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潜航器在深海的黑暗中无声滑行,将公海上那场短暂而激烈的交锋远远抛在身后。舱内,弥漫着血腥味、海水咸腥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火药残留气息。陈锋脱下湿透的作战服,检查着身体,幸运的只是几处擦伤。陈默的状况则要糟糕得多,他靠在舱壁上,脸色苍白如纸,鼻血虽已止住,但精神透支带来的剧烈头痛和耳鸣仍在持续折磨着他,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仿佛要裂开的太阳穴。

“哥,你怎么样?”陈锋递过一瓶高浓度营养液,语气充满担忧。他亲眼见过哥哥使用能力后的各种状态,但如此惨烈的透支还是第一次。

“死不了。”陈默接过瓶子,手微微颤抖,将液体灌入喉咙,感受着那股微弱的热流勉强滋润着干涸的精神海。“东西……都在。”他闭上眼睛,意识沉入那片近乎满负荷的静止空间。冰冷的钢铁洪流——步枪、机枪、狙击枪、霰弹枪、堆积如山的弹药箱,还有那台沉重的枪管冷锻机,如同沉默的军团,安静地悬浮着。这份沉重,是未来生存的保障,也是此刻压在他神经上的巨石。

“我们被盯上了,毫无疑问。”陈锋擦拭着手中的武器,眼神冷冽,“那两艘快艇,不是普通海盗,战术动作很专业,装备也是制式货。就算不是‘净世会’本部,也绝对和他们脱不了干系。”

陈默点了点头,没有睁眼。“国际军火这条路,暂时不能再走了。‘伐木人’这条线恐怕也废了。好在……核心目标已经达成。”他顿了顿,强忍着眩晕感,“接下来,是最后一块拼图——装备库。有了武器,还需要让武器发挥作用,以及应对各种极端环境的‘外骨骼’。”

“方舟”堡垒,指挥中心。

当陈默和陈锋通过一次极短距离、几乎耗尽陈默最后一丝精神力的跳跃返回时,迎接他们的是家人既担忧又庆幸的目光。李秀娟立刻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陈默,苏婉医生则迅速拿出便携检测设备进行检查。

“精神力严重透支,伴有轻微脑毛细血管破裂。需要绝对静养,至少四十八小时内不能再动用能力。”苏婉给出了专业的诊断,语气不容置疑。

陈默没有反驳,他知道这是极限。他将国际军火成功带回的消息告知家人,引起了短暂的振奋,但很快就被他糟糕的状态和外部的威胁所冲淡。

“你安心休息,‘装备库’的建立,交给我们。”陈建国沉声道,接过了指挥权。“锋子,你负责清单核对和安防。浩子、雪儿,你们跟我一起,启动最后阶段的国内装备采购和整合。我们必须在默儿恢复之前,把‘装备库’的框架搭起来!”

“装备库”,区别于专注于杀伤的“武器库”,其涵盖范围更广,是一切提升生存效率、扩大行动范围、增强综合能力的工具与平台的集合。它的建立,不再依赖陈默高风险的空间穿梭,而是转向了相对“传统”却同样需要精密筹划的国内采购、定制与整合。

陈浩成为了这一阶段的主力。他的技术宅属性在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根据陈默前世记忆和现有需求拟定的庞大清单,在他手中被分解、优化、并找到合适的采购或定制渠道。

首先,是个人装备的升级与补充。

除了之前储备的基础防护,陈浩通过多家户外用品公司和安保公司,采购了更多专业级别的战术背包、多功能工具钳、高强度绳索、岩钉、升降器、夜视仪、热成像仪、防毒面具、全封闭防护服等。他甚至还搞到了几套带有内循环系统的重型防化服,以应对可能的生化污染区域。

通讯装备被提升到战略高度。大量的军用级别对讲机、卫星电话、便携式中继台、信号屏蔽\/侦测设备被购入。陈雪负责对这些设备进行深度加密和系统加固,确保通讯的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

单兵医疗包也在苏婉的指导下进行了升级,加入了更多特效药、小型手术器械和紧急情况下维持生命的设备。

其次,是载具与机动平台。

陈锋利用之前的渠道,搞到了几辆经过深度改装的越野车,加装了防弹钢板、防爆轮胎、额外油箱以及简单的扫障装置。这些是未来进行中短距离侦察和快速机动的保障。

陈浩则把目光投向了无人机。他不仅采购了数十架不同型号的商用高端无人机(用于侦察、测绘、小件物资投送),还通过特殊渠道,弄到了几架工业级的大型无人机,载重惊人,可以用于运输重型物资或作为空中火力平台(如果未来能解决武器挂载问题)。

最让人惊喜的是,他不知从哪里淘换来两辆旧式履带式全地形车和一些重型工程机械(如小型挖掘机、推土机)的二手货,虽然老旧,但结构简单,皮实耐用,经过他和招募来的几名机械工程师的精心修复和改装,成为了堡垒建设、土地开垦和复杂地形通行的利器。

第三,是能源与后勤保障装备。

之前储备的发电机、太阳能板等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型号扩展。陈浩特别采购了多套大功率燃油取暖炉、净水设备配件、以及一套小型的风力发电机组,进一步强化能源冗余。

大量的工具箱、焊接设备、3d打印机(用于打印特定零件)、以及各种型号的电池、电缆、备用零件被充实到技术维护区。陈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自我复制和修复小型设备的内循环技术体系。

第四,也是陈浩最费心思的——特殊情境装备。

他根据陈默描述的末世可能出现的极端环境(如辐射区、强酸雨、极寒、变异生物巢穴等),定向采购或定制了一批特殊装备:

简易辐射侦察与防护设备、耐酸碱腐蚀的防护服与容器、极地级别的防寒帐篷与衣物、水下呼吸器与潜水装备、甚至还有几套用于攀爬冰壁或湿滑岩壁的专业器械。

他还设计并委托加工了一批可快速组装拆卸的预制工事构件,如钢板掩体、网状障碍物等,用于快速建立临时防御阵地。

整个“装备库”的建立过程,仿佛一场紧张而有序的物资归位交响乐。陈建国负责统筹调度和资金支付,陈锋负责验收和安全入库,陈雪负责信息安全和渠道审查,李秀娟和苏婉则负责生活保障和医疗物资的归类。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在陈默强制休养的这段时间里,将“方舟”的最后一块短板,以惊人的速度填补起来。

当陈默在经过近六十个小时的深度睡眠和苏婉的精心调理后,终于能够下床行走时,他被陈浩引领着,参观了初步建成的“装备库”。

与武器库的肃杀和食品、药品库的充盈不同,装备库更像一个巨型的、包罗万象的末日科技与生存博览会。

一侧是整齐排列的改装车辆和重型机械,钢铁身躯上还带着改造后的新鲜焊痕;

另一侧是琳琅满目的个人装备,从精致的夜视仪到笨重的防化服,应有尽有;

空中悬挂着不同型号的无人机,如同等待检阅的蜂群;

货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种工具、零件、通讯设备和特殊情境装备……

这里没有单一的主题,只有一种将人类科技与生存智慧运用到极致的、令人叹为观止的综合性力量。

“哥,你看这个,”陈浩兴奋地指着一个不起眼的黑色箱子,“我设计的‘主动防御系统’试验品,利用震动传感器和高压电流,可以在小范围内形成瞬间电网,对付偷偷摸上来的家伙最好用了!”

陈默看着弟弟眼中闪烁的光芒,看着这庞大而有序的装备库,心中那因透支和外敌威胁而带来的阴霾,被驱散了不少。他拍了拍陈浩的肩膀,“干得漂亮。”

有了这个装备库,“方舟”才真正从一个坚固的避难所,进化成了一个拥有极强对外干涉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移动基地雏形。

就在这时,陈雪的身影出现在装备库门口,她的脸色带着一丝新的凝重。

“哥,你恢复得怎么样?”她先是关切地问了一句,然后迅速切入正题,“我们捕捉到一段非常短暂的、强度极高的信号脉冲,来源指向……南极大陆深处。信号内容无法破译,但其能量特征,与我们之前发现的‘空间异常波动’……有百分之七十三的相似度。”

陈默的目光骤然锐利起来。

南极?空间波动?

“净世会”的触角,或者说,这个末世背后更深层的秘密,似乎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庞大,更加诡异。

装备库的建立,标志着“方舟”自身建设的基本完成。

但外部的迷雾,却越来越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