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穿越79在东北打猎人生 > 第106章 京华烟云 学海无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卫国赴京参加研修班的决定,在青山公司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三个月,对于正处于扩张关键期的企业来说,总经理的缺席无疑是一次冒险。

然而,李卫国用他惯有的周密部署,打消了大部分疑虑。他召开了全体管理层会议,明确了自己离开期间的责任分工:陈总经理负责总体协调和对外联络,特别是与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沟通;李建国全权负责现有生产线的运营和新厂区建设的筹备工作,重大决策需与陈总商议;李小红主持研发中心工作,并协助新厂区的技术规划;小张负责市场与销售,确保订单履约和客户关系维护;何森则专注于生产管理的优化和新设备的选型考察。他还建立了一套定期通讯机制,要求核心团队每周汇总情况,通过信件或电话向他汇报。

“公司不是靠我一个人运转的,”李卫国看着眼前这些跟随他一路打拼过来的伙伴,语气沉稳而充满信任,“我相信大家的能力。这三个月,是考验,更是机会。希望大家各司其职,把我离开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安排妥当后,李卫国带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北上的列车。苏晚晴得知他最终决定参加研修班,来信中只有简短而有力的四个字:“把握机会。”

研修班设在轻工业部下属的干部管理学院。报到那天,李卫国看着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近百名学员名单,心中感慨。他们中有国营大厂的厂长、有沿海地区乡镇企业的负责人、也有像他这样带着“集体+外资”混合色彩的企业代表,年龄跨度从三十出头到五十多岁。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改革开放初期特有的那种渴望学习、渴望改变、渴望大干一场的神采。

课程安排紧凑而充实,远超李卫国的预期。授课的老师,既有轻工业部政策研究室的司局长,解读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未来规划;也有来自人民大学、社科院的经济学教授,讲授市场经济理论、企业管理知识和国际贸易规则;甚至还聘请了有外资企业工作经验的管理者,分享现代企业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许多观点和理论,对于来自基层的李卫国来说,如同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

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知识,课堂上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主动找老师请教,与同学们讨论交流。他很快发现,自己虽然企业规模不是最大的,但青山公司凭借独特的工艺、灵活的模式和已初步打开的国际市场,在班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不少同学对植物鞣制工艺表现出浓厚兴趣,更对他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如何与外资合作又保持自主权的经验十分好奇。

在一次关于“企业品牌建设与市场竞争”的小组讨论中,李卫国结合青山公司的实践,侃侃而谈:

“我们认为,品牌的核心是差异化的价值。我们的价值,就根植于独特的植物鞣制工艺和其所代表的天然、环保、高品质的理念。这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源于我们脚下的土地和传承的智慧。守住这个根,同时用现代设计和国际语言去包装、去表达,才能让老手艺焕发新生,走进国内外的现代生活。”

他的发言,逻辑清晰,案例生动,赢得了小组同学和指导老师的赞许。他也从其他同学那里学到了很多:一位广东来的厂长分享了利用“三来一补”模式快速积累资本的经验;一位上海国营皮件厂的书记,则谈到了在老体制下进行技术改造和调动职工积极性的艰难与探索。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经验与智慧,极大地拓宽了李卫国的视野。

学习之余,他也密切关注着家里的情况。每周收到的“家书”成了他最大的慰藉。李建国的信总是很实在,汇报生产进度、新厂区征地平整的进展,偶尔抱怨一下设备调试遇到的麻烦;李小红的信则充满技术宅的热情,详细描述新配方试验的曲折和一点点成功的喜悦;小张的信里则满是市场动态和新客户的反馈。

从信中,他了解到新厂区建设已顺利完成征地和平整,建筑设计图纸正在根据何森考察带回的建议进行修改;与杜兰德手工坊的第三批皮料供应合同已经顺利履约,对方对品质非常满意,并提出了更长远的合作构想;省里关于传统工艺振兴的首批扶持资金已经到位,解了新厂设备采购的燃眉之急。一切都按照他离开前的部署,在稳步推进。

然而,并非所有消息都是好消息。陈总经理在一封信中隐约提到,县里有个别领导,对青山公司动用大量资金和精力投入新厂区建设“表示关切”,认为有点“过于冒进”,建议“稳妥为主”。这熟悉的论调,让李卫国意识到,无论走到哪里,改革与保守、进取与求稳的博弈始终存在。

他立刻回信,叮嘱陈总务必与杨书记保持密切沟通,充分阐述新厂区建设对于青山公司长远发展和带动地方经济的战略意义,同时,加快筹备进度,用实际动作和阶段成果来回应质疑。

三个月的学习时光飞逝而过。结业前夕,研修班组织了一次前往京津地区几家先进企业的参观考察。站在那些初步实现了自动化、拥有现代化流水线和规范管理体系的工厂里,李卫国感受到了差距,也更坚定了回去后推动青山公司转型升级的决心。

结业典礼上,李卫国作为学员代表之一上台发言。他没有讲空泛的大道理,而是讲述了青山公司从李家沟起步的故事,讲述了张老爷子的古法技艺,讲述了与国际品牌合作的收获与思考,也表达了学成归去后,要继续扎根实业、勇于创新的决心。他的发言朴实而充满力量,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捧着鲜红的结业证书,站在京城深秋明朗的天空下,李卫国心潮澎湃。这三个月,他不仅系统学习了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建立了宝贵的人脉,更重要的是,他的视野和格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京华烟云,开阔了眼界;

学海无涯,坚定了方向。

他知道,是时候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那片更需要他的青山绿水间,去书写下一段更加波澜壮阔的创业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