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州与古甸州相临,地处偏僻,历史上由土司世袭统治。
万华国建国后,朝廷派驻军队占据溪州,并派了刺史等朝廷官员任职。
尽管如此,因为溪州是边疆地区,因此朝廷对其的管辖、掌控不如其他州府得力。
政令时常有不达。
而且溪州多山多林,因此山匪猖獗。
李晏到达溪州后,没有住进刺史府,而是前往古筸(gān)城。
古筸城曾是溪州土司家族居住之地,这里曾经住过许多溪州贵族,有过热闹、繁华的时候。
土司没落后,溪州贵族陆续搬去了溪州刺史府所在之地,古筸城只留下他们的故居,古筸城也渐渐没落下来。
但城内地上的青石板仍在,悬崖边上的吊脚楼也在。
古筸城以前有东、南、西、北四道城门,由于现在住的多是普通百姓,便只开了东门和北门。
到达古筸城后,李晏、微雨、有吉和两百东宫亲卫进了城,租下一个贵族空着的旧居住下,萧清河和三千龙武军则驻扎在城外。
李晏之所以住到古筸城,是因为这里离山匪所在的仙都山不远不近。
太远,不利于李晏掌握山匪的情况。
太近,危险也大!
李晏的身份是监军,她安顿下来的第二天,薛大将军就带着萧清河、薛绍等将领来见她。
与薛大将军一起的还有溪州刺史。
薛大将军是第一批出发的军队,由于人多,也只比李晏早到了几天。
李晏身穿黄色皇太女?弁服、头戴鹿皮弁冠坐在上位。
“大将军,现在是什么情况?”
“禀殿下,仙都山地形复杂,山寨的情况还没有探明。
不过据刘刺史说,山匪约六千余人,之所以难剿灭纯粹是倚仗山势之险。”
李晏回忆起前世相关事情来。
前世薛大将军第一次溪州剿匪失败,朝廷不得已招安山匪,那时的山匪人数是多少李晏不记得了。
但前世两年后,萧清河将溪州山匪剿清,上报的山匪人数她倒是记得:
“两万余”。
因为当时就这“两万余山匪”数目,朝廷还争吵了几天。
有人说招安的时候只有六千余人,怎么剿匪人数多了这么多?
萧清河的回答是:
“当初招安时,山匪就做了两手准备,将一半人马瞒了下来。
而这两年,因为溪州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因此又有不少百姓上山当山匪。”
萧清河还说:
“正因为当初山匪的人数有一万两千余人,不是据说的六千余人,所以薛大将军才剿匪失败。”
如果萧清河当时说的话是真的,那么现在的山匪人数有一万两千余人。
但李晏也不能确定萧清河当时说的话是真是假?毕竟军中谎报军功的情况屡见不鲜。
萧清河或为了替薛大将军开脱、或为了军功,都有可能将山匪人数往多里说。
但是以李晏对现在的萧清河的了解,就算他要谎报军功,也不至于谎报太多。
因此现在的山匪人数有没有一万两千余人不确定,但肯定不只六千人。
想到这里,李晏问:
“刘刺史,山匪约六千余人的数字你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凭据是什么?”
刘刺史第一次见李晏。
刘刺史的老师是太尉,太尉告诉他李晏是“无知小儿”,只要不冲撞她,随便糊弄几下就好。
可现在见到李晏,李晏与他认知中的“无知小儿”形象完全不符。
身穿皇太女?弁服的李晏不仅没给人“小儿”的感觉,隐隐还有上位者的威严。
刘刺史不敢糊弄李晏:“臣的下属曾抓过几名山匪,是他们招供的。”
“那他们有没有招供山匪的头目是谁?山上的情形如何?”
刘刺史抹了抹汗:
“他们只是外围人员,不知道山上的情形。
不过山匪一共有三位当家。”
前世招安,一共招安了五位当家和一位师爷,刘刺史连这个基本情况都没摸清,也不知道是无能还是故意?
李晏没有发表意见,问薛大将军:“大将军接下来准备如何行事?”
“臣已派了人上山查探,准备等探明山匪和山上的情况再制定剿匪方案。”
见薛大将军没有贸然行事,李晏也没多说什么,只道:
“萧将军和薛校尉留一下,其余人先退下。”
大家也没在意,只以为李晏和他们二人关系亲近,有些事情吩咐他们。
等到只有三人时,李晏对两人道:
“我听说古筸城有家苗医馆,世代行医。
既然世代行医,免不了要上山采药。
仙都山的药材不少,说不定就有人上过仙都山。”
这个消息不是李晏打听来的,也是前世萧清河汇报军功时提到的。
萧清河说正是有这家苗医馆的苗医带路,他们才能顺利攻上仙都山。
当时还替这家苗医馆求了恩赏。
听李晏说完,薛绍眼神一亮,高兴地对李晏道:
“这倒是个好思路,殿下是怎么想出来的?”
李晏笑笑没有出声。
萧清河看了一眼薛绍:
“就算真有苗医熟悉仙都山的路,他们世代生活在溪州,只怕也不敢得罪山匪。”
“萧将军顾虑得没错。
只是,我觉得任何事情都可以商量,如果没谈成,那就是给的筹码不够。”
“殿下想怎么做?”
“你们先去打听有没有这样一家苗医馆?确定他们是否熟悉仙都山?
打听好后告诉我,我去和他们谈条件。
不过得悄悄打听,不能将事情闹得人尽皆知,否则他们肯定不敢答应。”
虽然前世听萧清河提过苗医馆,但李晏并没记住这家苗医馆的名字。
萧清河:“臣这就安排下去。”
萧清河顿了顿:“臣还有事要向殿下汇报。”
“你说。”
“臣听了殿下的建议,已经让秉义将勋贵子弟单独编到了一支队伍。”
“我不懂军队调遣,这些事情你们决定就行。
不过成世子说这次带来的三千龙武军都是精锐,如果可以,倒是可以重用他们。”
“臣知道了。”
(新一卷了,这一卷中,李晏与萧清河的感情会有一个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