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95章 年后酒局连连转,家眷生怨禁出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5章 年后酒局连连转,家眷生怨禁出行

大年初五那场酩酊大醉,让孟礼欢结结实实睡了一天一夜才缓过劲来。

醒来时脑袋还像是被海蛎子壳划过了似的,一阵阵抽着疼,胃里也翻江倒海。

韩晶晶没好气地给他灌了一碗浓稠的小米粥,又逼着他喝了醒酒的酸菜汤,数落了他整整一早上。

“不能喝就别逞能,看看你那样子,都快成醉猫了!吐得那叫一个埋汰…”

孟礼欢讪讪地笑着,也不敢还嘴,自知理亏。心里却觉得,那顿酒喝得值,兄弟之间的情谊又加深了一层。

他本以为这年节的酒局到此为止,可以安心在家陪陪老婆孩子,享受几天清闲日子。没想到,从初六开始,他就像是那刚出窖的红薯,成了屯里屯外的“抢手货”。

先是屯里的老支书和队长联袂而来,说是代表屯里感谢他冬天带队除了熊害,又给乡亲们分了肉,非要请他到家喝两盅。长辈兼领导相邀,孟礼欢推辞不过,只好去了。酒桌上自然又是一番夸奖和勉励,几杯烈酒下肚,气氛热烈。

紧接着,屯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辈人,也轮流做东请客。这些老爷子们平时话不多,但最重规矩和情分。孟礼欢今年给屯里长了脸,带着大伙得了实惠,在他们眼里就是好后生,必须得抬举。这种酒局,孟礼欢更不敢怠慢,每次都得陪着小心,恭敬敬酒,老老实实听着老人们讲古、传授打渔狩猎的经验,虽然受益匪浅,但酒也没少喝。

然后就是屯里关系不错的平辈哥们儿、以前一起混过的伙伴(现在大多老实巴交种地或打零工),也纷纷上门。“欢子,现在出息了,可不能忘了兄弟啊!没啥好菜,家里炖了个大鹅,过来整点?”话说到这份上,孟礼欢也不好拒绝,只能硬着头皮去。这些酒局就更随意了,划拳行令,吹牛打屁,往往喝到深更半夜。

这还不算完。隔壁屯子以前一起打过猎的、公社收购站那个总是给他高价的老李、甚至县城饭店的赵主任,都托人带话或者亲自跑来,说要趁着年节走动走动,联络感情,以后好多多合作。

孟礼欢一下子成了旋转的陀螺,今天东家,明天西家,几乎天天都有酒局。往往是中午一场还没完全醒酒,晚上又接着喝。回到家时,经常是浑身酒气,眼皮都抬不起来,倒头就睡。

一开始,王秀娥和韩晶晶还能理解。男人嘛,在外面闯荡,人情往来是难免的。她们还细心准备解酒汤,帮他打理。

但眼看着孟礼欢一天天这么连轴转地喝,脸色从红润变得蜡黄,眼袋也出来了,吃饭没胃口,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回到家不是倒头就睡就是抱着马桶吐,婆媳俩的心疼渐渐变成了担忧和怨气。

家里也顾不上管了。丫蛋喊着爸爸陪她放小鞭,海娃伸着手要抱抱,孟礼欢却总是醉醺醺地没法陪他们。答应给丫蛋做的木头小船,做了半个船底就扔那儿了。

这天初十晚上,孟礼欢又被邻屯的猎友送回来,这次醉得更厉害,几乎是被人架着进门的,鞋都掉了一只,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唱着不成调的打渔号子。

王秀娥和韩晶晶费了老大劲才把他弄到炕上。看着他那副狼狈不堪的样子,闻着那冲天的酒气,王秀娥终于忍不住了,把手里的毛巾重重摔在盆里。

“这日子没法过了!天天喝!天天醉!这是要把身子喝垮啊!”老太太气得眼圈发红,“挣再多钱有啥用?身子骨糟蹋了,啥都是白搭!你看看你还有个人样吗?!”

韩晶晶一边给孟礼欢脱脏衣服,一边也忍不住掉眼泪:“娘说的对!欢子,你听听劝吧!那些酒局就不能推了吗?啥感情非得天天拿命去喝啊?你再这么喝下去,我…我就带着孩子回娘家住去!”她是真害怕了,怕男人喝出个好歹来。

也许是听到了“回娘家”三个字,也许是吐完之后稍微清醒了一点,孟礼欢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到母亲气得发抖、媳妇泪流满面的样子,心里猛地一揪。

“娘…晶晶…俺…”他想说点什么,却一阵恶心袭来,又趴在炕沿干呕起来。

王秀娥看着他这难受样,又是生气又是心疼,最终一跺脚,下了决心:“从明儿个起!你给我老实在家待着!哪也不准去了!谁再来叫,我就拿扫帚撵出去!就说我说的!我儿子病了,喝不了了!天大的事,也没身子要紧!”

韩晶晶也抹着眼泪,态度坚决地站在婆婆一边:“对!不准去了!就在家歇着!啥时候脸色好了,啥时候再说!”

孟礼欢此刻胃里翻江倒海,脑袋嗡嗡作响,看着最亲的两个人又急又气的模样,那点残存的酒意和所谓的“面子”、“人情”彻底被冲散了。他确实感觉身体快扛不住了。

他虚弱地点点头,声音沙哑:“…听…听你们的…不去了…哪也不去了…俺…俺难受…”

见儿子(丈夫)服了软,王秀娥和韩晶晶这才稍微消了点气,赶紧又给他弄热水擦脸,喂他喝温热的糖水。

从第二天起,孟家院门虽然开着,但王秀娥和韩晶晶就像是两尊门神。果然,中午就有屯里的小年轻来喊:“欢哥,俺家炖了狗子肉,去整点啊?”

王秀娥直接堵在门口,板着脸:“回去告诉你爹,欢子昨天喝伤风了,起不来炕了,去不了!”

对方还想再说,韩晶晶拿着笤帚出来开始扫地,灰尘扬得老高,语气硬邦邦地:“咋地?非要把人喝进医院才甘心啊?不去了!”

接连打发走几波人后,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孟礼欢喝多了,在家养病呢,他老娘和媳妇发火了,谁也不见。

大家伙儿一听,也就明白了,讪讪地不再来请。毕竟,谁家没有老婆孩子,将心比心,也能理解。

于是,热闹了多日的孟家小院,终于清静了下来。

孟礼欢被勒令躺在炕上休息,每天就是小米粥、烂面条、鸡蛋羹养着。王秀娥变着法给他做养胃的吃食,韩晶晶也不让他干活,就让他陪着孩子玩。

起初两天,孟礼欢还觉得浑身不得劲,像是少了点什么。但慢慢的,胃里舒服了,脑袋不疼了,睡眠也踏实了。他看着丫蛋在炕上摆弄他给她削的小木船,听着海娃咿咿呀呀地学说话,陪着韩晶晶唠唠家常,帮着王秀娥剥个蒜头,这种平淡温馨的家庭生活,让他感到一种从内而外的放松和滋养。

脸色渐渐红润起来,胃口也好了。他这才意识到,前些日子那种昏天黑地的喝法,确实是在透支身体。

“还是家里好啊。”他躺在热炕头上,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由衷地感叹了一句。

韩晶晶白了他一眼,把削好的苹果递给他:“现在知道了?早干嘛去了?”

孟礼欢嘿嘿一笑,咬了口苹果,甜滋滋的滋味一直漫到心里。

这场由家眷发起的“禁酒令”,虽然让他暂时“失了自由”,却真正让他停了下来,得到了宝贵的休息和反思。也让他更加珍惜这份来自家人最朴素的关心和守护。

外面的酒肉朋友再好,终究不如家里的一碗热粥和老婆孩子的笑脸。这个道理,他这回算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