“李叔家藏了3斤面”“陈婶的鸡下了蛋”,最新的一行是“王奶奶的土豆要熟了”,旁边画了个笑脸。

就在这时,林夏的手机响了,是“阳光减重”的视频通话请求。她接起来,屏幕上出现巡逻队队长的脸,背景是王奶奶家的院子,老人正被两个队员架着,手里还紧紧抱着个麻袋,里面露出土豆的轮廓。

“林夏,”队长的声音像淬了冰,“现在说王奶奶是自己种的,还来得及。”

林夏看着屏幕里王奶奶挣扎的身影,老人的头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却在看见镜头的瞬间,用力把麻袋往身后藏。“别连累孩子!”老人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视频突然被挂断。张凯的手电筒晃了晃,照在林夏的手上——她正把“阳光减重”的账号举报截图发给匿名账号,对方秒回:“干得漂亮,我是陈婶的儿子,去年我妈就是被这个群坑了。”

窖口传来脚步声,林夏迅速把手机塞进土豆堆里。巡逻队员下来时,只看见张凯在翻找旧白菜,林夏蹲在旁边,手里拿着颗发了芽的土豆,像在研究什么。

“人呢?”队员四处打量。

“什么人?”张凯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就我们俩来翻点旧菜,王奶奶说窖底的白菜腌着好吃。”

队员狐疑地盯着林夏,她举起手里的土豆,笑了笑:“你看,都发芽了,王奶奶说种下去明年能收好多,到时候给巡逻队送点?”

队员的目光在土豆上停留了几秒,最终骂骂咧咧地走了。窖门关上的瞬间,林夏瘫坐在地上,后背抵着冰冷的窖壁。张凯把手机递过来,匿名账号又发了条消息,是张照片:王奶奶被放走了,正蹲在土豆田里,往土里埋着什么。

“是土豆种。”林夏认出那动作,眼泪突然掉了下来,砸在怀里的土豆上,“她说过,埋在土里就没人能抢走了。”

张凯蹲下来,捡起颗发芽的土豆:“互助群里的人,一半是被逼的,一半是帮凶。但总有像王奶奶这样的人,把希望埋在土里,等着它发芽。”

窖壁上的字迹在黑暗中模糊不清,林夏摸着那些深浅不一的刻痕,突然觉得它们像无数双眼睛,正看着这些埋在土里的土豆,看着它们顶开石头,冒出绿芽。她掏出手机,把“幸存者互助群”拉黑,然后在窖壁上刻下新的一行:“土豆会发芽的。”

外面传来巡逻车离开的声音,月光从窖口的缝隙钻进来,落在那行新刻的字上,像撒了层薄薄的银粉。林夏把那颗带芽的土豆放进怀里,感受着它坚硬的轮廓,仿佛握住了一点不肯熄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