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89章 拜谢恩师礼数周 家书捷报喜盈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9章 拜谢恩师礼数周 家书捷报喜盈门

------

第八十九章 拜谢恩师礼数周 家书捷报喜盈门

府试金榜题名,尤其是陈彦再次高中案首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悦来居”客栈,并向着整个江陵府城扩散开去。客栈掌柜、伙计以及同住的其他学子,纷纷前来道贺,言语中充满了羡慕与敬佩。十一岁的府案首,连中两元,这在整个江陵府的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陈彦“神童”之名,至此已是实至名归,声名鹊起。

待最初的喧嚣稍稍平息,赵文渊先生便将陈彦和赵修远叫到房中,正色道:“府试高中,尤其是取得了案首和第三名的好成绩,按礼数,需得前往府衙,拜谢主考官周知府大人的提携之恩。此乃士子应有之礼,不可怠慢。你二人需收拾齐整,随为师前往。”

“是,先生(父亲)。”陈彦和赵修远肃然应道。他们深知,这不仅是礼节,更是踏入士林、建立人脉的重要一步。

三人换上整洁的儒衫,备好名帖和些许并不贵重却显心意的土仪(如清河县的特产),来到了威严的江陵府衙。通传之后,很快便有衙役引他们进入二堂花厅。

知府周文正大人早已在花厅等候。他今日身着常服,神色比放榜那日更加温和。见到赵文渊带着两位年轻学子进来,他脸上露出笑容,尤其将目光落在陈彦身上,充满了欣赏。

“学生赵文渊,携小徒陈彦、犬子修远,拜见府尊老大人!感谢老大人提点之恩!”赵文渊率先躬身行礼,陈彦和赵修远也紧随其后,恭敬行礼。

“文渊兄不必多礼,二位贤契请起。”周知府虚扶一下,笑道,“坐,看茶。”

众人落座后,周知府目光灼灼地看向陈彦,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许:“陈彦,你此次府试,文章本官亲自看过,经义扎实,策论务实,诗赋亦佳,尤其是那首《江陵夜泊》,意境开阔,格律精严,确是难得一见的好诗!十一之龄,便有如此才学与见识,连中两元,实乃我江陵府士林之幸事!望你戒骄戒躁,潜心向学,院试在即,再接再厉,若能连中小三元,必将成为一段佳话!”

陈彦连忙起身,谦逊地答道:“老大人谬赞,学生愧不敢当。此次侥幸得中,全赖先生平日悉心教导,以及老大人的错爱。学生定当谨记老大人的教诲,刻苦攻读,不负期望。”

周知府满意地点点头,又勉励了赵修远几句,说他基础扎实,进步显着,望其继续努力。随后,他又与赵文渊闲聊了几句府学文风、地方教化等事,气氛融洽。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后,周知府端茶送客,赵文渊便知趣地带领弟子告辞出来。

整个拜见过程,礼节周全,气氛和谐。周知府的勉励和赏识,无疑给陈彦和赵修远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官方的认可和期许。

回到客栈,陈延岳早已等候多时,得知拜见顺利,更是喜上眉梢。他搓着手,对陈彦和赵文渊说道:“赵先生,彦儿,府试既然已经考完,而且考得这么好,我想着,是不是该回家一趟,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家里?爹娘和哥嫂他们,肯定天天盼着消息呢!”

赵文渊沉吟片刻,点头道:“延岳所言有理。府试放榜到院试开考,尚有一月之期。彦儿和修远连日辛苦,也需要稍作休整。这样吧,延岳你辛苦一趟,明日一早便动身回家报喜。彦儿和修远随我留在府城,一则安心备考院试,免去路途奔波之苦;二则府城藏书丰富,信息灵通,也更便于切磋学问。”

陈彦虽然也想念家人,但也知道先生安排得有理,便点头应允:“全凭先生安排。”

第二天一早,陈延岳便收拾行装,准备启程。他归心似箭,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陈家沟。临行前,他拉着陈彦的手,再三叮嘱:“彦儿,你在府城要听赵先生的话,好好备考,家里的事不用操心!三叔我一定把你中府案首的好消息,一字不落地告诉全家!”说完,他便翻身上马,扬鞭策马,风驰电掣般朝着家乡的方向疾驰而去,心中充满了传递喜讯的激动。

(视角切换:陈家沟)

与此同时,远在清河县陈家沟的陈家人,自从陈延岳带着府试的消息(初步通过)回来后,虽然安心了不少,但随着放榜日期的临近,那份期盼和担忧又重新涌上心头。尤其是张桂娘和王氏,几乎是掐着手指算日子,夜里也常常睡不踏实,梦里都是儿子(孙子)考试的情景。

“娘,您说彦儿这次府试,能考中吗?听说府城里才子多得很呐。”张桂娘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忍不住向婆婆王氏念叨。

王氏放下手中的簸箕,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咱彦儿虽然聪明,可毕竟年纪小,又是头一回出远门考这么大的试……我这心里啊,七上八下的。”

陈满仓虽然嘴上不说,但烟袋抽得比平时更凶了,时不时就走到院门口向村口张望。陈延峰、李秀娟等人,也是心照不宣地关注着任何从县里或府城传来的消息。

这一日,午后时分,村里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锣响!很快,便有孩童飞奔来报:“满仓太公!桂娘奶奶!官府来报喜的差爷来了!说是彦叔中了府试案首!”

“什么?!”全家人都从屋里冲了出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只见两名差役骑着快马,来到陈家院门前,利落地下马,高声喊道:“捷报!捷报!贵府陈彦老爷,高中甲辰年江陵府府试第一名案首!恭贺陈老爷!”

张桂娘和王氏顿时喜极而泣,陈满仓激动得胡须直抖,接过那沉甸甸的喜报,虽然不识字,却如同捧着珍宝一般,连声道谢,让陈延峰赶紧拿出丰厚的喜钱打赏差役。左邻右舍闻讯赶来,恭喜声、赞叹声响成一片,陈家小院再次沉浸在前所未有的荣耀和喜悦之中。

然而,喜悦之余,家人发现报喜的差役走后,并未见到陈彦的身影,连陈延岳也没有一起回来,心中不免又升起一丝疑惑和牵挂。

几天后,风尘仆仆的陈延岳终于赶回了陈家沟。他刚进村口,就被眼尖的族人看到,消息立刻传回了家。全家人都涌到院门口,焦急地等待着他。

“延岳!怎么就你一个人回来了?彦儿呢?他考得怎么样?真的中案首了吗?”张桂娘一把拉住三弟,连珠炮似的问道。

陈延岳一路奔波,虽然疲惫,但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大声道:“中了!中了!千真万确!咱家彦儿,不仅是府试案首,还是连中两元!赵先生说了,这是天大的喜事!府尊周大人都对彦儿赞不绝口呢!”

听到陈延岳亲口确认,全家人的心才彻底放回了肚子里,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

“那……那彦儿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王氏抹着喜悦的眼泪,问道。

陈延岳解释道:“娘,您别急。赵先生说了,府试之后,再过一个月就是院试了。院试由省里的学政大人主持,考中了就是秀才!那是更关键的一步。为了节省时间,让彦儿和修远能专心在府城备考,先生就让他们留在府城了,由我回来报个喜,也让家里放心。彦儿一切都好,吃住都有赵先生照顾,你们就放心吧!”

听了这番解释,家人这才恍然大悟,虽然十分想念陈彦,但也明白赵先生安排得周到合理,是为了孩子的前程着想。

“好,好!留在府城好!有赵先生看着,我们放心!”陈满仓用力点头,“让彦儿安心备考!家里一切都好,不用他惦记!”

张桂娘也压下心中的思念,叮嘱道:“延岳,你回去后告诉彦儿,家里都好,让他专心读书,别分心,争取院试再考个好成绩!”

带着家人的嘱托和满满的喜悦,陈延岳在家休息了两日后,便再次踏上了返回江陵府的路程。而陈家沟,则因为再次出了个府案首,而且是有望“小三元”的神童,而久久沉浸在骄傲与期盼之中。

------

(第八十九章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