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隋唐:我靠情圣系统截胡满朝皇后 > 第139章 理财持家,洛阳的经济腾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9章 理财持家,洛阳的经济腾飞

第139章:理财持家,洛阳的经济腾飞

河东,李世民的帅帐内,那面被“赠”回来的铜镜,在送达的当天下午,就碎成了一地残片。

没有人知道秦王殿下看到镜子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只知道从那天起,帅帐内的气氛便冷得像是腊月的冰窟,而李世民本人,则变得比以往更加沉默,也更加可怕。

与河东的阴霾不同,洛阳城,正沐浴在一片前所未有的暖阳之中。

李世民的“赠妻”风波,在杨辰那番四两拨千斤的精彩回应下,非但没有成为定国军的耻辱,反而成了全城百姓茶余饭后最津津乐道的段子。

“听说了吗?咱们主公说了,那李二郎是个瞎子,把凤凰当草鸡!”

“可不是嘛!也只有咱们主公,才识得长孙大人的好!”

街头巷尾,类似的议论随处可闻。长孙无垢的身份,在百姓口中,已经从一个尴尬的“前秦王妃”,变成了一个慧眼识英雄、果断弃暗投明的传奇女子。而那位任命她为大司农的杨辰,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成了无数怀春少女的梦中情人。

名声上的胜利,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愉悦,更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金墉城,西大营,伙房。

“老王头,今儿个的肉怎么切得这么大块?你这老小子,不怕大司农查你的账啊?”一个刚操练完的什长,端着饭盆,看着锅里翻滚的肉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掌勺的老王头嘿嘿一笑,露出满口黄牙,手里的勺子却半点不抖,满满当当地给什长舀了一大勺:“吃你的吧!这都是大司农的恩典!”

他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你们是不知道,大司农那才叫神仙手段!就拿咱们这烧火的木炭来说,以前咱们从南山拉,烟大还不经烧。大司农来了,让咱们改去东山采一种叫‘青冈’的硬木,烧出来的火旺,烟还小,一车能顶以前一车半!省下来的钱,大司农说了,不能克扣,全都得用在咱们兄弟们的伙食上!”

“还有这米!”老王头指着旁边几大袋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军粮,“以前各营领粮,乱糟糟一团,路上撒的,耗子偷的,一个月下来,损耗的粮食能吓死人。现在大司-农画了图,规定了路线,还让仓官养了几十只猫,说是叫什么‘生物防治’。嘿,你猜怎么着?上个月盘库,一粒米的损耗都没有!省下来的粮食,够咱们全营多吃三顿干的!”

周围的士兵们听得是目瞪口呆,随即爆发出-阵欢呼。

他们都是些粗人,不懂什么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但他们知道,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谁能让他们手里的兵器更锋利,谁就是好官,就是值得他们卖命的主公。

以前跟着李密,虽然也打胜仗,但军饷时有时无,伙食更是时好时坏。如今杨辰当家,长孙无垢管钱,这才短短不到一个月,他们的日子,简直是天壤之别。

“都别愣着了,排好队!”秦琼的大嗓门在伙房外响起,他手里也端着个大海碗,身后跟着一脸冷峻的罗成,“吃饱了不想着好好操练,当心你们的皮!”

士兵们吐了吐舌头,赶紧排好队。

秦琼走到锅边,老王头恭恭敬敬地给他舀了满满一碗。秦琼闻着那肉香,咧嘴一笑:“弟妹这手段,可真不赖。俺老秦打了半辈子仗,就没见过哪个管后勤的,能把账算得这么明白,还能让兄弟们都念着她的好。”

罗成没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碗里那块肥瘦相间的肉,眼神里,也多了几分暖意。

如果说军队的变化是立竿见影,那洛阳城内的变化,则是润物无声。

城东的布商张万财,最近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

以前,他最怕和官府打交道。税吏们像一群饿狼,今天这个要“孝敬”,明天那个要“加急费”,一套布卖出去,大半的利润都进了别人的腰包。

可自从长孙大司农上任后,一切都变了。

新的税法张贴在城门口,税率、条目,写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所有税款,统一到官府设立的“税务司”缴纳,开具凭证,任何人不得私下收取一文钱。

一开始,张万财还半信半疑,以为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直到他亲眼看到,隔壁那个平日里作威作福的税吏,因为私下索要了二两银子的“茶水钱”,被巡城的定国军士兵当街拿下,枷号示众三日。

从那天起,洛阳城所有的商户,都挺直了腰杆。

更让张万财惊喜的是,大司农府还颁布了一项新令:凡是与定国军有军需往来的商户,一律优先结算,且可以用税款抵扣部分货款。

张万财的布行,正好是定国军军服的供应商之一。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拿着货单和税票去了大司农府。接待他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文吏,态度和蔼,算盘打得噼啪响,一盏茶的功夫,就把账目算得清清楚楚,当场就给他结清了大部分货款。

捧着那沉甸甸的银子,张万财走在回家的路上,只觉得这洛阳城的天,都比别处亮堂几分。

城池还是那座城池,人还是那些人。但所有人都感觉到,一种新的秩序,正在悄然建立。这种秩序,公平、高效,充满了勃勃生机。

大司农府,后堂。

长孙无垢坐在堆积如山的竹简和账册后面,正垂首专注地核对着一份卷宗。

烛光映在她素净的脸上,为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她的身形依旧纤细,但眉宇间,却多了一种以往从未有过的沉静与威仪。

自从接手大司农府,她几乎是以一种废寝忘食的状态在工作。瓦岗军留下的后勤,就是一个烂摊子。账目混乱,贪腐横行,各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换做旁人,恐怕早已焦头烂额。

t-a可长孙无垢,却像是鱼儿回到了水里。

那名为“理财持家”的天赋,让她拥有了超越时代的眼光和近乎恐怖的计算能力。纷繁复杂的数字和条目,在她眼中,都化作了清晰的脉络。她能轻易地看穿每一笔假账背后的猫腻,能一眼找出流程中最冗余、最浪费的环节。

她先是快刀斩乱麻,严惩了一批贪腐的仓官和税吏,用雷霆手段震慑了所有人。

紧接着,她便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

她重新丈量田亩,核定税率,推出了“摊丁入亩”的雏形,极大地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

她整合了城内所有官营的作坊,统一采购原料,流水线生产,使得兵器、甲胄的产出效率提升了三成不止。

她还设立了“官营钱庄”,以官府的信用为担保,发行统一的“定国宝钞”,方便大额交易,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流通。

这些举措,每一项都堪称惊世骇俗,却又偏偏精准地切中了时弊,推行起来,竟是异常地顺利。

府里的老吏们,从最初的质疑、观望,到如今,已经变成了彻底的崇拜和信服。他们看着这位年轻的大司农,就像在看一个点石成金的活神仙。

“咳咳……”一阵轻微的咳嗽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长孙无垢抬起头,只见杨辰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门口,手里还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莲子羹。

“还在忙?”杨辰走进来,将莲子羹放在她手边,顺手拿起了她桌上的一份卷宗。

卷宗上,是她草拟的关于开挖洛阳周边水渠,兴修水利的计划书。里面不仅有详细的预算,甚至还精确计算出了工程所需的人力、工期,以及项目完成后,预计能新增多少亩水浇地,每年能增产多少石粮食。

“洛阳周边,水系发达,却多有淤塞。若能疏通,不仅可解水患,更能灌溉万亩良田。”长孙无垢轻声解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想法很好。”杨辰放下卷宗,却轻轻按住了她准备再次提笔的手,“但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你已经三天没好好休息了。”

他的手指温热,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道。

长孙无垢脸颊微热,想要抽回手,却被他握得更紧。

“把这个喝了。”杨辰指了指那碗莲子羹,“然后,去睡一觉。”

长孙无垢看着他,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没有了白日里指点江山的霸气,只有纯粹的关切和一丝心疼。她的心,没来由地一软。

“可是,这些文书……”

“没有可是。”杨辰打断她,语气温柔却霸道,“我是主公,你是下属。这是命令。”

长孙无垢终于不再坚持,端起碗,小口小口地喝了起来。甜糯的莲子羹滑入喉咙,暖意瞬间传遍了四肢百骸。

杨辰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她,目光扫过她眼下淡淡的青影,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当初任命她为大司农,固然有千百种算计。但看到她真的将这份才能发挥到极致,看到她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绽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时,那份源于“投资回报”的满足感之外,竟也生出了一丝纯粹的欣赏与喜悦。

这或许,就是“并肩而立”的感觉。

“叮!”

一声清脆的提示音,在杨辰的脑海中响起。

【检测到宿主与情缘目标‘长孙无垢’共同治理领地,百姓归心,经济繁荣,情缘羁绊加深……】

【情缘点+50!】

【情缘点+50!】

……

一连串的提示音,如同悦耳的乐章。杨辰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这可真是……事业爱情双丰收。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徐茂公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的脸色,异常凝重。

“主公。”他对着杨辰躬身一揖,目光却扫过桌上那些关于洛阳经济腾飞的卷宗,眼神复杂。

“军师,何事如此匆忙?”杨辰察觉到了他神色的不对。

徐茂公没有立刻回答,他看了一眼已经喝完莲子羹的长孙无垢,犹豫了一下,还是从怀中取出了一份密报,递了过去。

“主公请看,这是刚从李密那边传来的消息。”

杨辰接过密报,展开一看,眉头缓缓皱起。

密报上的内容很简单,只有寥寥数语,却如同一道惊雷。

李密在偃师大败后,并未消沉,反而因为定国军的强盛和洛阳的繁荣,生出了别样的心思。他正秘密联络旧部,并斥重金,在偃师招募能工巧匠。

而这些工匠,正在打造的,不是兵器,不是甲胄。

是天子冠冕,和九龙御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