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可以说,邓艾是曹魏政权资历最深的屯田老兵之一。

这段长期的基层屯田经历,对他后来的军事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

纵观邓艾的作战风格。

每到一个地方,他首先做的就是勘察山川地形,判断是否适合屯田。

这种战术起初遭到魏国某些世家出身的将领嘲笑。

但很快,事实证明了邓艾屯田战术的战无不胜。

邓艾的宿敌,正是继承诸葛亮遗志、坚持北伐的姜维。

蜀汉的北伐,每次都受限于艰险的栈道和脆弱的后勤补给。

因此。

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姜维,北伐时都将魏国在陇西的屯田视为重要战略目标。

邓艾担任凉州刺史后,更是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扩大了屯田范围。

面对粮草的 ,姜维怎能不动心?

在这样的局面下。

姜维每次北伐,都不得不被邓艾牵着鼻子走。

这注定了他难以战胜邓艾。

当然。

蜀汉的 不能归咎于姜维。

他一直在竭尽全力弥补蜀汉的不足。

但蜀汉毕竟国小力弱。

加上后期朝政混乱,最终导致了 。

如果让姜维和邓艾互换位置,胜负或许尚未可知。

......

而现在。

邓艾还只是个腼腆青涩、说话结巴的少年。

知晓历史走向的曹舒,自然早早将邓艾招至麾下。

不过。

是金子总会发光。

邓艾的军事天赋可谓与生俱来。

曹舒为他安排了几位名师指导。

徐晃、张合、于禁等名将,都曾应曹舒之请指点过邓艾。

同时。

曹舒还任命邓艾为暗卫统领,视为心腹。

暗卫,正是曹舒暗中布局的重要一环。

形式上与校事府类似。

但暗卫行事更加不择手段!

作为穿越者,曹舒深知在这乱世中,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尊严与野心,孰轻孰重?

曹舒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于是,他亲手组建的暗卫悄然成形。

那些不便由天子亲自处理的事务,统统交给了这支隐秘力量。

在暗卫体系中,

除主事者邓艾外,

王基与毋丘俭分任左右副使。

此二人皆是史册留名的魏国良将,

虽尚值年少,

却已显露非凡才具。

至于忠心?经曹舒自幼栽培,自然可靠。

此番暗卫肩负重任——招揽当世虎将!

时值建安末年,

天下英才各有所属。

除曹魏阵营尚未崭露头角的新秀外,

曹舒急需能征善战的猛士。

他将目光投向荆南,

锁定了黄忠与魏延。

可惜魏延早归刘备帐下,

唯剩老将黄忠尚可图谋。

这位老将军原属刘磐麾下,

刘磐故去后,

继任者韩玄对其多有猜忌。

去岁刘备挥师南下,

韩玄刚愎自用,

致使黄忠几近战死沙场。

正当其欲降刘备之际,

暗卫奉曹舒密令,

将黄忠全家秘密带离荆南。

虽手段不甚光明,

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黄忠妻女亦随行至邺城,

暂居幽静院落。

……

邓艾行事素来雷厉风行,

纵有口疾亦不碍其效率。

然当曹舒亲临探望时,

只见黄忠满面怒容——

任谁被强行掳至异乡,

都不会有好脸色。

若非汉末浓厚的乡土情结作祟,黄忠断不会轻易离开荆南故土,远赴千里之外的邺城。

这便引出一个疑问——

以黄忠冠绝当世的武艺,

区区暗卫怎能奈何得了他?

关键在于暗卫行事毫无底线。

为掳走这位老将,他们竟使出 这般卑劣手段。

因此,

即便此刻已被押解至此,黄忠眉宇间仍凝结着怒意。

年逾五旬的老将军,

半生戎马积累的沙场经验,

竟栽在 这等拙劣伎俩上,叫他如何甘心?

然而,

赴邺途中暗卫已道明原委。

虽对阴沟翻船耿耿于怀,

这位 湖却暗自盘算:

投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营,

或许正是转机。

毕竟,

大半辈子困守荆南僻壤,

一身盖世武功终难施展。

眼见知天命之年将至,

若再不得明主,

妻女岂非要随自己潦倒终生?

原本儿女双全的黄家,

长子黄叙早夭后,

仅剩黄舞蝶承欢膝下。

而今爱女已届婚龄,

又成老将军心头重担。

若在荆南时,

虽攀不上高门大户,

求亲的武将倒也不少。

可这乱世之中,

武将头颅不过暂寄颈上。

刚把女儿许人,

转眼便成寡妇的情形,

教他如何不忧?

正踌躇间,

刘备兵锋已抵荆南。

未料曹舒棋高一着,

早遣暗卫将黄家三口来邺城。

......

邓艾率众暗卫横亘在前,

将怒目圆睁的黄忠与曹舒隔开。

面对黄忠这位当世猛将,众人丝毫不敢大意。

尽管黄忠双手被绳索捆缚,邓艾与暗卫们仍保持着高度警惕。唯有曹舒神色从容,显得格外镇定。

暗卫已向黄忠表明身份。在这邺城之中,料想黄忠不会轻举妄动。毕竟双拳难敌四手,纵使黄忠武艺超群,也难以抵挡众多暗卫的围攻。

曹舒并非鲁莽之人。他绝不会像那些愚昧之人一般,为收服猛将而冒险为其松绑。他停在距黄忠五步之遥的安全距离,直截了当道:

黄将军,冒犯之处还望海涵。只因邺城与长沙相距甚远,为得将军相助,不得已出此下策。在此向将军赔罪。说罢,曹舒郑重地向黄忠躬身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