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黑风谷的铁矿砂成功开采,源源不断地运往军械库,可新的难题又摆在了众人面前——炼铁效率低下。军械库现有的几座老式熔炉,每日只能将少量铁矿砂冶炼成铁锭,远远跟不上武器制造和器械研发的需求。张铁匠带领着铁匠们日夜轮班,熔炉的火焰从未熄灭,可铁锭的产量依旧杯水车薪。看着堆积如山的铁矿砂和焦急等待原材料的工匠们,林晚秋意识到,必须改进炼铁技术,建造出效率更高的炼铁炉,才能彻底解决这个瓶颈。

“林大夫,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张铁匠抹了把脸上的黑灰,指着炉口刚出炉的几块铁锭,语气急切,“这老式熔炉不仅产量低,炼出的铁锭杂质还多,打造武器时很容易断裂,根本满足不了新型器械的需求!”

林晚秋蹲下身,拿起一块铁锭,用手掂了掂,又仔细观察着上面的纹路。铁锭表面凹凸不平,还夹杂着一些黑色的杂质,确实品质不佳。“张师傅,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改进熔炉,提高炼铁效率和铁锭品质?”

张铁匠皱了皱眉,沉思道:“我年轻时听老一辈的铁匠说过,有一种土法炼铁炉,用耐火泥和煤炭搭建,通风性好,炼铁效率比老式熔炉高很多。可我从来没见过实物,也不知道具体的建造方法。”

“土法炼铁炉?”林晚秋眼睛一亮,“既然有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尝试建造!张师傅,你回忆一下老一辈铁匠说过的细节,我们再找一些有经验的工匠一起研究,一定能造出这种炼铁炉!”

随后,林晚秋召集了军械库所有有炼铁经验的工匠,还从各个聚居点邀请了几位年长的老工匠,一起商议建造土法炼铁炉的事宜。

一位名叫王老汉的老工匠,曾经在南方的矿山里当过炼铁工,他说道:“我年轻时见过土法炼铁炉,那种炉子是圆锥形的,底部有通风口,用风箱鼓风,炉温比老式熔炉高得多,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更好地去除铁矿砂中的杂质,炼出的铁锭更纯净、更坚硬。”

“那具体该怎么建造呢?”张铁匠连忙问道。

王老汉想了想,说道:“建造土法炼铁炉,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必须靠近水源和燃料,而且地势要高,方便排水。然后用耐火泥、石英砂和铁矿粉混合,制成炉壁,这样的炉壁耐高温、不易开裂。炉底要留出通风口,连接风箱,通过鼓风来提高炉温。炉顶则要留出进料口和出烟口,方便添加铁矿砂和煤炭,排出废气。”

林晚秋认真地听着,一边记录一边问道:“那铁矿砂和煤炭的比例有什么要求吗?鼓风的力度和时间呢?”

王老汉说道:“铁矿砂和煤炭的比例大概是三比一,煤炭不仅是燃料,还能起到还原作用,将铁矿砂中的铁元素还原出来。鼓风的力度要均匀,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容易把铁矿砂吹走,太小则炉温上不去。一般来说,鼓风半个时辰后,炉温就能达到炼铁的要求,然后持续鼓风三个时辰左右,就能出铁了。”

得到了王老汉的指导,林晚秋立刻组织工匠们开始筹备建造土法炼铁炉。首先,他们在军械库的西侧选定了一块场地,这里靠近河流,取水方便,而且旁边就是煤炭仓库,运输燃料也很便捷。

接下来,工匠们开始制作耐火泥。他们将附近山上开采的耐火泥、石英砂和铁矿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反复搅拌均匀,制成黏稠的泥浆。这种泥浆耐高温、强度高,是建造炼铁炉的理想材料。

建造炉体时,工匠们先用石头搭建了一个圆形的地基,然后用耐火泥泥浆将砖块一块一块地砌起来,形成一个圆锥形的炉体。炉体的高度约为一丈,底部直径约为五尺,顶部直径约为三尺。炉底预留了三个通风口,每个通风口都连接着一个大型风箱;炉顶则预留了一个进料口和一个出烟口,出烟口连接着烟囱,将废气排出。

为了保证炉体的稳定性和耐高温性,工匠们在砌炉壁时,每砌三层砖就涂抹一层厚厚的耐火泥泥浆,还在炉壁内侧镶嵌了一层石英砂,进一步提高了炉壁的耐高温性能。

经过五天的紧张施工,第一座土法炼铁炉终于建成了。看着这座崭新的炼铁炉,工匠们都非常兴奋,纷纷围过来看热闹。

“太好了!终于建成了!”张铁匠抚摸着光滑的炉壁,激动地说道,“我们现在就开始试炉,看看效果怎么样!”

林晚秋点了点头,说道:“好!张师傅,你负责指挥,大家各司其职,一定要注意安全!”

试炉开始了。工匠们先将煤炭从炉顶的进料口放入炉内,点燃后,几个人同时拉动风箱,向炉内鼓风。风箱“呼哧呼哧”地响着,炉内的火焰越来越旺,很快就变成了耀眼的蓝色。

等炉温升高后,工匠们按照三比一的比例,将铁矿砂和煤炭混合均匀,分批从进料口放入炉内。随着风箱的持续鼓风,炉内的温度不断升高,铁矿砂和煤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逐渐熔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工匠们都紧张地盯着炼铁炉,生怕出现什么意外。三个时辰后,王老汉说道:“差不多了,可以出铁了!”

张铁匠立刻指挥工匠们打开炉底的出铁口,一股炽热的铁水顺着出铁槽流了出来,落在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中。铁水呈暗红色,散发着刺鼻的热气,在模具中慢慢冷却、凝固。

等铁锭完全冷却后,工匠们将模具打开,一块表面光滑、质地坚硬的铁锭出现在大家面前。张铁匠拿起铁锭,用锤子敲了敲,发出清脆的声音。“太好了!这铁锭的品质比老式熔炉炼出的好太多了!杂质少,硬度高,完全符合制作新型器械的要求!”

经过称重,这座土法炼铁炉一次能炼出三十斤铁锭,是老式熔炉的三倍,而且炼铁时间也缩短了一半。工匠们都欢呼起来,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太好了!我们成功了!”林晚秋也非常高兴,“张师傅,王老汉,你们立了大功!接下来,我们要尽快建造更多的土法炼铁炉,提高铁锭的产量,满足军械库的生产需求!”

随后,林晚秋组织工匠们,按照第一座土法炼铁炉的样式,又建造了九座。十座土法炼铁炉同时投入生产,每天能炼出三百斤铁锭,不仅满足了军械库的生产需求,还有了一定的库存。

铁锭产量的大幅提升,让军械库的生产迎来了新的高峰。武器制造组的铁匠们,用品质优良的铁锭,打造出了大量的长枪、大刀、弩箭等武器,这些武器不仅锋利耐用,而且重量更轻,便于巡逻队员携带和使用。

新型弩箭车和投石机的研发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张铁匠利用纯净的铁锭,打造出了更加精密的弩箭和投石机部件,改进后的弩箭车射程达到了两百步,一次能发射二十支弩箭;投石机则能将八十斤重的石头投到两百五十步以外的地方,准确性也大大提高。

“有了这些高品质的铁锭,我们的武器和器械真是如虎添翼!”孙烈看着新制造出来的武器和器械,高兴地说道,“以后再遇到敌人,我们一定能所向披靡!”

然而,土法炼铁炉在生产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炼铁炉的温度很高,炉壁容易磨损和开裂,需要经常修补;而且煤炭的消耗量大,周边的煤炭资源也逐渐紧张起来;此外,炼铁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渣,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林晚秋再次召集工匠们进行商议。“各位,土法炼铁炉虽然提高了产量和品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林晚秋说道,“炉壁磨损开裂,我们可以在炉壁内侧涂抹一层耐高温的陶瓷涂层;煤炭消耗量大,我们可以组织人员去更远的地方开采煤炭,或者寻找其他的替代燃料;废气和废渣污染环境,我们可以修建废气处理通道和废渣堆积场,对废气和废渣进行集中处理。”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并各自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随后,工匠们在炉壁内侧涂抹了一层耐高温的陶瓷涂层,大大延长了炼铁炉的使用寿命;赵伯言组织了一支采矿队,前往百里之外的黑石山开采煤炭,确保了燃料的供应;同时,工匠们还修建了专门的废气处理通道,将废气引入河流中进行冷却和净化,修建了废渣堆积场,将废渣集中堆放,然后用于铺路和填坑,实现了废物利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土法炼铁炉的生产越来越稳定,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对环境的污染也降到了最低。

随着铁锭产量的不断增加,联盟的武器储备也越来越充足。除了供应巡逻队和联合军队,军械库还将多余的铁锭和武器卖给周边的势力,为联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一天,西域的商人来到了灵睦镇,他们带来了香料、宝石等特产,想要与联盟交换武器和铁锭。“陆盟主,我们听说你们联盟的武器非常精良,铁锭品质也很好,希望能够与你们建立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西域商人的首领说道。

陆承宇笑着说道:“非常欢迎!我们联盟一向愿意与各地的势力友好合作,互通有无。你们需要的武器和铁锭,我们可以大量供应,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从你们那里购买香料、宝石等特产。”

随后,联盟与西域商人签订了长期的贸易合作协议。从此,联盟的武器和铁锭通过西域商人,销往了更远的地方,联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土法炼铁炉的成功建造,不仅解决了军械库的铁锭供应问题,还推动了联盟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工匠来到军械库,学习炼铁和武器制造技术,联盟的手工业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天,陆承宇带领着孙烈、赵伯言、林晚秋等人来到了炼铁车间。看着十座土法炼铁炉同时运转,炉火熊熊燃烧,铁水不断流出,陆承宇心中充满了欣慰。“晚秋,张师傅,你们为联盟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这些土法炼铁炉,不仅是联盟的‘钢铁粮仓’,更是联盟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

林晚秋笑着说道:“陆盟主,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炼铁技术,提高铁锭的产量和品质,为联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铁匠也说道:“陆盟主,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利用这些炼铁炉,打造出更多、更好的武器和器械,为联盟的军队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解决了土法炼铁炉的三大难题后,军械库的炼铁效率迎来了质的飞跃。十座改良后的炼铁炉日夜运转,通红的铁水如同奔腾的溪流,源源不断地注入模具,冷却后变成一块块泛着金属光泽的优质铁锭。张铁匠站在炉边,看着刚出炉的铁锭,用锤子轻轻一敲,清脆的声响回荡在车间里,脸上满是自豪:“这铁锭的品质,比之前又提升了一截,用来打造新型弩箭的机括,再合适不过!”

林晚秋正在查看工匠们记录的生产数据,听到张铁匠的话,笑着走了过来:“张师傅,现在每天的铁锭产量能稳定在三百五十斤左右,足够武器制造组和器械研发组满负荷生产了。”她指着数据册上的数字,“而且经过改良,煤炭的消耗量降低了一成,炉壁的修补周期也从三天延长到了半个月,大大减少了人力和物资的浪费。”

旁边的王老汉也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块涂抹了陶瓷涂层的炉壁碎片:“这陶瓷涂层真是个好东西,不仅耐高温,还能减少铁水对炉壁的侵蚀。我活了这么大年纪,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好用的炼铁炉!”

就在这时,负责器械研发的李工匠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张图纸:“林大夫,张师傅,我们用新炼出的铁锭打造了新型弩箭的机括,经过测试,射程又提高了二十步,而且发射速度也更快了!”

张铁匠接过图纸,仔细看了起来,连连点头:“好!好!这铁锭的硬度和韧性都足够,完全能承受住弩箭发射时的冲击力。接下来,我们可以批量生产这种新型弩箭,装备给边境的巡逻队!”

林晚秋点了点头,说道:“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用优质铁锭打造一批轻型铠甲,既轻便又坚固,能减少巡逻队员在战斗中的伤亡。李药师那边也说,用炼铁炉的废渣混合草药制作的药膏,对治疗外伤有很好的效果,现在已经在各个医疗分站推广使用了。”

随着土法炼铁炉的不断完善,联盟的手工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除了军械库,灵睦镇及周边聚居点的铁匠铺也纷纷前来购买铁锭,打造农具、厨具等生活用品。以前,百姓们使用的农具大多是木质或石质的,效率低下,而用铁打造的锄头、镰刀等农具,不仅锋利耐用,还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用这铁锄头种地,比以前的木锄头省力多了,一天能多耕半亩地!”一位村民拿着刚买的铁锄头,高兴地说道。

周边的聚居点也纷纷效仿,开始修建小型的炼铁炉,学习联盟的炼铁技术。林晚秋特意安排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工匠,前往各个聚居点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土法炼铁的技术和技巧。“我们联盟的目标是让所有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只有大家共同发展,联盟才能真正强大起来!”林晚秋对前往指导的工匠们说道。

然而,就在联盟的炼铁产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给炼铁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连续三天的暴雨导致河水暴涨,不仅冲毁了部分通往黑风谷的运输道路,还淹没了军械库西侧的煤炭仓库,大量煤炭被水浸泡,无法使用。

“林大夫,煤炭仓库被淹了,剩下的干煤炭只够维持两天的生产了!”老周急急忙忙地跑来说道。

林晚秋皱了皱眉,说道:“我们立刻组织人手,抢修运输道路,同时把被浸泡的煤炭搬到高处晾晒。另外,让赵先生尽快联系黑石山的采矿队,让他们加快运煤的速度!”

张铁匠也说道:“我可以带领工匠们,尝试用木炭代替煤炭进行炼铁。虽然木炭的发热量比煤炭低,但只要调整一下铁矿砂和木炭的比例,应该也能炼出合格的铁锭。”

林晚秋点了点头:“好!就这么办!我们双管齐下,一定要尽快恢复生产!”

随后,工匠们和村民们齐心协力,开始抢修道路和晾晒煤炭。孙烈也派出了巡逻队的队员们,帮助搬运煤炭和抢修道路。与此同时,张铁匠带领着几位工匠,开始尝试用木炭炼铁。他们调整了铁矿砂和木炭的比例,将鼓风的时间延长了一个时辰。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用木炭炼出了合格的铁锭,虽然产量比用煤炭时略低,但足以维持基本的生产需求。

三天后,运输道路被抢修完毕,黑石山的采矿队也运送来了大量的干煤炭,军械库的炼铁工作终于恢复了正常。经历了这场暴雨的考验,工匠们对土法炼铁炉的掌控更加熟练,他们还在炉顶加装了防雨棚,在仓库周围挖建了排水沟,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这天,陆承宇再次来到了炼铁车间。看着十座炼铁炉炉火熊熊,工匠们各司其职,脸上洋溢着忙碌而充实的笑容,他心中充满了感慨:“晚秋,张师傅,你们用智慧和汗水,为联盟打造了一座坚不可摧的‘钢铁基石’。有了这些优质的铁锭,我们不仅能守护好家园,还能带领百姓们走向更富裕的生活。”

林晚秋笑着说道:“陆盟主,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改进炼铁技术,尝试炼出品质更高的钢材,为联盟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

张铁匠也说道:“我们已经开始研究如何用土法炼钢了,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们有信心成功。一旦炼出钢材,我们就能打造出更锋利的武器和更坚固的防御器械!”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炼铁车间的窗户,洒在通红的铁水和工匠们的脸上,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土法炼铁炉的火焰越烧越旺,不仅照亮了军械库的车间,更照亮了联盟的未来。在林晚秋、张铁匠等工匠们的不懈努力下,联盟的钢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联盟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原地区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