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日后,曹操启程返回许昌。

但在此之前,他还有最后一件事未了。

至于曹舒,则准备留在此地筹建水军。

待数月后水军初具规模,曹舒再启程返回许昌也不迟。

这日,一艘中等大小的楼船自南方驶来。

船头立着一位年近六旬的老者,身旁跟着十余名家眷,还有一名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女。

莫看这少女年纪尚小,胸前却已显山露水,颇具规模。

若在后世,少说也是E级水准。

这般天赋实属罕见。

更令人惊叹的是,她还未到绽放的年华。

待她完全长成,只怕 力更胜从前。

少女走到老者身边轻声问道:阿翁,我们这次真能顺利回乡吗?

老者慈爱地抚过孙女的发梢:元姬放心,阿翁已与曹丞相麾下的校事府取得联系。如今我们已过曲阿以东,再行五十余里便可进入巢湖地界。到了那里,就离回家不远了。

老者眼中泛起思乡的涟漪。

这些年来他漂泊异乡,当初赴任会稽太守本为避祸,却将会稽治理得宛如世外桃源,其富庶几欲超越江东首郡吴郡。

岂料天意弄人。

他只想安稳度日,却遭兵戈之祸——两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年轻人率兵攻入会稽。一个叫周瑜,一个叫孙策,皆是狠角色。若非城破之际他带着家眷及时脱身,只怕早已沦为阶下囚。

更没想到脱险后,孙策竟对他下达通缉令,北归之路由此断绝。

迫不得已,他只得南下投奔交州士燮。所幸士燮待他尚可,不仅收留还给予厚禄。

然而士燮终究是个精明的东家,深知他治理之才,便处处设阻,不让他北归故里。

光阴荏苒,十余载春秋已逝。

王朗仍未能携孙女及南下族人重返中原故土。就在他几乎放弃归乡之念,决意终老交州之际,校事府的密探寻至。

在校事府协助下,王朗终获舟楫,扬帆远航。虽道阻且长,但归乡之志始终支撑着他。

又历数十里波涛,当王朗望见岸边的身影,特别是为首的那位翩翩公子时,不禁老泪纵横。

老夫王朗,终归故土矣...

这位老者,正是当年被孙策逐出会稽的太守王朗。他并非演义中被诸葛骂死的角色,而是当世文坛泰斗,地位堪比昔日的蔡邕、郑玄。

历史上王朗同样历经艰险方返北方。魏国建立后官拜司徒,位列文臣次席,总揽文事。

王朗出身徐州王氏。须知王姓乃大姓,后世统计每十五人便有二王姓。汉末三国时期,王氏有两大显赫世家:一为司徒王允的并州王氏,二即司徒王朗的徐州王氏。

最值得注意的是,王朗的嫡亲孙女正是王元姬——历史上司马昭之妻,司马炎生母。

可是景兴先生?

在下曹舒,家父已在城中恭候多时。

岸边相迎的正是曹舒。

王朗见过舒公子。

王朗含笑还礼,尽显文坛大家的礼数风范。

岁月沉淀智慧。

王朗入仕时,曹操尚未举孝廉。

论资历,王朗比老曹更早踏入仕途。

初见曹舒,王朗心知这位年轻人已是曹营核心人物,甚至可能成为未来的掌权者。

否则,老曹不会将他带在身边悉心栽培。

曹舒含笑上前,命侍卫一同帮王朗搬运行李。

“景兴先生一路劳顿,如今重返故土,终得安稳。”

此言正触王朗心事。

他长叹一声,道:“可惜此番归来,仅有老夫、犬子、孙女及几名仆从。儿媳、老妻与当年南下的族人,皆殁于交州。”

曹舒沉默。

古时水土不服之害,远胜后世。

王朗一族本是中原人,骤然迁至交州,能活下来已属不易。

他与儿子王肃习武强身,琅琊王氏乃顶尖大族,子弟自幼习剑练武。

孙女王元姬生于南方,故能适应交州气候。

见曹舒神色黯然,王朗拍了拍他的肩,笑道:“舒公子不必忧心,老夫无恙。如今只盼为元姬觅得良婿,便是圆满。”

说罢,他意味深长地看向曹舒,眼中尽是赞许。

老曹信中常提曹舒,王朗虽初见他,却早生好奇。

而王元姬才貌双全,在王朗看来,与曹舒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颍川荀家?

琅琊王氏的底蕴,何曾逊色半分?

此外。

最终谁能成为曹舒的正妻,总要较量一番才能见分晓。

……

在曹舒的引荐下,王朗踏入寿春城,不久便面见了曹操。

二人在府中畅谈数时辰之久。

待王朗告辞离去后,曹操忽又将曹舒唤至跟前。

曹操慈眉善目,含笑问道:

“舒儿,今日可曾见过王朗的孙女?”

曹舒颔首。

尽管王元姬羞怯垂首,始终未敢抬眼。

但身为建安风骨的承继者,曹舒目光如炬,早已察觉王元姬身姿已显玲珑之态!

狗卡诚不我欺!

在狗卡的绘卷中,王元姬素有“王大~~乃”之称。

此名号果真名副其实。

纵是郭女王、张菖蒲、张琪瑛、马云禄、袁婉等人,亦难掩其锋芒。

曹操何等人物,一眼便看穿曹舒对王元姬的心思。

他捋须笑道:

“舒儿,为父方才与王朗商议,请他携孙女暂居寿春。”

“你可借此机会,向他请教经学文章。”

“纵无所获,亦能助你扬名文坛。”

“为父当年便是因文名不显,被许子将讥为‘乱世之枭雄’。”

“世人皆道此乃赞誉。”

“殊不知,那老儿分明是在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