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 第74章 首批接装部队的反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4章 首批接装部队的反馈

小批量试生产的第一批装备——五辆qN-001A“麒麟”主战坦克和三辆qN-002“麒麟”重型步兵战车,在完成厂内最终检验和部队接装人员培训后,如同即将出鞘的利剑,被正式交付给了早已严阵以待的、作为试点单位的北方军区某重型装甲旅“钢铁先锋团”。

这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和过硬作风的部队,也是雷副旅长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对新装备充满了期待,但也带着一线部队特有的挑剔和务实。他们的反馈,将是对“麒麟”平台最真实、最残酷的战场预检验。

陈北玄亲自带领着一支精干的技术保障团队,随同装备一起进驻了部队驻地,他们将进行为期数月的伴随保障和试用数据收集。

最初的几天,是熟悉和磨合。部队选拔出来的最优秀的车组乘员,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新装备的操作规程、技术性能和保养要点。电传操控、多功能显示屏、高度集成的火控系统……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新奇,也有些不适应。

“这玩意儿太安静了,不开起来都不知道它已经启动了!”一名老坦克驾驶员摸着“麒麟”冰凉的车体,感慨道,“就是这侧杆操控,得习惯习惯,总感觉没机械杆那么‘带劲’。”

“火控系统是厉害,目标锁定又快又准,就是这界面有点复杂,紧急情况下怕按错。”一名炮长在模拟训练后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陈北玄和技术团队认真记录着每一条反馈,并耐心解答疑问,现场演示优化后的操作流程。他们甚至根据部队的习惯,连夜微调了部分显示界面的布局。

真正的考验来自于野外实战化训练。

在一次长途机动拉练中,一辆qN-001A在复杂山地连续行驶了数百公里后,驾驶员报告主电机运行噪音略有增大,同时监控数据显示其轴承温度比同批其他车辆稍高。

技术团队立刻进行检查。由于设计了便捷的检测接口,他们很快定位了问题——电机的一个支撑轴承因长途颠簸和负荷,出现了微量的预紧力变化,导致运行噪音和温升略微超标。

“问题不大,但需要调整。”陈北玄判断。他们利用随车携带的专用工具,在现场就完成了轴承预紧力的重新调整和校准,车辆很快恢复了正常。

这件事让部队看到了新装备模块化设计和便捷维护的优势,但也提醒了研发团队,在极端使用条件下,对关键部件的状态监控和维护规程需要更加细化。

另一件事则发生在qN-002步兵战车上。在一次模拟载员步兵班快速上下车训练中,部队反映尾门液压支撑杆在严寒环境下动作略显迟缓,影响了步兵快速突击的速度。

“在北方冬天,这几十秒的延迟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区别!”带队的步兵连长语气严肃。

陈北玄立刻联系厂里,要求材料和生产部门紧急分析原因。反馈是,首批采用的液压油低温粘度指标可能未能完全满足极寒条件下的快速响应要求。第二批生产时,立刻换用了性能更优的低温液压油。

最让陈北玄团队感到振奋的,是部队在训练中自发探索出的新战术战法。

“钢铁先锋团”的官兵们充分利用“麒麟”优异的静音性能和加速性,设计了多套“静默接敌-突然袭击-快速转移”的新战术。他们发现,在夜暗或复杂地形掩护下,“麒麟”可以悄无声息地接近到极近的距离,然后以爆发性的速度和火力给予“敌”致命一击,随后又能迅速脱离,让传统的防御体系难以有效反应。

他们还尝试将qN-001A和qN-002混编使用,利用坦克强大的直射火力和步兵战车的载员能力,进行步坦协同的新探索。“麒麟”平台通用的信息系统,使得两种车型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变得异常顺畅。

“这车不仅性能好,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们的打仗思路!”团长在训练总结会上兴奋地对陈北玄说,“以前不敢想、不敢做的战术动作,现在有了实现的可能!就是这备件和油料消耗……得跟上啊!”

部队的反馈,如同最精准的探针,指出了“麒麟”在真实作战环境下暴露出的细微缺陷和未被发掘的潜力。每一个问题,都成为了719厂持续改进的方向;每一条肯定,都化为了团队前进的动力。

陈北玄的笔记本上,又增添了新的一页:

· 细化关键部件野外维护规程

· 优化液压系统低温适应性

· 研究基于静音和加速性的新战术对装备的进一步需求

· 完善伴随保障和备件供应体系

首批接装部队的反馈,是“麒麟”从试验场走向战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它让这头钢铁麒麟,在真正面对敌人之前,首先在自己人的手中,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打磨和淬火,变得更加锋利,更加贴合战场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