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堡垒的生活区一角,被临时规划出的“医疗准备区”内,灯光柔和而明亮。李秀娟正带着两名从前哨站挑选出来的、手脚麻利的妇女,仔细地清点和整理着医疗物资。绷带、消毒水、止血粉、夹板、以及苏婉医生配置的各种草药膏剂,被分门别类,整齐地码放在易于取用的架子上。她的动作不疾不徐,眼神专注,偶尔会拿起某样物品,向旁边的人讲解其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声音平和而清晰。

这一幕,与一个多月前那个在厨房里为家人准备可口饭菜、会因为看到一点血迹而心惊肉跳的传统家庭主妇,已然判若两人。

转变,并非一蹴而就。

当“掠夺者”在度假村制造混乱,监控画面传来血腥厮杀的场景时,李秀娟依然会脸色发白,下意识地扭过头去。当陈金花一家凄惨死亡的画面通过探头传回时,她更是流下了复杂痛苦的泪水。那份源自母性与善良本能的不忍,并未完全从她心中根除。

但是,她不再让这份情绪支配自己的行动。

她清楚地记得大儿子陈默那冰冷而决绝的话语:“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她也亲眼见证了外部世界的残酷——不仅仅是丧尸,更是那些为了一口粮食就能毫不犹豫挥刀相向的同类。她深知,在这个时代,软弱和过度共情,不仅会害了自己,更会拖累整个家庭,拖累这个倾注了全家心血、庇护着越来越多人的堡垒。

变化的契机,或许始于陈默将后勤与医疗的重担正式交到她手中的那一刻。当责任具象化为眼前这些琳琅满目、关乎人命的药品和器械时,李秀娟意识到,她不能再只是一个需要被保护的“母亲”和“妻子”。她必须成为一道防线,一道在伤痛与死亡降临时,能够守护家人、守护同伴的生命防线。

她开始主动向苏婉医生学习。不再是泛泛的了解,而是系统地辨认药材、学习清创、包扎、固定、甚至是在极端情况下进行简单缝合的技巧。她强迫自己观看苏婉操作,哪怕面对狰狞的伤口(有时是用动物组织进行练习)和涌出的鲜血,她也咬牙坚持,直到胃部的翻涌平息,直到双手不再颤抖。

在黑虎残部骚扰、堡垒进入戒备状态的那几天,李秀娟主动向陈默和陈建国提出,要进行一次战地救护模拟演练。她假设了多种可能出现伤员的情况——箭伤、刀伤、爆炸冲击伤、冻伤——并拉着苏婉和老周(他有战场救护经验)一起,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流程,从伤员转运、初步判断、紧急处理到后续护理,都进行了反复推演。

当陈默兄妹三人外出执行最终清除任务的那个夜晚,李秀娟就带着她的后勤小组守在医疗区内,所有器材准备就绪,虽然内心同样悬着,但她表面上异常镇定,甚至还能安慰略显紧张的组员:“别怕,锋娃子他们厉害着呢,我们准备好我们该做的就行。”

结果自然是虚惊一场,陈默三人毫发无损地归来。但李秀娟却认真地将这次“待命”视为一次宝贵的实战压力测试。事后,她还根据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小问题,比如某种止血粉的取用不够便捷,夜间照明死角等,对医疗区的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

此刻,看着她熟练地检查着一卷卷绷带的密封性,平静地讨论着某种外伤药膏在不同气温下的保存要点,陈默站在不远处,心中感慨万千。

母亲的转变,是无声的,却又是深刻的。她或许永远无法像陈锋那样冲锋陷阵,也无法像陈雪那样运筹帷幄,但她用她的方式,在这个冰冷的末世里,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关乎生命保障的天空。她将那份属于母亲的温柔与细致,融入了对药品的管理、对伤员的照护理念之中,成为了堡垒不可或缺的“生命线”。

她的善良并未泯灭,只是被赋予了坚硬的外壳和清晰的边界——对自己人,倾尽所有温柔与守护;对敌人,则收起无谓的怜悯与泪水。

“妈,”陈默走了过去,声音温和,“医疗物资这边,辛苦您了。”

李秀娟抬起头,看到儿子,脸上露出一抹温暖而踏实的笑容:“不辛苦,这都是妈该做的。”她拍了拍手边码放整齐的药品箱,“你们放心在外面拼杀,家里这边,有妈看着,保证出不了岔子。”

她的眼神,不再有彷徨和脆弱,只有一种经过淬炼后的宁静与坚定。

母亲的转变,如同春雨润物,无声却有力地巩固着堡垒的根基。当这个家最柔软的部分也变得坚韧,它便真正拥有了在末世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的底气。陈默知道,无论未来面对怎样的血腥与厮杀,回过头,总有一处由母亲守护的温暖港湾,可以让他们卸下疲惫,疗愈创伤。

这份转变,是送给这个家庭,最珍贵的礼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