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后,皇太女一心事业 > 第16章 此次剿匪只能胜、不能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章 此次剿匪只能胜、不能败!

李晏虽然不懂行军打仗,但有她在,为了她的安危,薛大将军用兵肯定会谨慎不少。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轻敌冒进。

而且有她在,勋爵子弟行事也不敢太过嚣张、不听指令。

人和也有很大改善。

她还可以时不时提醒一下薛大将军和萧清河山林地势复杂,让他们多做谋划。

那样胜算更大!

至于她的安危,李晏相信萧清河。

琼皇原本就打算让薛大将军领兵,至于萧清河,他原本就是薛大将军麾下,去不去都不影响大局。

见李晏提议,琼皇趁机下旨:“薛大将军、萧将军听旨”。

薛大将军、萧清河上前领旨。

琼皇任命薛大将军为主将、萧清河为副将,率领军队前往溪州剿匪。

但琼皇没提让李晏随军。

李晏也没说什么,她准备散朝后再同琼皇说。

李晏举荐萧清河事出有因,但朝臣们不这样想。

朝臣们都以为李晏是想让萧清河去赚军功。

毕竟这个时候,满朝文武绝大多数人都没将溪州山匪当成一回事!

大家想法一致:

区区山匪,何足挂齿!

就连琼皇和薛大将军也是这样想的。

萧清河虽然不像薛大将军那样乐观,但他也认为朝廷会胜。

认为李晏是给他立功机会。

……

散朝后,琼皇让太傅、尚书令、镇军大将军、薛清河等人去勤政殿商议溪州剿匪一事。

李晏也跟着去了。

大家商议时,李晏并没有发表意见。

因为她的确不知道如何调兵遣将、运筹粮草、准备兵器。

李晏也没有发问。

就算要问,她私下问琼皇就好。

但今天的旁听还是让李晏学了不少知识。

大家商议完已是午时,琼皇留大家用饭。

大家各自在案几后坐好。

李晏走到琼皇身边坐下,悄悄对琼皇道:

“母皇,儿臣想去溪州。”

琼皇满脸都表现出了不赞同:“太危险了。”

“母皇,你不也上过战场吗?儿臣身为储君,总要经历一次。”

“不是每任储君都需要亲上战场,母皇当年事出有因。

你是母皇唯一的继承人,就算你不随军,也没人能说什么。”

“可是,你们不是都认为此次剿匪一定会胜吗?

既然如此,让儿臣随军又有何不可?

再说,萧将军武功高强,有他在身边保护,儿臣不会有事。”

李晏之所以如此坚持,是因为前世薛大将军战败后,琼皇的境况很不好。

当时李晏不明白为什么一场败仗就有这样大的效果,现在她明白了:

因为大家都认为是必胜之战!

因为随军军队里面有许多去赚军功的勋爵子弟!

李晏坚持随军不一定能保证剿匪胜利,但结局一定不会比前世更差。

听到李晏说这句话,琼皇有些动摇。

如果是必胜之局,让李晏去攒名声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见琼皇动摇,李晏又开始摇琼皇的手撒娇。

两人说话声虽小,但是太傅、薛大将军他们都听见了。

太傅劝琼皇:“既然殿下想去,让殿下去历练一番也好。”

琼皇看向薛大将军:“薛大将军,对于此次剿匪,你有几成把握胜?”

“臣不敢说十成把握、但九成胜算还是有的。”

除了李晏外、大家都认为溪州剿匪必胜。

琼皇想了想:

她身边有几个武功很高强的暗卫,将他们都安排保护李晏,再加上大军保护,好像是没什么危险。

琼皇看向萧清河:“萧将军,你有没有把握护住晏儿?”

萧清河站起来保证:“臣用性命护殿下周全。”

“既然如此,朕就任命皇太女为监军,随同大军一起去溪州。”

……

吃完午饭,李晏带着萧清河回了东宫。

李晏没有直接练武,而是走进亭子里,在石凳上坐下,对萧清河道:

“萧将军,坐吧,我有话同你说。”

萧清河看了眼石凳,坐下,视线没敢直视李晏。

“萧将军,关于这次去溪州剿匪,我有一些想法。”

“殿下请说。”

“今日的朝会,我听下来,觉得此次剿匪有几处不妥。

但是我现在同薛大将军说的话,他不会放到心上,所以才想着与将军说上一说。

如果将军也觉得我说的话有些道理,就好生劝劝薛大将军。”

“殿下请说。”

“今日在朝会上,不少勋贵也支持禁卫军去溪州剿匪。

乍一听似乎没什么,可是禁卫军中有不少人都与这些勋贵有关系。

或是勋贵家的子弟、或与勋贵是亲朋姻亲。

家中将他们送进禁卫军,只是混件差事。

平日,他们也只是到禁卫军点个卯,多数时间在皇城的青楼、酒肆厮混。”

萧清河是个聪明人,才听到这就明白过来。

这些勋贵子弟,不仅不懂打仗,平日还不服管教。

他神情一凛:

“如果殿下不提醒,臣还真忽略了这个。”

“不怪将军疏忽。

将军才来皇城不久,对皇城的情况不了解,不知道这些不足为怪。

母皇就算知道这些事,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萧清河能理解。

这样的勋贵子弟不在少数,他们只是混件差事,琼皇没必要因为一些俸禄得罪众多勋贵。

不过……

他们平日在禁卫军中混日子没什么,可要真让他们去溪州剿匪,却是不行!

“如果不带他们去呢?”

李晏摇摇头:

“满朝文武都对此次溪州剿匪充满信心,认为是必胜之局,都想让家中子弟去混个军功。阻拦他们不去溪州是阻拦不住的。

而且一旦不让他们去,后续粮草、军器供给都不会顺利。”

萧清河原本视线不敢看向李晏,听到李晏如此有见识的话,视线转向李晏:

“殿下有何高见?”

“高见谈不上,只是我的私心罢。

薛大将军刚来皇城,在皇城的根基并不稳固,急需这次剿匪胜利来站稳脚跟。

有勋贵家的子弟跟着也不是坏事,只是剿匪却不能靠他们。”

萧清河略想了想:

“殿下的意思是除了带这些勋贵子弟去溪州外,另外还要带一队强兵悍将去溪州剿匪?”

“是。

可以将这些勋贵子弟都编到一支队伍里,让他们负责一些外围之事。

具体如何调遣,就需要将军定夺了。”

“臣明白殿下的意思了,臣会与薛大将军细细商量。”

“除此以外,我还有一个建议。

溪州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将军能不能先派些人前去熟悉地形?

不是我不信任薛大将军与将军的能力,只是这次剿匪只能胜不能败,因此还是做好万全准备为好。”

萧清河之前也没太重视这次溪州剿匪,现在听李晏分析也觉得不能掉以轻心。

带着这么多勋贵子弟去剿匪,如果不能胜的话,薛大将军和他以后在朝中的日子将会举步艰难。

就算胜了,如果有哪家的子弟受伤或死了,也会得罪人。

之前还以为这次剿匪是赚军功,现在看来:是颗烫手山芋!

“殿下既然早就想到了这些,为何还举荐臣为副将?”

李晏叹了口气:

“今日在朝堂上,将军想必也看明白了一些事情:

并不是所有人都与母皇一心。

母皇想重用薛大将军,而我也看重萧将军的才能。

只是不知道萧将军愿不愿意与我一心?”

如果是前些天,萧清河就算口中说着愿意、心里也不当一回事。

可现在……

“臣愿意追随殿下、保护殿下。”

萧清河这话说得无比真心、无比诚恳!

不说李晏本就是皇太女、是未来的皇帝,他本心,也想跟在李晏身边。

只是这个时候,萧清河还没明白他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